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的我

人的一生如戏.更如梦,梦醒时往往想把美好的永远留下,把可怕的尽量忘却,现在正清醒的我匆匆提笔努力记下一切,有美.有丑,都如烟云.
正文

怀念我的恩师黄偶麟医师

(2014-08-19 15:31:30) 下一个
缅怀恩师胸外科专家黄偶麟教授

胸外科专家、中国气管外科创始人黄偶麟教授(1922-2005),江西吉安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历任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中山医院等院外科主治医师,沪东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胸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胸外科副主任、胸部肿瘤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心胸外科进修班班主任。曾兼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顾问、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食管疾病研究会会员等职。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1978年,我调入延安专区人民医院,院委为提高医疗服务派我去上海进修胸外枓。可是当时卫生部举办的全国胸外科医师进修班已名额满了,我去找上海卫生局,百般解释地反映情况,结果他们仍无能为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我直接找上海胸科医院医务科,他们当时肺内科正缺人手,问我是否愿意去肺内科,我想在外闲着还不如抓紧时间学习,所以第二天我就成了肺内科进修医生。

当时的上海胸科医院位于北京西路361号,前身是宏仁医院,老百姓也称它“红房子医院,因为它的两座主楼都是红砖砌成。1957年11月2日成立上海胸科医院”,黄家驷为首仼院长,兰鍚纯和顾愷时为付院长。上海胸科医院是中国第一所胸科医院,设有胸内科、胸外科和心血管外科。1978年胸外科主仼是黄偶麟和吳善芳。肺内科主任是徐昌文和廖美琳。我在肺内科进修期间认识了外科的黄偶麟主任,当他得知我原本是胸外科医生,千里迢迢从陕北来沪,因无名额无奈在肺内科时,他决定破例接受我。从此我便在他手下工作,成了他的学生。

黄偶麟教授个头不高,两个大眼睛炯炯有神,他个性沉稳,平时言语不多,遇事坚持原则,医德崇高。他厌恶吹牛拍马,对下属要求严格,对病人关心负责。尤其对癌症患者,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坚持“两个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切除病灶,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组织)。我跟随他参加了多次难度较高的肺癌病例切除手术,记得每当发现肿瘤粘连大血管时,多数医生会放弃手术,但黄偶麟主任手持剪刀总聚精会神地剥离肿瘤与血管壁之间的粘连。有一次,当他企图剥离粘连在肺静脉壁上的肿瘤时,突然剪破了静脉,顿时血液喷涌,我们都很紧张,然而黄偶麟主仼却十分慎静,用左手食指压住了出血点,然后一边对我说:“仔细看好!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慌张,要有信心坚持做好。”一边用右手缝补了肺静脉,继续剥离了粘连的肿瘤,完美地完成了又一例肺叶切除术。术后,在休息室他又教导我说:“一个优秀的胸外科医生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得失,要以病人利益为重。”我望着他额头流着的汗水,心里默默地想:“我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外科技朮,重要的是增强了做医生的责任感。”

1978年他住在徐汇区愉园的一幢西式小洋房。因为我住在附近,晚上常去拜访他。黄偶麟主任的生活简单朴素,臥房里堆满了国内外的医学杂志,每天手术以后仍然精力充沛,戴着老花眼镜查阅资料。每当我去时,他总放下手中工作,喜欢与我促膝谈心。这时候他的夫人、著名妇产科专家谢浦秋主任就会端上香喷喷的咖啡。偶麟老师侃侃而谈,向我讲述他的手术经验和人生经历。我们成为亦师亦友,至今难以忘怀。黄偶麟主任全心全意把医治病人放在第一位,他长期致力于气管、肺、食管、纵隔外科的临床与研究。1962年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气管上段和喉切除造口术,填补了我国气管外科的空白。此后他又大胆探索、应用国外先进技术,先后创造了“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右主支气管倒置缝接代气管术”等20余种高难度气管外科术式。1995年其开展的“气管外科术式的创新”荣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黄偶麟教授还多次主办全国气管外科学术研讨会,为我国气管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以其命名的“黄氏肺手术器械包”在国内各大医院广泛应用。  

