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色的耶路撒冷

(2015-03-30 23:31:00) 下一个




耶路撒冷是金色的,即使在正午的阳光下,这座古老的城市每一块石头都闪着金光。也只有这高贵的金色才能配得上她的神圣,只有用黄金的分量才能数算得了她厚重的历史珍藏。几千年来人的信仰和叛逆,纷争和战火,至今无法了断的宿怨,来到耶路撒冷,她将这一切和你娓娓道来。


圣墓教堂



耶路撒冷的第一景点是圣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翻阅所有西方旅游手册,再浏览中国主流旅游网站的游客排名,其结论是一致的。圣墓教堂内有两处全世界所有基督徒都熟悉的地方,耶稣受难被钉十字架的各各他(Golgotha, 就是骷髅地的意思,就是当时的刑场)和耶稣被埋葬的洞穴。基督教的信徒们都非常清楚,这个坟墓是空的,因为耶稣被埋葬三天后复活。2000年前,在这里发生的耶稣的受难,埋葬和复活这一连串事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人类的发展最重大的转折。“十字架”和“空的坟墓”成为整个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的基石,如果你想了解基督教的真理,明白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圣墓教堂也就当之无愧为耶路撒冷这座圣城的至圣所在。



(圣墓教堂的入口和庭院)

尽管如此,圣墓教堂并没有令人震撼的外观,她的体量不算大,也没有大广场,雕塑,和喷泉水池。教堂只有南侧一个入口和一个不大的庭院,周围是密集的民居,小街和店铺。如果没有超广角镜头你还很难与教堂拍一张全景的合影。神圣的殿堂与市井民俗仅一墙之隔。

进入教堂后,正对的墙上是一幅彩色马赛克贴成的壁画,描绘当时耶稣受难后这里发生的事情,就是耶稣的尸体从十字架上被摘下,被膏,然后被裹好送去下葬的三个画面。画面中有整个这个过程的关键人物叫约瑟,他是当时当地有威望的财主,他是个义人,也是耶稣的信徒。是他向罗马总督要了耶稣的遗体,并贡献了他自己新凿在磐石里的墓穴(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在岩石中的墓穴是高档的)。画面中还有耶稣的母亲玛丽亚,亲吻抚摸着耶稣的面颊,令天下父母心碎。画面中还有一个女子,一直捧着耶稣的手,贴在自己的面颊上,她一定就是抹大拉的玛丽亚(耶稣所称赞的)。


(马赛克壁画)

在壁画前有个“油膏石(Stone of Unction)”,就是一块大理石板,有天然的裂纹和斑驳的粉红色,表面光洁。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载,耶稣的尸体是按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在这块石板上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再下葬的。今天的游客可以触摸它,很多朝圣者在这里跪下,用手抚摸着石板,甚至匍伏其上,久久不愿离去。冰冷的石板不知被多少温暖的手触摸过,多少炙热的面颊亲吻过。

绕过壁画的墙,顺石阶而上就是各各他十字架的刑场,现在是教堂二楼的内厅。虽然内部空间不大,光线昏暗,但是难掩其精美的装饰,连地面都有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的图案。在原来立十字架的位置竖立着一个雕塑十字架和被钉的耶稣。抬头看是教堂的穹顶(较小的一个),穹顶的中央是耶稣的画像。


(各各他山,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位置)


(小穹顶上的耶稣像)

在教堂西北侧的大穹顶之下就是耶稣的墓。墓穴在地下,上面建了一个好似小教堂的方形建筑物,罩在大穹顶之下。抬头看穹顶也很特别,上面没有常见的天庭壁画,倒是有个巨大的十二角的金星,正中央有一束阳光射入大厅,气氛神秘而凝重。

“小教堂”有一个入口可以下到墓穴,入口依然是精美的装饰。墓穴并不深,好像只有一两米,通道不长,也很窄。墓室里有一个平台,据说是放耶稣尸体的地方,现在上面有块大理石板。墓穴内只能同时容纳几个人,进来的朝圣者总要在这里做一个祷告,这样人流就很缓慢。墓室外面专门设了一个管理人员,当发现里面的人祷告时间过长,他就会用手掌拍打门口的墙面给以提醒。外面总是有长长的队伍等候,即使在三月初这个非旅游旺季,我们也排了越30分钟才得进入。


