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相聚在悉尼南区Hurstville

(2015-07-27 20:15:10) 下一个
初春早上的一个周六,我和老公驱车前往南区的Hurstville,虽然和朋友早茶时间定在11:30,但好友提醒说,Hurstville 近几年发展很快更加繁华热闹了,10点之后很可能会找不到停车车位。一路上坐在车里细想,搬离Hurstville 已有12个年头,期间曾经有去南区经过Hurstville的机会,但也是心情复杂的快速多看一眼而已。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离开了总会有一种情感难以割舍,无论是彷徨苦闷悲伤愤怒还是喜悦,伴随着我们最初移民来澳州时的一段经历,如影相随深刻在了记忆里。车开了50分钟后,拐头进入Hurstville的路上时车速明显缓慢下来,排队等待前方红绿灯的快速切换,向车外望去眼前是似曾相识的景物,弯曲的路两旁记忆中的矮房不见了,代之的是正在完工的黑黢黢的高楼大厦,虽然是周末的早上,街头却已是人影攒动,川流不息,熟悉的街道,电话亭,理发馆尽是亲切的感觉,光影下一派欣欣向荣繁忙不息的景象,在Westfield停车场好不容易跑到顶层才找到一个3小时的停车位,时间才刚刚10点。
 
在通向火车站的一个叫做Archard 的走廊,光洁的地面拥挤的人群,走廊两边开着各式店铺,似乎一切没有改变,而我就在这条走廊上学放学逛街购物来回穿梭匆匆走过了三年的时光。走廊门口印象中的花店还是那家花店,一束束带着晨露的鲜花摆满了店门前,走过去辨认但已不记得花店的主人模样了。在一家华人大超市里,我们开始了一星期的生活品购物,还买到了2袋在北区难看到的爱吃的海蜇头。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目不暇接,人群讲着沪语粤语京片儿东北话还有家乡的苏侬软语,Hurstville真不愧是一个华人聚居的重镇,据统计现在华人居民数量超过50%。

早茶在伟洋海鲜酒家,伟洋也早已不是印象中那个卖海产品的店面,酒楼扩建成3层楼面,宽大的玻璃窗,室内采光明亮,底层和一楼早已座无虚席,几个服务生推着点心车穿梭其中,使空间看起来更加拥挤。踩着软软的地毯上2楼,诱人的茶点香气扑面而来,早茶和Bushwalking是我日常比较喜欢的和朋友聚会的方式。几家朋友已陆续赶来,其中一家还是从卧龙岗赶来,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大家热烈打着招呼纷纷点要自己喜欢的各式点心,虾饺带子饺韭菜饺菠菜饺肠粉小排罗汉斋鲜竹卷炒面等很快就热气腾腾的铺满了一桌。男人们照例谈论着时势财经工作跳槽的话题,女人们的话题永远是孩子学校和时尚烹调。有一家朋友男女主人和老公是同乡彼此一直很熟,可以用家乡方言交谈,我在其中有时倒像个外乡人话语不多,但平时一直默默关注女主人在腾讯网站的厨艺大帖,是其中的粉丝一枚。我试探着问她,文学城网站上有“私房小菜”和“流行时尚”坛子,为何不去那里?她回答说,经常去玩的,喜欢看博客,有时也会在“私房”发帖常被置顶。。。。然后,她悠悠的说:“我默默关注你的博客有两年了,我猜出来肯定是你。”我就如一直躲在神秘面纱背后被揭了盖头一般,一时有点发窘,不过很快就被她的真诚豪爽感染,再聊天时反而不像以前那么拘束了。
走出酒楼,初春的阳光下,暖风轻拂,好不容易聚集一起的又到了彼此告别的时刻,在挥手说再见时,我想大家很快会回到各自世俗的生活中,真实原本就是生活的本色,不是么?

在回家的路上还特地到我们曾经住过的那条街Orange St 转了一下,曾经的那座住过的百年老宅,已推倒重建成2座簇新的联体别墅,街道还是那般整洁寂静,偶尔会听到临街人家悦耳的钢琴声飘出窗外,阳光里微风拂过,平凡祥和的生活一如既往。在这条街上我们度过了移民初期3年的最艰难生活,昔日那个穿着蓝色小学生校服喜欢咧嘴傻笑的小男孩,现在已长大成长有胡子的大人模样,我们也已迈向成熟稳重的中年,移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样令人留恋怀念。



                                                                          Hurstville 街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人走到哪里,把繁荣带到哪里,这话不假。
宅人 回复 悄悄话 又看到了熟悉的街景了!好亲切!曾经在 hurstville 住了两年。
五原路 回复 悄悄话 很欣赏这淡淡的笔触。“好不容易聚集一起的又到了彼此告别的时刻,在挥手说再见时,我想大家很快会回到各自世俗的生活中,真实原本就是生活的本色“ 颇有共鸣。 尽管离好事围还不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