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那些年----八达岭牌高跟鞋

(2012-06-10 09:46:09) 下一个
那些年----八达岭牌高跟鞋
清理东西,发现一些早年买的高跟鞋,其中一个牌子是八达岭,北京皮鞋厂出的。
对穿高跟鞋的作用,褒贬不一,有说能修改体型,令女士更显婀娜,有说会导致脚趾骨变形,对脑子有震荡。说归说,爱美的女士,依旧穿着高跟鞋满世界跑。
文革前,大街上还能看到穿高跟鞋的女士。同学妈妈在某机关工作,烫发,旗袍,高跟鞋,似乎无人议论。后来,高跟鞋同烫发一样,被打倒,穿高跟鞋的女士,只能在外事活动,文艺演出中看到了。
70年代末,高跟鞋随同一些曾被取消的东西一道回归。说是高跟鞋,最多的也就是中跟,很少见现在的细长高跟。
刚工作时,同事是外语学院毕业,比较时髦,是文革后北京最早一批穿高跟鞋的人。有些生活习惯,部分也是工作使然。那时的外事活动,有衣着要求。我曾因拒绝穿同事自愿借出的呢子西服套装—我那时的衣服基本是捡老妈的,被领导认为不符合衣着规定而取消资格。
臭美是女人的天性,人家都穿我不穿,比较扎眼。用有限的工资,买来八达岭牌的中跟皮鞋,穿上立时觉得不一样,不能弯腰驼背走路了。八达岭好像是北京皮鞋厂出的,也算北京名牌,贵在用料好,不像后来有些皮鞋,说是真皮,有可能是合成革甚至是纸的。样式中规中据,价格适中。唯一不好的是,鞋底比较滑,买来后,要到修鞋的那里去加牛津底。
技术不精,加之每天跑路,只能穿中高跟的,那些特高的细高跟鞋,看着眼热,不敢穿。羡慕单位一位女士,每当市面上新出一种牌子的高跟鞋,总是买最高的那类。因鞋跟过高,她走路时,膝盖总有些弯曲吃力的样子。据说,穿太高的高跟鞋,容易得脚趾病,骨头外突,也不知道后来她的脚趾骨是否安好。
仗着年轻,穿上高跟鞋,虽说不上步伐婀娜多姿,但敢跑路,曾穿着高跟鞋在大栅栏逛了半天也没觉得脚疼。
80年代末,市场上的真假洋品牌的高跟鞋越来越多,基本是从广东福建那边来的,样子纤秀时髦,如是水货大牌,价格也不贵,很受年轻女孩的青睐。八达岭因其样式老旧保守,购买者基本是中老年妇女。由于失掉大批年轻的顾客,很快被真假大牌挤掉了北京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估计和他家后来的衰落也有很大关系。
我虽不属于中老年妇女,但仍是八达岭皮鞋的忠实顾客,盖因南方的鞋型窄小,穿着不舒服,还有,买他家的鞋放心,至少用的是真皮,北京曾出现当皮鞋买来,穿一星期破底,后发现是纸鞋的真事。更主要的是,他家的鞋是中档价格,我那时的工资还消费得起。他家在美术馆有个门市部,每次路过,都进去看看,有没有新样子。
90年代后,市场上高跟鞋的种类,品牌多不胜数,有时看到喜爱的样式,如价格还能承受,也会买来换换口味,样式仍以中高跟为主,那种模特穿的细长高根,还是不敢问津。后来出国,没车,公交又搭不上,走路居多,感受到穿旅游鞋的好处,随意,舒适。那时,不知国外的穿衣要求,曾穿着牛仔裤,旅游鞋参加英国教授举办的派队,也仗着不醒事,脸皮厚,撑到最后。后来,除一些场合不得不穿高跟鞋外—其实是中根和坡根,还是穿旅游鞋,布鞋的时候多,好处是可撒丫子乱跑。可惜那些穿过或者没开封的高跟鞋,只能养眼了。
现在,年纪大了,基本不穿高跟鞋,除觉得穿高跟鞋一扭一扭得走路很不爽外,也是走路不稳,不敢穿了。前几天,穿旅游鞋还摔了个大跟头,很佩服那些年高还穿着高跟鞋横趟马路的奶奶级女士们。
最近几次回京,荙芙妮等国外的牌子满街都是,市场上已很少看到八达岭这个牌子了,估计不是被吃了就是死掉了,北京皮鞋厂如存在,也应是合资的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