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廢墟上重生的波蘭

(2019-06-30 21:45:29) 下一个

這裡是優雅浪漫的,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氣息孕育了鋼琴詩人蕭邦、女科學家居里夫人;這裡是飽經滄桑的,從中世紀老城的華美古堡宮殿到二戰時期的“死亡工廠”,它見證了無數厚重歷史。這裡是歐洲旅遊界的一顆遺珠,物價低廉卻少有人去,一杯啤酒只需1歐元,一個漢堡只需3美元;在餐廳吃飯,平均20-30元人民幣就能吃上一頓滿滿都是肉的套餐,不用計較花銷也能玩得盡興。雖然一直以來不受國人熱捧,但超低的旅遊成本,對旅行者來說絕對友好。你只要辦好簽證,攢夠機票錢,就可以來一趟美好的歐洲之旅了!

華沙是波蘭的首都,二戰期間飽經戰火,所有的建築幾乎都被摧毀殆盡,到處是殘垣斷壁,幾乎看不到城市原來的模樣。戰後,波蘭人利用了短短幾十年時間在廢墟上建起了與戰前一模一樣的華沙老城。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的華沙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成了滿城綠蔭的現代化城市。被譽為“北邊的巴黎”的華沙也是古典作曲家蕭邦的故鄉。初見華沙,你會感到這座飽盡滄桑的城市竟如此綠意盎然,充滿生機。放眼望去,充盈眼眸的滿是綠色,公園、花壇、草坪、森林……把整個城市掩映在綠蔭花海之中,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曾經遭受戰爭磨難的地方不讀波蘭歷史就很難理解人們面對華沙老城時的複雜情緒。一座被摧毀殆盡的城市,在廢墟上死而復生。在這樣的故事中重新凝視眼前的華沙老城,會有一番不一樣的感觸吧。建築林立的老城,不大,卻很精緻。街道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穿行其間,看著極具中世紀特色的建築,聆聽石板路上呢喃的蕭邦音樂,你會覺得自己似乎走進了華沙的歷史。華沙老城的集市廣場是華沙老城的心臟,也是遊人聚集最多的地方。集市廣場的四周佈滿了露天酒吧,中心隨意的放置著一些長木椅,給來往的遊人提供方便。鴿子可是這裡的主人,它們並不在意遊人的多少,只是自在地踱來踱去,亦或吃著遊人丟來的食物。此時,坐在長椅上歇歇,或者在陽傘下喝喝咖啡、啤酒,喂喂鴿子,非常愜意。廣場中心有一座美人魚雕塑,她一改往日美人魚的柔弱,正一手持盾牌一手揮戰刀戰鬥著,如一個英武戰神,據說她是華沙的守護神。穿過廣場,眼前出現一組紅磚砌就的甕城,再穿過甕城有一條名叫弗雷塔的街道,居里夫人的博物館就位於這條街上。這是一棟巴羅克式三層公寓樓,牆體是咖啡色和粉色相間,二樓的中間有一個小陽臺,裡面就是居里夫人博物館。繼續往古城外走,你又會看到一座紅磚砌的哥特式建築,那是聖母瑪利亞顯聖教堂。建于15世紀初,據說它建立在異教神廟的遺址之上。從教堂旁,可以欣賞到維斯瓦河和華沙右岸的全景。走在古城的小巷中,雖然也是旅遊景區,但看不到國內古鎮那種過度開發的情景。

提到華沙,還不得不提一個人物:蕭邦。這位波蘭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家很愛國,雖然慘遭迫害曾逃離波蘭 ,但是他念念不忘的還是自己的國家。可以說在華沙,蕭邦的氣息流蕩彌漫,無所不在。為了紀念這位鋼琴家,每年5-9月的每個周日華沙蕭邦公園都會舉辦免費的蕭邦音樂會。波蘭人太愛蕭邦的音樂,草坪上幾乎座無虛席。大家圍著蕭邦雕像,或站,或席地而坐,聽著高雅的鋼琴曲,隨意而慵懶。蕭邦公園同時還是波蘭最美麗的公園之一,具有英國園林風格。公園內宮殿、樓閣、池沼、草地錯落其間,還有玫瑰園、柑桔園等。最負盛名的水上宮殿-瓦津基宮,雄偉多姿,富麗堂皇。除了聽音樂會,當地人也愛來此度週末。按照世界遺產的評定規則,是拒絕接受重建的東西的。然而華沙這座城市卻是個特例也是奇跡。波蘭人民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的精神,讓一座二戰後重建的新城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史冊,華沙的重生是也13世紀至20世紀建築史上不可抹滅的一筆。