黄偶麟主任常常被请到其他医院协助疑难手术。我跟随他去过华东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南市区人民医院和青浦县人民医院等。记得有一次去第九人民医院,那是一个化学性腐蚀导致的高位食管狭窄病例,病人年轻,无法正常饮食,十分痛苦。黄主任从左侧颈部手术,分离粘连的食管,切断狭窄段,但在吻合时发现吻合两端距离过大,给手术造成很大困难。偶麟老师没有放弃手术,而是非常小心地再次剥离粘连,终于完成了吻合。术后他瞪着两个大眼对我说:“越难的手术越有挑战!”脸上还露出一丝微笑。瞬间,我仿佛看到他在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如同天不怕地不怕“麒麟”。1980年,在黄偶麟主仼的领导下,胸外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首创空肠移植修复食管缺损 (游离空肠代食道),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研成果甲等奖。

2005年突然传来恩师在给学生讲课后突发心脏病猝死的噩耗,我顿时悲痛欲绝。今天恩师已离开我们快十年,我深信他在另一个世界仍象一头高大的“麒麟”,永往直前。回忆我的恩师,他不仅传授了我高超的外科技术,而且教会了我做人的准则。与他相处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留念的篇章。虽然与他相处时间不长,但黄偶麟教授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终身缅怀。

谨以此文献给在天上的恩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偶尔在文学城看到悼念黄偶麟医师的文章,想起了很多事, 不胜唏嘘。我最后一次见到黄医师是在北京胸部肿瘤研究所, 和他一起在食堂吃了晚饭。

黄医师当时是上海胸科医院普胸外科的主任, 被公认为全中国最好普胸外科(肺和食道手术)医生。

上海医院和北京的医院向来有瑜亮情节, 但对黄偶麟的认同却是没有二话的。当然,北京当时有301的黄孝迈,早年的留美博士, 年纪已经偏大。还有胸部肿瘤研究所的辛育龄,老革命,白求恩的学生,很受人尊敬。老辛在卫生部说话很有份量,是后来中日友好医院的首任院长。

听说文革中, 一帮造反派要来殴打黄医生,说他欠了四十九条人命, 当然这都是诬陷之词,但也说明黄医师有着漫长的高难度胸外科手术经验。说来像是故事,当时真有人拔刀相助来保护黄医师,那人就是上海第二肺科医院胸外科裴广廷主任。裴广廷虽然是震旦医学院的毕业生,但一身武艺了得,使得一手好棍。于是,那段时间,老裴天天手持长棍,护送黄医师回家,把这帮造反派吓得屁滚尿流,不见踪影。

上海胸科医院的历史很长。胸外科尤其人才济济,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一纸调令,将黄家驷、吴英恺两位医生调往北京,以资平衡,也便于就近保驾。

胸科医院的心内、肺内也很强,心内有俞主任,写了中国第一本心电图学。肺内有徐昌文主任,我在国内最后一篇文章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那是1990年,好像两年以后才登出来。有徐老的署名在后, 我视为一生的荣幸。

淮二学子 回复 悄悄话 那段时间,我也在胸科,任急诊室护士。文中提及的几位主任都认识,都是非常好的人。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I miss them all!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I met Dr. Huang in Beijing Thoracic Institute ( Beijing Chest Hospital, namely) around 1987 and had dinner with him in the restaurant of that hospital. He was unanimously considered as best general thoracic surgeon in whole China at that time. I have a lot of stories about him, which i'l tell in future when i get Chinese typewriting access. As far as Dr. Xu Changwen, I published my last lung cancer review article with him together back in China around 1992.
梅花过雨 回复 悄悄话 没有想到在文学城看到纪念黄的文章。他是我家亲戚。
何仙姑 回复 悄悄话 恩师可遇不可求
@他不仅传授了我高超的外科技术,而且教会了我做人的准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