(耶稣墓上的大穹顶)

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耶稣被安葬后,墓穴的洞口被一个大石头封住,后来耶稣复活后,人们发现大石头被挪在一边,墓穴里不见了三天前刚刚安葬的耶稣的身体,只留下那块裹尸布。关于这条裹尸布和钉耶稣的十字架(True Cross),圣经中再没提到,但是两千年来人们对于这些当年的物证演绎出很多真假曲直的故事。比如在1355年,一个法国骑士声称在十字军东征时,在君士坦丁堡得到了这条裹尸布,今天它被保存在都灵约翰大教堂。圣经也没有再提及那块被移开的石头,今天我们也没有在墓穴的门口看见它。1987年英国记者Frank Morison出版了一本书《Who Moved the Stone? 谁移动了这块石头?》。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不会在乎耶稣的十字架和裹尸布后来是如何在世间辗转,它们的故事被怎样演绎。

圣墓教堂是多灾多难的。耶稣受难复活发生在公元33年,到了公元326年康斯坦丁大帝开始建设最初的圣墓教堂,公元614年最初的教堂大典被波斯人毁掉,又于公元1009年被奥特曼帝国再次摧毁。公元1114到1117年,十字军东征时被重建。公元1808年教堂经历火灾,1927年经历地震在毁坏,直到1959年才开始修复成今天的样子。

2000年过去了,当年的城外阴森萧肃的刑场坟地,蜕变成富丽堂皇的教堂和熙熙攘攘的旺铺,2000年的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可以摧毁任何物质的印记,但是无法磨灭真理的光芒,事实上基督的精神和拯救的真理在全世界不断传播弘扬。


金顶清真寺



金顶清真寺美的无与伦比!她的美丽是绝对的,无论时间,无论视角,无论距离,无论背景!

哭墙之上,她永恒的金光,傲视着人世间断壁残垣,悲欢离合;清晨,金顶迎接日出前的第一缕曙光,夜幕降临,夕阳最后一缕余辉在金顶上褪去。橄榄山上远看耶路撒冷,满城的历史文化,风景传说,都成了她众星捧月的陪衬。


(从Lutheran Church of Redeemer的塔楼俯瞰耶路撒冷)


(从橄揽山远看圣殿山,城墙和金顶)


(从Lutheran Church of Redeemer 的塔楼看金顶,背景为橄揽山)

绝美的事物常常是简洁的。她的建筑风格是拜占庭式的,却没有其他著名拜占庭建筑复杂的多重穹顶结构,她的主体建筑呈八角形,简单,清晰,明了。她墙面米兰色的穆斯林图案装饰与纯金黄色的穹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色彩搭配,无论是在蓝天白云之下,还是在老城的古朴民居的背景中,他都显出圣洁,神秘和脱俗。

金顶清真寺其实并不是清真寺,因为她不是供穆斯林做礼拜的,而是专门供奉一块圣石。大约在公元621年的一个夜晚,穆罕默德踏在这块石头升上天,与神相见,得到启示,回来后创立了伊斯兰教。耶路撒冷也因此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公元688-691年,穆斯林在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位置,原先犹太人圣殿的遗址上建了这座8角形加穹顶的殿,至今1千多年来她没有遭到人为的损坏。1994年,约旦国王侯赛因捐献了176磅24k的黄金,将原先铜质的的穹顶换成了今天的金顶。

参观金顶并不容易,因为她并不每天开放,即使在开放的日子也只有上下午各一两个小时,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取消,所以游客要提前查好最新的时间表。地图上有很多各入口通向圣殿山和金顶,但是只有一两各入口供一般游客进入,其他入口只允许穆斯林进入。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功课,曾试着好几次往圣殿山走,结果被荷枪实弹的士兵给拦住。

参观金顶还要特别小心,不仅衣着要特别庄重(特别是女士),而且还要“行为检点”。我们在游览拍照,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呵斥一对白人青年男女“no touch woman!”。我们并没有看见他们是怎么“touch”的,但是一定是被视为“不圣洁”,“不敬虔”,所以要立刻被严厉,不留情面的制止。

