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远方

(2016-02-06 00:35:29) 下一个

虽然小时候跟父母走过很多地方,但大都没留下什么印象。上小学以后,上大学之前,就再没出过黑龙江省,就连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时火车路程的佳木斯都很少去,当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童谣是:佳木斯的小木船,来回走一毛钱。

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跟着妈妈去双鸭山亲戚家串门,那是我印象较深的一次短途旅行。虽然不是很远,双鸭山城市也不是很大,与我们的县城也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毕竟是离开了家,看到了一个不同的地方,还是挺高兴的。

对远方的向往也许就像对未知的探索一样是人的天性,外面的世界似乎对我们总是充满了无形的诱惑。祖国的心脏北京,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的出生地韶山,代表当时祖国建设成就的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我曾经向往的地方。那时的想法还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这些地方都是什么样。正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在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报考的大学都是离家越远越好,以为这样就能走很多的路,看很多的地方。

79年上大学后,又一次来到了久违了的大连和已经遗忘了的海边,在暑期还应同学的盛情情邀请到沈阳游玩,大城市和海边都不再陌生。83年参加工作后,去了成都,路过北京时,还到儿时的圣地天安门广场看了看,并参观故宫,古代帝王们生活过的地方不再神秘。

在成都工作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总是盼望出差的机会。不用自己花钱,还能像旅游一样看看外面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记得第一次出差是到绵阳,实际上是参加职业培训,绵阳距成都好像也就一百多公里,能逛逛小城市、认识一些来自‘三线’工厂的科技人员和更加自然漂亮的‘乡下’川妹子,听他们各地的口音和方言,也挺新鲜的。

后来我被抽调到四川省电子工业厅参加全省的计算机应用情况普查,几乎跑遍的四川的每一个角落。当时重庆还没有成为单独的直辖市,还是四川的一部分。那时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和汽车,飞机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而且好像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搭乘。长时间的在路上、在火车和长、短途汽车上,其实是挺辛苦的,但毕竟能看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风情,又能抽空看看当地的风景名胜,还是乐此不彼。宜宾的竹海、剑门古道上的广元石窟、自贡的恐龙遗址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些‘三线’工厂,大多隐藏在偏远的深山老林,路旁就是潺潺流水,厂区里就有鸟语花香,让人不禁有世外桃源的遐想。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这些‘世外桃源’大多遭遇生存危机,让人心生感叹。

除了公差之外,自己也利用星期天(那时每星期要工作六天)和平时加班攒下来的假期自费外出旅游。亲自去体会‘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与乐山坐佛一同俯视三江合流的开阔,飘长江之水,领略两岸的奇峰峡谷。

当然这时的足迹已不仅限于四川,而是扩展至西南,除陶醉于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苍山洱海等自然风光外,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小乘佛教的少儿和尚、大凉山区的彝族山寨都成为我游览探访的对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在深圳从事销售工作,活动范围已经是全中国了,也不在奔波于火车或汽车上,而是飞来飞去于云端。

97年出国来到了澳洲,作为访问学者或学生曾求学在阿德莱德、巴拉瑞特和布里斯班等地,后来又就职于英国和新西兰,并利用在那些地方工作的机会出差游历到欧洲大陆、东南亚,领略完全不同异域风情、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今天再度回到巴拉瑞特这个边远小镇,这个曾经的远方成了自己的新家,而自己的故乡却成了远方。小时的远方只有向往和好奇,而今天那个熟悉的远方却有无尽的思念和牵挂,对那些不知的远方却没有了当初的渴望。

有时我会问自己,今天就一定比当年留在故乡幸福吗?未必。如果留在故乡,在父母兄弟姐妹的身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和自己的‘小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应该也很有诗意。但那样,会满足年轻时那颗不安分的心吗?应该不会。既如此,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波城冬日' 的评论 : 祝好! 过去的有选择,有温馨,还有无奈,其实都是命中注定。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生命的珍贵在于它的永不重回,记忆中的场景总是更令人留恋!东东说的好,既来之,则安之。问好!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uumia' 的评论 : 确实挺幸运,也挺辛苦。
Luumia 回复 悄悄话 “跑遍的四川的每一个角落”~~太幸运了!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谢谢光临!新春快乐! 万事如意!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既来之,则安之。
祝春节快乐,猴年吉祥!
国际浪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岛水鸟' 的评论 : 春节快乐! 吉祥如意!
南岛水鸟 回复 悄悄话 谢分享你的经历。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生活,对,既来之,则安之!预祝中国新年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