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开博(同样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写北美教育、投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借文会友,并希望能助人助己。现同时在文学城开博,希望能得到这里新朋友的关爱和支持!谢谢!欢迎来温哥华!
个人资料
正文

如何培养出东西文化兼容的双语型国际化人才?

(2018-04-18 09:55:22) 下一个

上周六(4月14日)中午,“温哥华幸福家庭群”组织一场家庭主题午餐会,特邀本群群友、硅谷教育专家、哈佛女孩秦九歌的妈妈——刘老师和大家讨论交流:她是怎样把女儿培养成一个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双语型国际化人才?她现在又是怎样培养她的小儿子?

秦九歌差不多已经是“幸福家庭圈”的形象代言人了,她在温哥华、北京、大连等地参加了很多场幸福家庭的聚会活动,不少朋友都对她很熟悉,关于她参与的一些活动,也都有相关的报道(可参见文后的文章)。她4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在10年级末的时候转学到硅谷,从那里考入哈佛;在哈佛读完大一后,她开始休学创业,现在在北京开创一家传授英语演讲与辩论的教育公司。她很小就离开中国,也从未上过中文学校,可她的中文水平绝对在很多中国大学生之上的;她不但中文非常棒,而且还熟知和热爱中国文化,更愿意和敢于到中国创业。九歌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这无疑是海外华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这次聚会是在一家希腊餐厅,大家边享受美食边聆听刘老师的教育经。刘老师一上来讲了两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是,2014年他们一家送九歌去哈佛报道,有一次刚在餐厅落座,就有个金发碧眼的哈佛女生走过来和他们聊天,居然说的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让她惊诧不已。哈佛真是什么人都有呀!会说好几种语言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会中文的也大有人在!另一个是,她有一位华人朋友的孩子也在哈佛读书,曾经专门选读学校的中文课程,孩子妈妈给她说,哈佛每门课程都很贵,没想到进了哈佛竟然还会学中文课程的。每次说到这两个故事,想必刘老师一定心中在乐:秦九歌不但给家里省了学中文的钱,而且还省时省力,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学得越早越好!

相信家长也大都懂得这个道理:应该让孩子学中文,而且越早越好。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办法把这个道理变成成功的实践。刘老师说,学中文还得依赖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为很多中文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都很难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的,或者学了不用等于白学。除了家庭里学习中文和使用外,家长还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活动机会,让孩子能用中文去表演节目等等,这样孩子就有了学习中文的动力和成就感。另外,如果可以的话,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可能常带孩子回中国转转,这显然是学习中文最最有效的途径。秦九歌小的时候,暑假都要回中国待一段时间的,大了反倒不怎么需要了。刘老师还特别提醒说,父母不要在家里对中国有太多的负面议论,这样说多了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回中国、学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 了。

尽管今天的主题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东西文化兼容的国际化人才,但因为秦九歌上的是哈佛,所以很多家长还是非常关心九歌是怎么上的哈佛,这些特长和才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刘老师说,要想进藤校上名校,单单在学校学习是肯定不够的,不仅公校远远不行,就是私校也很难的,必须靠家长在业余时间给孩子做好规划,付出大量心血来帮助孩子提供学术能力和各方面的特长培养。

刘老师他们一家最早去的是多伦多,后来研究发现在加拿大只有卡尔加里的公立教育还算不错,所以他们就搬到了卡城,但那个地方以前也没有华人孩子梦想去藤校去哈佛,秦九歌是第一个去了哈佛,之后又在刘老师的培养下,陆续有好几个孩子去了哈佛。刘老师认为,加拿大和美国的公立学校在数学和英文这两门最重要的科上,都达不到进名校的要求,学生必须想办法在课后增加额外的学习。在特长方面,需要结合孩子的个体情况来进行设计培养,而不能千篇一律。

在培养秦九歌的过程中,刘老师付出得很多,她自己觉得也多少走了一些弯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上的冲突,孩子参加每天学校的学习后,很难再有充分的时间来安排各种学习和特长培养。所以,在培养儿子上,他们就有了一些全新的想法。

她儿子在美国读完小学一年级后,去年9月至今,她就让儿子在家homeschooling,同时带着儿子在北京和美国之间游历学习。说到这里,刘老师就让她儿子自己说说为什么不愿意上学校而愿意homeschooling?她儿子的中文也是非常好,有板有眼地一二三说了三点:第一,学他想学、感兴趣的东西,不用学他不想学的东西;第二,到处游学,能让他开眼界长见识;第三,如果总是待在学校里,他就会变成没用的“垃圾”。说起小孩子的培养,刘老师认为这时候,最重要是艺术素养的培育,而不必过早放在学术或特长方面。现在,一方面鼓励她儿子看各种各样的书,另外就是常带她儿子去看各种博物馆、展览等,而这些也成为她儿子最喜欢的事情(第二天,他们一家就在UBC的生物多样性博物馆里待了一整天)。本来还想让她儿子给大家“秀”几手,但时间关系就没给孩子太多的展示机会。

刘老师只是分享她教育两个孩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并没有讲太多的大道理,但是在座的家长也都听得津津有味、赞赏有加。活动结束后包括第二天,还有家长朋友约刘老师单独聊聊育子经。在周六的活动和第二天(周日)的观察交流中,刘老师有两个强烈的感受:一个是温哥华的华人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方面一点不亚于硅谷,比卡尔加里强很多;另一个是家长把孩子的课余学习都安排得非常满,这方面不能说不好,但如果没有根据孩子特点和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测评和规划,单纯就是多补多学最终反而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刘老师是《幸福家庭教育俱乐部》的首席导师,这次时间匆忙,没能给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做做详细的指导和规划,期待下次再来温哥华,再和大家深入交流子女教育的大话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