即使你去对了时间,你也衣着庄重,行为规范,如果你不是穆斯林你还是不能进入金顶大殿的内部。所以只能留下遗憾和神秘了。如果你实在想了解内幕,你可以查阅旅游参考书,或者去大卫塔(the Tower of David),哪里展示了一个金顶的模型,有一面刨开可以看到内部结构和图案。




(圣殿山上的金顶)





美丽的金顶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哭墙



哭墙是犹太人最神圣的地方。她的官方名称叫Western Wall (西墙),因为她是圣殿山西侧的一面残留的墙。

根据犹太人信奉的圣经旧约,以色列是神的选民,神与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优越于其他各民族。在大约公元前900-1000,大卫和所罗门做王的以色列国鼎盛时期,圣殿在此建立,供神居住,史称“第一圣殿”。但是几百年后,公元前587年,巴比伦灭了以色列,圣殿被摧毁,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为奴隶。70年以后,波斯灭了巴比伦,犹太人被允许回归以色列。他们回来后在原址上重建了圣殿,史称“第二圣殿”。后来在公元前37-34以色列希律王时期,圣殿被大规模扩建。很快耶稣诞生,他在耶路撒冷传道时,他的门徒指着圣殿赞叹,耶稣却预言“将来日子到了,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果然在耶稣受难后,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将城和圣殿完全摧毁,“西墙”就是那时残留的残垣断壁,一直到今天。




从第二圣殿被毁以后,将近2000千年时间,犹太人就被迫分散到世界各地(圣经中有此预言),颠沛琉璃,遭受迫害,但是其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却世代相传,不仅没有消失或同化,相反其民族独立和国家重建的愿望日益强烈。终于在二次大战经受种族灭绝的迫害后,犹太人开始回归巴勒斯坦,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决议划分了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圣经中也有此预言)。



(
哭墙,圣殿山和金顶)

但是建国只是犹太人2000年以来精神宿愿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与神的关系,迎接他们的神再来,拯救以色列,并带领他们征服这个世界。为此,犹太人必须重建圣殿,称为“第三圣殿”。但是这谈何容易。自从第二圣殿被毁的2000年来,耶路撒冷多数时期被阿拉伯和穆斯林控制,原圣殿的位置在公元688-691建起了金顶清真寺(Dome or Rock),至今被穆斯林视为他们的三大宗教圣地之一。任何触动目前金顶清真寺的行为将被视为冒天下穆斯林之大不韪,势必引发一场激烈的政治,宗教和种族的激烈冲突。虽然以色列以其武力优势控制了耶路撒冷,但是当今的时代已经不再是武力主宰一切的时代。

哭墙一方面承载着犹太人对他们古老犹太教和他们的神的信仰,以及以色列民族精神的寄托,更重要的,哭墙也寄托他们重建圣殿的愿望,和暂时无法实现理想的失落情感。于是他们来到墙下,面壁冥想,祷告,诉说,许愿,甚至哭泣。来到哭墙的人有当地的犹太居民,还有众多的游客,有身着犹太教黑色礼服,表情严肃的成年人,还有成群的天真活泼的儿童,和刚入伍军训的士兵。这是一面世间独一无二的墙。
 




(耶路撒冷老城全景)

耶路撒冷还有无数的重要景点,像耶稣被捕前夜祷告的“客西马尼园”,耶稣和门徒们最后晚餐的圣母安息教堂,耶稣背负十字架去刑场的“苦路Via Dolorosa”,希律王建的要塞“大卫塔”,大卫王城的遗址,等等,真可谓是一座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博物馆。



(坐落在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


(Jaffa门附近的城墙和大卫塔)


(耶稣和门徒最后的晚餐处)


(锡安山的圣母安息堂)


(圣母安息教堂)


(橄揽山的抹大拉玛丽亚教堂)


(圣殿山上的穆斯林学校)


(犹太人教堂内部)


(老城内的商业街)


(典型的老城街巷)


(橄揽山附件的民居)


(橄揽山上的犹太人墓地)

这城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的民也是极富个性的,他们的信仰,衣着服饰,行为举止都是一道道风景。

耶路撒冷是我到过的所有国家和城市中警察密度最高的城市,警察的装备不是通常的警棍和手枪,而是高性能的各种自动武器。手持这些自动武器的警察有很多看似稚气未脱的青年。他们给你带来的是安全感还是不安全感呢?

