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阳,长在朝阳;求学青岛,定居澳洲;爱好园艺,喜欢探险;痴迷足球,业余摄影;崇尚艺术,欣赏美食;讨厌冗赘,主张精简。
个人资料
我的庭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雅鲁藏布江(印控区)漂流日记(一)

(2014-08-13 20:39:14) 下一个



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起源于海拔
5590米的冰川,她穿越了雪山、高地和平原三种地貌,全长2900公里。她流经中国、印度和孟加拉三个国家,并分别有三个不同的名字,中国的雅鲁藏布江(Tsangpo),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和孟加拉的贾木纳河(Jamuna)。她无声无息地流淌了数万年,见证了藏传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三种宗教。雅鲁藏布江最惊美,神秘的河段当数位于藏东的峡谷段,在那里,江水绕过著名的南迦巴瓦雪峰(Namjagbarwa),向南挺进印度,并形成了世界上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04年,曾跟随中国地理杂志社举办的团队徒步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说是走进,其实是走近那时我们只是站在扎曲的山上俯瞰江水和峡谷。从看见峡谷的那一刻,我就琢磨能否有一天我能在峡谷中漂流,而且一直向下漂流到印度,那该是多么大的壮举呀。尽管国内在98年 就有雅漂活动,可漂流止于峡谷前。在随后查阅资料时发现,在峡谷中漂流是不现实的,这里不但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河谷,而且多激流,险滩,一旦出事,救援几乎是不可能的。虽有人尝试,至今还没有人能在峡谷中完成全程漂流。但我同时发现,在峡谷的下游,也就是中印边境争议区的印控区(麦克马洪线以南),水流相对较缓,可以漂流,而且印度的一家山地漂流公司就可以组织,兴奋之余,马上报名参加。这便有了这次的漂流活动。

我是在08年1115日飞抵印度首都新德里,转天飞往印度东部阿萨姆省(Assam)的迪布鲁加尔(Dibrugrh)

迪布鲁加尔是一个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南岸的小镇。我们计划第二天在此乘船,沿布拉马普特拉河所逆流而上,前往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 (Arunachal Paradesh) (中国政府不承认阿鲁纳恰尔)的边陲小镇帕西格(Pasighat)。从那里,我们将乘越野车向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挺进,并计划在距边境线(实际控制线)不远的地方开始漂流。整个行程为期8天,其中陆地2天,水上漂流6天。

迪布鲁加尔-帕西格 (轮渡,布拉马普特拉河上航行)

1117

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因其水量大,流域广而闻名于世。在昨天飞往迪布鲁加尔的飞机上我已领略了她的风貌,那几乎是一张纵横交辍的水网。河道中到处是由从喜马拉雅山脉冲刷下来的砂石堆积成的沙丘和浅滩,让你分不出哪里是主河道。由于河道异常宽广,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面显得非常平静,船在河面上行驶,仿佛是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宽广的河面上,有无数的水鸟栖息、盘旋。据向导讲,来这里越冬的鸟类很多,但多数来自西伯利亚。中国境内的鸟类很少来这里越冬。河面上经常能见到靠船篙撑驶的小船,有扑鱼的,有运送柴草的,一片祥和安谧的景象。在我们船舷的左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远远望去,典雅得像是一幅超大的水墨画。上游的雅鲁藏布江就是从那里穿山越岭,奔腾而来,最后融入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我们的右边,是广袤无垠的平原,细细观来,艳丽得像是一幅斑斓的油画。喜马拉雅山的雪水和砂粒,在这里滋养堆积,最终养育了岸边的黎民百姓。我们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航行了一整天,既领略了她日出的秀,也欣赏了她日落的美。布拉马普特拉河给我的印象是宏大而宁静,空旷而秀美。

我们是在日出前乘印度阿萨姆省政府的一条轮渡从迪布鲁加尔逆河而上的。计划在下午3点抵达位于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帕西格,可由于河道砂石淤积,我们的行进速度很慢,船工不时要用竹篙在船头试探水深,有时我们也不得不调转船头,另辟蹊径。可当太阳完全在地平线上消失时,我们还是没能到达目的地。水面上漆黑一片,万籁俱静。唯有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我们的船在调转几次船头后,终于搁浅不能动弹了。幸运的是我们距离小镇帕西格已经很近,手机也有了微弱的信号。很快,一条小的机动船来营救我们了,想不到我们第一天就出师不利,原计划9小时的航行,我们整整用了13个小时,才在晚上8点,抵达帕西格,入住当地一家叫Oman的小旅馆,这也是当地最好的一家旅馆了。

帕西格-Tuting小镇 (越野车,盘山公路行)

1118-19

小镇帕西格是印度阿鲁纳恰尔省的重镇,位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从这里再向北就进入山区了,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延伸地带,也是中印领土争议区。我们在当地人的引领下,分乘3TATA越野车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公路蜿蜒向前。说起TATA,这是一家非常大的印度私有企业,不但生产汽车,也生产拖拉机等。有趣的是印度机场使用的行李牵引车,青一色的都是TATA拖拉机,乍一看,满场跑的都是拖拉机,加上机场的混乱程度,你还以为是到了个大农场,不过这是后话了。

