正文

儿子在西方长大 --- 24. 红红火火的华人社区

(2016-03-20 15:17:46) 下一个

妻子在职业学校的学习结束以后,于2005年2月,在一间网上服装销售公司的仓储总部找到了工作。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妻子在当地的毛利大学注册,利用业余时间学了一门商科入门课程(The first step to small business),在班级上认识了另外两位女学员。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果不其然,为了学有所用,课程结束后,三个女人登记了一个非盈利华人社团组织,并成功申请到三笔基金,开始了利用业余时间为华人社区服务的过程。北帕原来有一个以老广东香港人为主体的华人社团,但他们除了每年一次圣诞聚餐,很少有什么其它活动。

新社团成立大会办得很隆重,是在市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住新西兰大使馆的领事、北帕市市长和市议员们以及新西兰的一个国会议员都参加了。

新社团的第一个活动是把市里的一些在家闲得无聊的老太太和一些热心华人社区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华裔人士组织了起来,成立了一个舞蹈队和秧歌队,平时排练健身,遇到市里或教会有什么活动,还可以为大家表演。舞蹈队自己缝制了色彩鲜艳的藏族及蒙古族表演服装,在教会组织的中秋晚会上为大家表演‘天路’、‘爱我中华’、‘草原夜色美’等舞蹈,引起了轰动,在社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市里有重大节日征集小商贩摊位的时候,华人社团也积极响应,预定了摊位,组织一批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小商品和小吃到摊位上售卖。在华人社团的旗帜下面,当地华人品尝到久违了的家乡味道,也让新西兰人了解地道的中华特色小吃、熟悉中国文化。同时,也为华人社团挣得额外的收入,为下一次的活动打好基础。

2007年全市圣诞游行的队伍中,第一次有了以大陆新移民为主的华人队伍,而这支舞蹈队就是华人游行队伍的主角,紧随其后的还有华人的武术队和秧歌队,华丽的民族服装与独特的中华锣鼓乐队成了整个游戏队伍的亮点。当地的新西兰人也为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这样浓郁的中华元素而感到新鲜和兴奋。儿子和另外一位小伙子举着华人社团的旗帜走在华人队伍的最前面,两个旗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场面相当欢快和热烈。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舞蹈队和华人社团,当地华人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市里各种大型活动也都有了华人的身影。

2008年中国春节到来的时候,新社团还借用市图书馆的场地,组织了春节音乐会,很多洋人也加入进来。在音乐会上,儿子捡起了他在国内学习音乐和钢琴时留下的底子,和他的菲律宾的好朋友,乔伊,表演了小提琴、钢琴二重奏。不过,儿子不是弹奏小时候学过的钢琴,而是拉小提琴。结果也让大家刮目相看。

现在的北帕华人社区,虽然华人总数还不是很多,但在北帕却已经成为了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力量。

前一段时间,有朋友从北帕来澳洲,她告诉我们,北帕已经有好个几不同的舞蹈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谢谢! 妻子是那种热心,闲不住的人。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为积极的社区社团活动点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