我们有一次在穆斯林区迷了路,有个10岁模样的男孩儿看出我们在找路就跟着我们,并热情地给我们带路,一路到找到为止。我们以为他是学雷锋,可是没想到他伸出手和我们要小费,于是形象大打折扣。梅随手拿出几个硬币给了孩子,他就高兴地跑了。我们就议论,觉得不可思议,这里的孩子这么小就会做生意。可是不一会儿我们看孩子又跑回来,我们想,坏了,可能是钱不够。可是更不可思议的是发生了,这个孩子跑到我们面前,将我们刚才给他的硬币又还回几个,显然我们刚才给多了,他只收取他该得的。梅接过硬币,我们愣在哪里,半天没想明白。



(普洱节的犹太人)


(穆斯林姐妹们)


(年轻的以色列士兵)

就象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个城市将抽象的历史进程和宗教的教义,用活生生的,触手可及的物证展现给你,将支离破碎的片段和偏见进行修补,引发你的思考和判断,原本的枯燥和平淡变得生机盎然。

耶路撒冷极具魔力,仅仅两天半的相处,我就爱上了她。我爱她因为她有风景,美的让人窒息和心碎。我爱她是因为她有故事,可以诉说几千年。我爱她还因为她有信仰,可以虔诚地期盼那最终的救赎,和永远的生命。

“夕阳下泛着金光,哦金色的耶路撒冷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片子好内容丰富。96年去过耶路撒冷,当时正值第一次自杀炸弹后三周。没敢下车,只叫的士绕城转了一圈。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一直想去以色列看看,想去看看那个小小的,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国家。看了你这篇介绍,我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对耶鲁塞冷的“哭墙”,我心里一直怀有一份遥远的牵挂,曾在网友文章后写道“耶鲁塞冷有‘哭墙‘,华盛顿DC有‘哭墙‘,南京有‘哭墙‘,我们的心中也有一座‘哭墙‘。在‘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前面,我能够听到幽灵们嘶哑的哭声。人说‘哭墙‘无泪,难道‘哭墙‘真的无泪吗?”

你拍的“哭墙”与我以前看到的“哭墙”不一样,我以前在别人摄影作品中看到的“哭墙”是沉郁而阴冷的,而你拍的“哭墙”却很阳光,很符合时代精神。有一本书叫《不纠结过去,不忧心未来》/by 加布里埃尔?伯恩斯;作者告诉我们,不要纠结过去,要爱自己,爱生活。也是啊,到了该放下的年纪就应该放下。历史的教训值得牢记,但历史的痛苦可以放下,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否则我们的内心永远不会有真正的peace。

一首叫《Put your past behind you》的诗,我蛮喜欢,拿来与大家分享。

《Put Your past behind you》by Anna Travers

A past left unresolved
Will eat you from within
To face the pain and anger
Where does one begin?

So hard to revisit
What the mind tries to conceal
So much pain and sorrow
Unsure of what to feel

Carrying old-time baggage
While residing in real time
Plastic smile firmly in place
Suggesting you’re doing fine

Listen to that inner core
That knows you at your best
As for those pulling you back
Show them no interest

You cannot change the past
The future you cannot predict
So all that mental torment
Just do away with it

No overnight transformation
Will make you change your ways
Just achieve the best you can
Until you see brighter days

For those in your past who hurt you
Clear them from your life and mind
Put that serves as a Memory
In the first box you find

Seal it well with masking tape
Put it into the outside bin
Where it can no longer be a hindrance
To the beautiful you within.

Now focus on your subconscious
It knows the real you
Enjoy your new found freedom
And to yourself continue to be true

有一天我会去拜访耶鲁塞冷的“哭墙”,我会轻轻地把双手放在上面对它说:“不要哭了,哭了这么多年该有多累啊!该休息一下了吧。”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