山里的气候温暖潮湿,到处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据我观察,山下是竹林和香蕉林,再往上是阔叶林。我们基本上是沿半山腰的位置绕山谷前进的。公路很窄,路况非常差。在公路两旁,零星散落着一些当地土著的村落。或许是这里气候温暖的缘故,那些村落都是用树枝和芭蕉叶等搭建的房屋,十分简陋,跟我04年在中国境内看到的藏人,门巴人用木板搭建的房子没法相比。山间的公路崎岖不平,我们几乎是在茂密的丛林中行驶。山脚下大约78百米的地方就是江水,时隐时现。河水和我在04年看到的排龙江基本一样,呈浅蓝绿色。这就是我们将要漂流的雅鲁藏布江。经年的洪水,在岸边的岩石上蚀刻出清晰的洪水线,那几乎要高出正常水面十多米。难怪我们的漂流活动要选择在冬季的枯水期了。

山间多雨,水量充足,我们时常能见到从山涧中飞流直下的瀑布。

18日晚我们借宿在当地政府办公驻地(Jengging),这是建在半山腰的几栋建筑。我们被安排在一栋二层建筑里,有点类似于国内的招待所。在我住的房间,能眺望远处的雪山。我第一时间让三脚架派上用场,用望远镜头对远处的洁白雪峰一统扫射,好好过了把瘾。今晚将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睡在室内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露营了。在越野车上颠簸了一天,我实在是有点累了。吃罢晚饭,我早早躺下了。明天还有一整天的崎岖山路呢。

我们早晨8点出发。跟昨天一样,还是沿着河谷山路前行。早在04年去西藏大峡谷时就听说印度洋上温暖潮湿的水气沿着印度次大陆平原和河谷,一直向北通向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峡谷植被区系。但水气通道是啥样,没见过。这不,刚一上路,就见我们右侧的河谷中,弥漫着乳白色的晨雾,就像是有人在河谷中倾倒了牛奶一样。那飘逸的浓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真仿佛是人间仙境。这也许就是前面说过的水气通道吧。迷雾中,一块高地显现在河谷中,隐隐约约能看到一块类似操场的平地和几栋混杂在树丛中的建筑。向导告诉我们那是印度边防军的司令部驻地,过几天我们漂流时会从哪里经过。印度在阿鲁纳恰尔省驻有大量边防军,在我们行进的狭窄的公路上,时常会有拉练的印度军车驶过。62年中印之间的那场战争至今令印度军人记忆犹新,不知这里是否就是当年的战场。在新德里机场候机时,我买了一本尼赫鲁传,其中也有关于那场战争的描述。其实印度根本没有料到中国会主动出击。但对后来为何中国又主动撤退,没有分析,也许是不愿分析。就因为那场战争,令尼赫鲁懊丧不已,转年就去世了。不过藏南也是中国的一块心病,我们虽然不承认印度在这里的合法性,但印度长期以来在这里大量移民,是这块土地事实上的管理和经营者,这不是简单的边境谈判能解决的,也许这里会再次爆发战争。

我们在山间又行驶了一天,傍晚时分到达了我们这次漂流的起点,一个位于距中印边境线(实际控制线)大约30公里左右的地方。这里距离中国的墨脱县也只有不到50公里的距离。墨脱(Medong),中国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县城,那可是国内徒步族梦寐以求的地方。据说能徒步到过墨脱的人,就再也没有不能吃的苦了。墨脱也是我的梦想,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

我们的营地背靠高山,面前就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当地人叫她Siang河或Dihang。我对野外宿营并不陌生,在澳洲经常参加类似的活动,加之上次的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经验,因此准备充分,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我们这支漂流队有队员8名,其中有两名女队员。队员分别来自英国、阿联酋、印度和澳大利亚。随队还有8名救援队员、2名后勤队员和一名向导。另外加拿大来的Jim是这次活动的技术指导,也将随我们一起漂流。我们每两人一顶帐篷,临行前的装备清单要求的很详细,睡袋、头灯、适合野外生活的衣袜鞋裤、防蚊虫的药物为必备品。我除了野营装备外,还随身带了一个摄影背包,把大小镜头连同三角架一块带齐了。

山谷中的夜晚来得早,大约3点一过天就放黑了。由于是第一天野外宿营,领队把有关注意事项反复强调了几遍,如何搭建帐篷,准备行装,野炊的时间,野外大小便的要求等等。我们是一日三餐,外加早茶和午茶。我跟来自英国的大胡子史蒂纹同睡一顶帐篷。,他已连续在国外旅行了6个月,这里是他归国前的最后一站。闲聊中,得知他刚从中国旅行回来,曾到过上海,杭州等地。他的祖父曾在印度生活过,大概是在英国殖民时期。这也是他对此行感兴趣的原因。

今天是野外宿营的第一个夜晚,主人特意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和啤酒。这是一种为印度军队专供的啤酒,味道还不错。我对印度啤酒印象很深,记得那是97年我第一次去印度。临行前有人告诉我印度的水极不干净,不能喝,甚至连冰也不要吃,渴了就喝啤酒。因此我在印度的那几天基本上就是靠喝当地的一种kingfisher啤酒解渴。

野营的绝妙之处是笼篝火,在这人烟罕至的大峡谷中,背靠着大山,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头枕着大块的鹅卵石,我们一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围着熊熊的篝火,咂着啤酒,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D1122' 的评论 :
其实后勤保障是关键。打下来容易,守起来难。那时候没有铁路,公路也十分落后。我们所有的战略物质基本上是靠人拉肩扛上的青藏高原。所以毛也是没有办法。不退回来就得被打回来。
DD1122 回复 悄悄话 毛这个人真是刚愎自用 明明打下来的地盘又拱手让人 真是愚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