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龙的个人文集

人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
正文

【原创】战斗在食堂的日子

(2004-10-13 22:06:33) 下一个

【原创】战斗在食堂的日子

 引子:刚到文学城,以为自己是个历史爱好者,到后来,觉的自己是个文学青年,现在感到自己就是70年代的普通一兵。

正文 民以食为天,这话真不假,上大学那会,每天最喜欢两件事,一进一出,吐故纳新,都很爽快。当然进的东西比较香,相比之下书龙在吃饭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书龙的那个学校有6个食堂加一个回民灶。书龙这所学校的食堂和这所学校一样的土,当然还带有哈尔滨这所城市所特有的粗旷。

本校的食堂的菜以土豆,茄子,大白菜为主,当然你还可以吃到豆角,不过这豆角是从来没摘过的,每次都要吃下大部分而吐出小部分。食堂的木须柿子也是很讲究的,总是带有一股腐败后的淡淡霉变味。即使是这样,每天12点下课后食堂还是排的人山人海,每条队都站了几十口子,人头攒动,熙熙嚷嚷,有如集市。虽然每天挂出的菜谱有十几种乃至二十几种,可到了12:30,可供挑选的菜早就没了一半,到的1点,能吃的只有白菜煮豆腐和豆腐煮白菜了。去晚了的另一宗坏处是,到得1点这各个餐桌上吃的是一片狼籍,到处是吃剩的排骨架和吐出的鸡架,令人思之欲呕,食欲大减。所以,早早端饭盆站岗就成了最佳选择。

 书龙这个人不大爱学习,大二以后就没怎么上过课,考试总是靠复印别人的笔记而安然度过。书龙并且很爱睡觉,特别喜欢那种缩在被窝里暖洋洋的感觉。这样书龙在吃食堂的竟争中就不知不觉的跑到了前面。书龙常常是11点就去食堂的,端着饭缸,一步三摇,在空荡的食堂里,跺上三圈,把菜名挨个数上两遍。这才跑到大师傅面前要上三两饭(这是书龙多年的经验,东北师傅比较敞亮,看书龙只要3两,每次给书龙的都比半斤还要多)。至于说到菜,当然是以一元三毛五一份的溜肉片为最佳,不过一个月难得吃到一次。这肉片端上来的日子常常是和伙食评比联系在一起的。每当评比临近,这菜做的就格外的亮丽。除了溜肉片外,可称道的菜就寥寥无几了。木须柿子里往往只见柿子不见鸡蛋,这排骨土豆中土豆的含量是很高的,骨头上的肉却是很少的,少到要用牙慢慢的剔出来。肉烧茄子里能发现三块以上的肉,同志们就要惊呼为奇迹了。

吃腻了大食堂,后来书龙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天堂,回民灶,那是一个很隐弊的场所,每天的菜大约只有两种,全是用小脸盆装的,做的很精致,油也很多。书龙终于要冒充一把穆斯林了,好在书龙的鼻子比较高,前两次去竟也未引起它人的注意,大约是被当作新来的穆斯林了吧。这个小小的回民食堂是充满了友爱的,因为吃饭的人不多,人人都注册过,饭盆都是放在食堂内的,而且同学间还大都相熟。书龙刚来时大都是闷头吃饭,一言不发的,可后来终于引起了某回民MM的注意,从而攀谈起来,书龙也因而从此露了底。这以后尽管小食堂的回民师傅依然很热情,书龙可有点惭愧,觉得占了回民兄弟的便宜,死活不愿再去了。

两年以后,食堂成包了,菜的种类,层次,都随着菜的价格翻了上来,后来食堂还添了小炒,熟食,琳锒满目,让人流连忘返,目不遐接。再以后,校外的小食店也一家家的多了起来,分流了不少食客。最后的结果是排长队的渐渐的少了,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却要加倍了。学校在大四时终于引进了刷卡机,这下买起饭来,就真的没有了价钱的概念,好象这钱是白来的,而不是从自己兜里掏出来的。这一来四乡八邻,闹饥荒,寅吃牟粮的比比皆是,不少兄弟月底不到就坐吃山空,四处告贷,真有点一曝十寒的味道了。 最近听说学校食堂又翻建了,食堂也增加到了10个,总想着甚么时后再能端个饭盆去体验下那排队的感觉。 孱孱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书龙遥贺。

 尾声 文化走廊的黄蓉小MM近日要离开走廊,回京山吃海喝,书龙心羡不已,这里祝她吃好玩好,多吃饭,少运动,没事多睡觉,有事多喝水,争取长她二十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小高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你一百年前写的了...

我语文从小就特别差, 所以如果错了别笑我 -

我记得好象是"茕茕白兔", 不是"孱孱白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