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是波蘭氣質非常獨特的城市之一,繁華又清冷,臨海卻靜謐。它美景如畫,以至於無須如此詩意;它沉澱如詩,以至於無須如此美麗。這座被海神守護的城市,擁有美麗的海灣和老城。花一天時間在這裡,去海濱悠閒漫步,在狹長的街道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氣息,慢悠悠享受生活便是這裡的主基調。老城內,漢薩同盟時期的建築和雕塑依然醒目,老市政廳、聖瑪利亞大教堂等未在二戰中損毀的建築依然令人震撼。長街是主城區重要的一條街道,這裡住著格但斯克的社會精英、名人商賈、政壇要人,甚至還有非常傳奇的屠龍者。他們的住宅非常華麗、色彩鮮豔,這條街也因為這些漂亮的建築而聞名。然而格但斯克更吸引人的,並不是遊人如織的長街,而是那些隱藏在城市深處的窄巷。濕滑艱澀的石板路,隨風入耳的風琴聲,千姿百態的古木門,讓人隨時生出懷古幽情。金門是長街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金色雕飾顯得十分耀眼。普華無實的白色的牆面搭配上金色的裝飾,有種低調的華美。在金門頂層欄杆兩側共雕刻有八尊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雕像,登上監獄塔可以俯瞰到這些雕像。面向監獄塔一側的四尊雕像分別代表 和平 、自由、富足和名望,這是格但斯克所一直追求的目標,而另一側的四尊雕像則分別代表智慧、虔誠、正義及和諧。不過遺憾的是,這些雕像製作於1648年,由於二戰的破壞,如今我們見到的只是複製品。對了,格但斯克還是波蘭著名的琥珀之城。無論老城新城,琥珀店無處不在,即便是在週末的自由集市上,琥珀也是當仁不讓的主角。每一位元到訪的遊客,相信都會從這裡帶走一塊琥珀,無論價值如何,它的背後,都是格但斯克不同尋常的故事。在格但斯克的琥珀街兩側,就開滿了經營琥珀製品的商店,有興趣的可以來逛下,買下紀念品。

索波特

索波特瀕臨波羅的海,原本它只是一座小漁村,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波蘭人的海濱度假勝地。美麗的沙灘、豐富的夜生活、悠長的海邊木棧橋,深入海中半公里長。在棧橋上迎著海風,一眼望去都是海水,內心就是這樣的平靜愉悅。站在這裡,像是到了世界的盡頭,一半是遼闊的大海,一半是無垠的天空,真正是海天一線。索波特最著名的一個觀點是“扭曲的房子”,這棟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建築經常被各種世界十大奇特建築榜單所提及。從正面看過去,這棟房子猶如被擺在了哈哈鏡前一般。它的屋頂、牆面和窗戶都呈現十足的褶皺形扭曲狀態,如同一位元醉酒後東倒西歪的醉漢,又如一位翩翩起舞線條流暢的舞者,重力原理在這裡似乎失去了作用。除了扭曲的外形,房子的用色也是誇張而鮮明,天藍色的透明玻璃、深綠色的窗簷門楣和屋頂、淺黃色的外牆無不向觀者投射出一種活躍俏皮大膽的印象。索波特還有一項歐洲之最,那就是延伸到格但斯克灣的木制棧道。這條棧道建於1928年,有515米長,堪稱歐洲最長的海上木制棧道。1823年,拿破崙軍隊中的一名軍醫首次在索波特創建了一所濱海溫泉療養院,開啟了索波特作為休閒療養勝地的歷史。四年後,他建起了第一座碼頭,這就是索波特海上棧道的前身,當時這條棧道還只有31.5米長。後來,為了紀念索波特建城25周年及碼頭建成100周年,才將碼頭棧道擴建成為了現在的樣子。隨著濱海溫泉療養院的名聲增長,這裡也逐漸發展成為富貴人士的度假勝地。海灘邊一棟高聳的塔樓是原來的燈塔,它曾經為往來的船隻指明方向。燈塔由原風濕病醫院的鍋爐房煙囪改造而成,當時它的光束範圍可以達到17海裡。如今,這座燈塔已經不再使用了。而索波特大飯店是索波特的另一個地標。壯觀的外貌讓其看起來有種皇家宮殿般的氣勢,它也是無數社會名流的下榻之地。濱海棧道所正對的一棟豪華建築是索波特溫泉之家,它是索波特的第一間溫泉療養院,誕生于當年來到這裡的法國軍醫之手。

