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忆往昔年少岁月

(2016-06-05 07:35:20) 下一个

 


微信同学群里有人转发文章《70后,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读后思绪万千,70后的一代人在那个共同成长的特殊岁月里,确实有着种种相似的记忆。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没有极大丰富化,没有电脑、Ipad、也没有游戏机,没有Haagendize,也没有Godiva Chocolates, 可是我们却拥有温暖的家,有父母的疼爱与呵护,几块大白兔或者金丝猴奶糖,就可以让我们感到很甜蜜,我们觉得生活很幸福。

小学时,家里没有电视机,时常找借口跑去邻居家,为的就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观看小小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卡通片《聪明的一休》,还有《大西洋底来的人》科幻连续剧,崇拜《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那位女科学家,希望长大以后也成为像她那样的科学家。

那个时候的假期,院子里的孩子们喜欢在一起玩掷沙包、跳橡皮筋、还有打羽毛球的游戏,我们还喜欢玩各种棋类游戏,比如象棋、跳棋、军旗、五子棋。

中学时代,我们为《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风靡大陆的港剧着迷,成为港台明星的忠实粉丝,收集过好多林青霞、王祖贤、翁美玲、张曼玉的贴画。寒暑假,张爱玲、琼瑶、金庸、梁羽生的小说成了我们的最爱,《红楼梦》、《聊斋志异》、《飘》、《红与黑》也是我们的鸡汤,懵懵懂懂的我们为小说里主人翁的快乐而快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嘴边时常哼着那首洋溢青春气息的歌《明天会更好》,我们对未来满怀憧憬。。。

青春是一缕阳光,它曾经照耀着我们的心灵,青春是一首歌,它曾经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如今纵然青春一去不返,曾经的流光溢彩却成为记忆里最美的篇章。

 

以下为转贴:

70后: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幼儿园、小学自己独立上下学,初中、高中不拼爹就能上个大专或大学,毕业后大都在房价飙升前买了房。曾经踩着28的单车上学,不知道什么叫零用钱,没有下午茶的概念,更没有夜宵的流行,中午回家拿一块片糖塞嘴里,就上学了。学骑自行车从掏档练起,等能上大梁骑时,在上面悠着两条腿装潇洒。男孩子弹玻璃球,女孩子抓石子儿玩到天黑。队爆爆米花对于我们就是奢侈了。实在饿了,没有家长在家,就把土豆往炉子眼里一放,过会儿翻看,有时玩疯了忘记拿出来,烤焦了是经常事…… 

 

 

生于70年代的我们,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时候唱“马兰花开,一八一五六,二八二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花仙子、蓝精灵和格格巫、一休和小叶子,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娃它喜娃,大岛茂,《排球女将》的小鹿纯子以及她的360度空翻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上海滩》里的冯程程、许文强,《霍元甲》,《陈真》,《万水千山总是情》那个时期的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情的唱着:"你就是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是最后一拨在高中时唱着伊能静的《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勿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70后转一下,我们共同的集体回忆!致那段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

 

青春无悔!

 


投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