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刘吉《匣中剑声》:思想的交锋

(2015-01-10 12:46:30) 下一个


匣中剑声犹在催:思想的交锋

     大陆作家祖慰应邀到新竹科学园区演讲艺术欣赏,在一席话中,他表示:「文学不是真理。」意思是说,文学和社会科学的道理,不同于自然科学,不会因为有人发现了什么,人类社会的规律就此改变。他说,「雄鸡一叫天下白」,可是要有自知之明,即使你没叫,太阳还是会升起的,该起床的人还是会起来的。社会学者一叫的作用,在形成群体效果,叫对时机很重要,叫早了,半夜吵人会惹人嫌的。 

      由于日记曾经在文革中成为许多人的罪证,造成许多大陆人士不敢写日记。一九九四年,《匣中剑声》一书却作为「名人日记」之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作为中共高层重要的智囊,刘吉的意见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以「匣中剑声犹在催」暗指,当外界惊雷欲起时,摆在匣中的剑也在隐隐作响,催促主人伺机而动,去做思想的交锋。 

      刘吉在书中透露了这是「内心的独白」,有许多从前不愿公开谈的东西记在其中。这些年来,他常发表意见,对此妻子担心地说:「人家都不说,你出什么头?」他体会妻子的挂心,有些想法只好暂时存在日记中。他也说,讲话写文章都要看准时机,讲早了是「半夜鸡叫」,只有讨骂挨打惹来麻烦。 

      收于书中每日所记,长短不一,有些特别长的,都是涉及体制改革、民主集中制等大问题。他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原有体制下已形成了某种「诸侯经济」机制,认为腐败已具有局部政权性质。明白指出腐败来自:「各级政府直接经商,以权谋钱。」主张「解决的办法是实行政企分开,把经济权力交给企业,国家机关作为公正的立法者、执法者。」 

       书中也有些思想斗争的痕迹,他也自问:「我是不是走得太远了?」至于「改革」,在他看来是「第二次革命」。他认为,一场革命没有政治斗争,那是违反政治规律的,政治斗争应客观存在,不可回避,当然也并不可怕。而他对民主的看法是:大多数人要求「明主」,这就是当代中国最实际的「民主」。可看出是「稳定压倒一切」思维的支持者。

         对改革作法,刘吉引用邓小平的话:
「落后就要挨打,要有危机感啊!」而且主张「先换思想后换人,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必换人」,他长期在上海工作,担任过上海经体改办主任,主张「上海发展战略首先就是高举政企分开旗帜,带动全国政企分开」。 

          对一些和改革唱反调的人,他也用「大奸似忠」来形容。说:「他们根本没有社会主义信仰,却把社会主义的高歌唱得比谁都响。」

刘吉也說過:
——知识分子的政治建言就像公鸡打鸣:黎明叫最好,天亮了才叫没有意义,“半夜鸡叫”有问题……
     ——“左”派说我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但同时我又被自由派说成是共产党的御用文人,“左”说我右,右说我左,我想我基本正确。
     ——改革不成,革命必然发生。

       刘吉曾以政协委员的身分在人大、政协两会上提议要「唱国歌」。理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官式场合是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然而当「文革」开始后,因为国歌词的作者田汉被打成「牛鬼蛇神」,从此就不唱词了,在公开场合变成只奏曲子。他对此很有意见,认为应改回多唱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刘吉在一九九三年到过台湾。对两岸问题有这样的看法:
「中国人自己打自己,后代人是不会原谅的。」

        刘吉也担任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执行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名誉会长。他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提出新的概念:“胆商” ,认为在智商”IQ、“情商”EQ之外,胆识、放手一博,“该出手时就出手” 的能力,也是企业家必需有的能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