瑪律堡城堡

矗立於諾加特河畔的瑪律堡城堡,曾是條頓騎士團統治普魯士地區的首腦駐地,隨後又逐漸發展成為中世紀磚制城堡的最傑出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城堡損毀嚴重,但如今都已經被修復回原貌。城堡由三個部分組成:高堡、中堡和外堡。高堡是騎士修道院所在。中堡是國家的政權中心所在,同時也是接見外賓的重要場所。外堡是後勤保障和堡壘軍事區所在,同時還有作坊、軍械庫、庫房、養馬場、牛棚及碼頭等功能區。城堡週邊還修築有一圈護城河和加固的防禦型城牆,城牆上有高聳威武的城門及塔樓,十分壯觀。城堡三個區域的占地總面積相當於當時歐洲一個城市的大小,更是其他那些著名城堡的數倍,可想而知中世紀時期的瑪律堡城堡及條頓騎士團有多麼威風在外了。聖瑪利亞教堂是城堡的精神中心,波蘭最為重要的宗教和世俗儀式都會在此舉行,其中就包括騎士團團長的選舉儀式。此外,騎士們的日常彌撒和禮拜等活動也是在此進行。聖瑪利亞教堂內部空間成長方形的巴西利卡式,可以容納數量龐大的朝聖人群,是條頓騎士團國家內最大的教堂。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破壞,但仍然可以從經修復後的大廳內的裝飾遙想當年教堂的華麗。其實瑪律堡城堡區域內部空間十分龐大繁多,許多房間內要麼還原了中世紀時期的裝飾,要麼展示有遺存下來的珍貴藝術品,十分值得一看。但與我們通常參觀的博物館所不同的是,這裡所有房間的大門都是緊閉著的,如果你推門時用的力太小的話還以為這些房間都不開放呢,但只要你用心去探索,定會發現城堡內隱藏著的另一片廣闊的天地。

托倫

維斯瓦河畔有一個迷人的小鎮,鎮上建築大多使用紅色的磚塊砌成,採用漢薩同盟城市所流行的哥特式風格妝點,遠遠地望去,一座座尖塔林立,在綠樹叢林的掩映之下,整座城市猶如淹沒在一片火紅色的色彩海洋之中,溫暖而迷人。這座城市就是托倫,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故鄉,這裡有聞名全歐洲的托倫薑餅,這裡還有全波蘭最迷人的磚砌哥特式古老教堂、市政廳、城牆和民居,這裡是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護之地,所有這一切讓托倫脫穎而出,使其成為波蘭最古老、最有魅力的古城鎮之一。這兩棟由紅磚砌成的哥特式房子就是哥白尼出生和居住的地方,它完好保存至今,成為每一個來到托倫的遊人必去之地。哥白尼故居如今已經被改造為博物館,它除了向人們展示15到18世紀民居的典型佈局、室內裝飾和陳設外,還向人們介紹了這位傑出天文學家的生平。

哥白尼可謂托倫的代表人物。在老城最核心的市政廳所在位置,立有一尊哥白尼青銅雕像,也是遊客必合影之地。只見他左手擎著天體運行儀,右手抬起,平視遠方,若有所思,外表一幅平靜的神情,可腦內卻似乎正運行著精確的數學運算風暴。極具經典哥特式風格的聖約翰大教堂用紅色的磚塊砌成,遠遠望去,陽光下一片火紅的色彩以及巨大的身形在老城中脫穎而出,格外耀眼。教堂的西立面是一座身形巨大的塔樓,雖然塔樓矮小,甚至在水準方向還顯得過於粗大,但哥特式建築的經典元素,譬如尖拱、飛扶壁以及小尖塔都清晰可見。在托倫老城中心廣場西北側的聖瑪利亞教堂也是哥白尼常去的教堂。教堂內最有價值的藝術珍品是繪製於14世紀末的聖徒壁畫,雖然內牆的大部分牆面已經用白色的灰泥粉刷一新,但大部分壁畫都保存至今。托倫的幾座大教堂主宰著城市的天際線和市民的精神世界,但在世俗方面起到統帥作用的無疑應該是位於老城核心位置的舊市政廳了。這座始建於14世紀的宏偉哥特式建築,歷經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妝點整修,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炮火的侵襲,毅然屹立至今,成為整座城市最有價值的歷史古跡之一。登上舊市政廳的塔樓,還可以俯瞰和遠眺這座城市迷人的風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