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信加点酸

(2014-05-12 07:32:40) 下一个

能给自信带来酸涩味道的,是竞争的压力所带来的感受。

生活和感情中的竟争是发帖时挖不完也填不完的“坑”的乐趣。我现在的兴趣,只为创业中的人们打一点气,放它几句厥词而已。

也许在我们构思自己的方向时,首先看到的,就有选择“跟在别人后面做”还是“另辟蹊径”这样的考虑。前者,多是比较传统的零售,餐饮和网络销售等这些行业。而后者,则是与生产,制造业,高科技有关的行业或新兴的服务行业,这些以新为主,在开始时竞争的压力会比较小一些,压力主要在开拓新的市场。

传统行业,一般有现金收入的好处,资金流转较快,似乎比较简单地按他人的模型去照做就可以入行,上手比较快,在经济低落时显得安全系数比较高,因而是创业新手们和新移民们比较热心的起步选择。这些行当最大的压力,就是竞争的压力。很难说,什么时候不会陷入恶性竞争的环境中去。恶性竞争,指的是打价格战,都想通过低价来挤垮对手,当价格低于成本价时,同类商品更是出现假货来挤兑已经低价的正品销售。这样的情形,一种可能就是从开始就看清楚,尽量不要参与到可能引起某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中去。容易被仿制,已经很多假货的产品尽量不要去销售。另一种可能,就是一旦陷入,要尽快脱身出来。

在法制健全的国家,低价和假货的恶性竞争,不仅使自己身陷泥潭,竞争压力巨大,也使自己在竞争压力之外还面临可能失大财与牢狱之灾的风险。此外,在那种“投机取巧”的环境下,也生存着一些专门以钻别人空子的空子而生存的边缘人。换句话说,在可能钻空子的地方,如果法律提供不了保护,非正常状态下的竞争的风险,可能包括经济和法律之外的其它风险。

竞争中,不管是跟在别人身后还是被人紧跟,能把自己处于良性竞争的环境中,竞争才能体现出促进自己发展的意义。良性的竞争,好比“碰碰车”的感觉,互相之间都有保护自己的“缓冲圈”,偶尔相互“碰撞”一下,之后都学会以后去掌握好主动挑战的时机,和被动被冲击时的即时转向解脱。良性竞争,不光是要始终整合并确保自己可靠的“缓冲圈”,同时也在竞争中不去切断对方最后的生路。真正的高明,不是有能力把对手置于死地而后快,一定要做到垄断的绝决,而是以实力胜出后,给对手转向新生的机会,如此对手在输得心服口服以后,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也才不至于发生“以死抗争”,“两败俱伤”的情形。退一步讲,在竞争中给对手尊重,也就是给自己总有外力刺激发展的机会。

做人做事如果做到垄断的地步,自己不会停滞发展,不会腐朽,那才是怪事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