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南小鹿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后院的那一棵开花树

(2017-11-07 07:06:33) 下一个

几年前,我们搬了新家,喜爱花草的老公全权负责打理花园。他在后院种了好几棵蓝莓,草莓,西红柿和石榴。我但凡在家,不是躲进由地下室改装成的工作间赶银行的贷款业务,就是督促着两个小儿做功课弹钢琴,去自家后院闲逛的机会并不多。

前房主留下的花树不少,我叫得上名的就有杜鹃,醉鱼草,皱叶荚蒾,绣线菊,木兰,北美海棠,日本雪铃,黄栌,毛剪秋罗等,春夏秋三季鲜花不断。唯独一棵长在角落里的一米多高的绿色灌木,革质的叶子绿油油的,似乎从不开花,也不知何名,老是令我忽略了它的存在。

转眼秋凉,后院的蓝莓继大丰收后,枝叶开始变红变艳,粉色的绣线菊也开出了第二茬花。我到后院去赏花,忽然发现角落里的那棵灌木不知何时冒出了满树花蕾,无数朵酷似茶花的白色单瓣小花在枝头怒放。鹅黄色的花芯衬着素雅的花瓣,犹如月宫里的仙子将皎洁的脸盘羞答答地半掩在绿色枝叶间,欲说还休,一副招人怜爱的模样。我看得呆了,陶醉于这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中。

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都到后院驻足片刻。美中不足的是,十一月的温哥华不时有几天极寒的霜冻,甚至下起小雪,气温骤然降至零度。大幅度的降温影响了花期,方才明媚鲜艳,隔了一夜,花朵就开始打蔫了。

这是一种本地罕有的植物,幸好有老同学万里迢迢托人送来了一本专门介绍北温带园艺花木的百科全书,书内附有几千张彩图。我仔细翻了一遍书,又上网查证,很自信地推断:这是日本人眼中的“沙罗之花”红山紫茎(Stewartia Pseudocamellia),在北美有少量栽培。

日本是个笃信佛教的国家,因为属于温带,不能生长释迦牟尼在树下圆寂的沙罗双树(又名婆罗双树),但日本的高僧坚持认为一定可以在日本本土找到与婆罗双树类似因缘的神木,为此遍寻深山,最后终于发现“夏椿”(即红山紫茎)。这种山茶科植物与佛教里的婆罗双树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并可以提炼出丰富的人生寓意。此后,夏椿就成为日本佛教里供奉的婆罗双树。

日本的某家著名寺院每年初夏会定期举行沙罗之花的“赏花会”。在《平家物语》中,红山紫茎被称作“沙罗之花”来象征无常。红山紫茎在早晨盛放,傍晚便凋谢,因此《平家物语》开篇诗云“娑罗双树的花色,显示盛极必衰的道理”。但日本高僧认为“红山紫茎顶风冒雪,就是为了在这一天绽放。人生也必须克服痛苦和悲伤,不断向前。”佛教大师写到:“沙罗的花并不会因为只有一日的生命而自怨自艾,相反,它们会用尽这一日的时光来精彩绽放。”

可见有佛性的人,从无常的自然万物景象中仍可以领悟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不信佛,但我喜欢这种积极的心态。

大学时代的我是席慕容的粉丝。她应该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吧,诗歌作品里不时流露出淡淡的禅意。我最喜欢她的《一棵开花的树》,那些清词丽句在反复吟诵下已然印入脑海,经年不能忘怀: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那棵开花的树是什么样的呢?是落着紫色花瓣雨的玉兰,还是红颜易消散的山樱?温哥华的朋友们在微信里发这些本地常见花木的美图时,常常配上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应景。

如果让我选一棵花树,就选红山紫茎吧,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因为它离佛最近,离我最近,悄悄长在我的后院,只为和我结一段花缘。那落在地上的白色花瓣,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为小园增添明亮的色彩,也仿佛在告诉我:即使只有一日的生命,也要尽现辉煌。

我的心中溢满柔情,趁老公再次收拾花园时,指着角落里的红山紫茎对他说:“那是我的开花树。”

老公哑然失笑:“哎呀,你认错了,那只是一棵普通的油茶树啊,我在国内出差时见过的。它和山茶花科的红山紫茎很相像,不过花期不同。油茶花秋天才开,红山紫茎的花期在夏季。”

老公的话让我很错愕,心中又有些惭愧 写了那么多北温带的园艺花木,竟然不识油茶树。人们常常把油茶花和山茶花联系在一起。它们很像, 但却不是同一种茶花。山茶抗冻,可以度过很多零下的气温气候,但油茶花喜欢温暖,开花时需要平均气温在12摄氏度以上。突然低温被霜冻或者被高温暴晒,油茶树会感冒与生病,即落花,落果,失去状态,会减产少油。因此,原产于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的油茶,其实并不适于在温哥华广泛栽培。国内某些油茶产地每年举办盛大的油茶花节,我从网站上搜到不少花在丛中笑的照片,一张张仔细欣赏了,想象着满山油茶花香溢四野时,游人迷离其中,随手摘一朵油茶花下来,除却花蒂,用嘴吸吮,会有一丝清甜的蜜流,溜进他们的口里,一直到达胃蕾, 得到人生中少有的一种甜蜜的满足。

哎,我又吟诗,又憧憬,浪费了那么多文艺细胞,最终发现院中的那棵开花的树并非佛树。看来我今生注定与佛无缘了。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我不问前世,不求来生,今生有幸成为一家人,一起平平安安走过一段尘缘就已经好满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