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繁华落尽见真淳:张葱玉

(2017-09-08 22:48:29) 下一个

在古代,精鉴赏的人往往也富收藏,鉴藏不分家。但是近代随着公共博物馆的急速兴起,严格把关藏品的鉴定家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书画鉴定方面,张葱玉和谢稚柳并称“北张南谢”。前者是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奠基人,后者是上海博物馆的元老。他们就职文博机构虽已是新中国之初,但若没有民国岁月的积淀与磨砺,哪里会有后来的蔚然成家。

  张葱玉(1914-1963),浙江南浔人,中国书画鉴定大家。

  张葱玉:繁华落尽见真淳

  文/杜卡

  张葱玉来头太大,从高祖到父辈,各个是富商、英才、豪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前半生虽早已精于书画鉴藏,但染上赌瘾、挥霍无度。山穷水尽之时,昔日阔少才知发奋,终于把自己的鉴定本领发挥出来。

  显赫世家来头大

  浙江湖州的南浔小镇,是一个神奇的宝地。这里先是云集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出现了富可敌国的“南浔四象”。后来这些商贾家族由“大富”渐而“大贵”,纷纷读书藏书、收藏古玩字画的风气盛行。当地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说的就是这四大首富。

  庞家的富二代庞莱臣,很是争气,不仅生意做得又大又强,在书画收藏上也造诣颇深,藏品极精。张家的才子更多,除了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古董商张静江、藏书家张石铭之外,孙辈张葱玉(1914-1963)也是名震江南的青年才俊。庞莱臣正是张葱玉的舅公。

  这里很有必要隆重说一说张家的光辉家谱,才能理解为什么会酝酿出张葱玉这朵奇葩。张家不仅家大业大,在政界、学界人才辈出,且在黑白两道皆人脉深广,堪称江、浙、沪三地的顶级豪门。

  清康熙末年,张葱玉的六世祖张维岳定居南浔。到了儿子张颂贤,经营蚕丝出口,迅速积累资金,跻身南浔四象。张颂贤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定甫有7个子女,其中一个就是张静江;次子张质甫有一个儿子张石铭,也就是葱玉的祖父。1892年,张家家产已达1000多万两银子,实力相当于现在的李嘉诚。

  葱玉的父亲张乃骅与蒋介石是莫逆之交。但他于1918年在从上海乘船去杭州的途中不慎失足溺水而逝,年仅26岁,独子葱玉当时才4岁。父亲去世后,葱玉就跟随爷爷张石铭生活。张石铭是光绪年间举人。他继承大量祖业,但并不亲自经营。这位江南才子酷爱收藏金石碑刻,玩赏奇石,故字石铭。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之一,并与吴昌硕、王福庵等名士有文墨之交。他还是赫赫有名的藏书家,聚书十万余卷。学富五车的爷爷,十分怜爱自幼丧父的孙儿葱玉,总是把他带在身边,日夕熏陶。葱玉受到爷爷的亲自指点,其练字、读书、品画的功夫很早就打下了非凡基础。

  分得家产两百万

  葱玉14岁那年,爷爷也去世了。幼年丧父,少年失去祖父,葱玉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与谁能说。而家底之殷实与家蕴之深厚,也养成了他骨子里的清高与骄纵。

  三年守孝期满后,张家开始分配财产。旧时大家族析产非同小可,像张家这样的大户,请来经济界著名人士张文进做财产评估。张文进最后讲了两句话:除去常熟、苏州的田亩、盐厂、房产及家藏字画书籍不算,仅上海的房地产和产业估资达二千万元,但同时负债九百万元,说是指做地皮生意被“套”住的部分。这样五房分家,各得二百万元。17岁花季的张葱玉顿时成了双倍的百万富翁。正值年少轻狂之时,一夜暴富,怎能不自我膨胀,挥金如土?!

  此外,他还分得大量地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海大世界那块地。1917年,黄楚九租下这块地皮造了著名的大世界,张家从此在这块地皮上不知赚了多少钱。分家的时候,长辈们念及四房乃骅早逝,身后只有一儿葱玉,特意把大世界这块“大肥肉”分给了他,让他坐收租金,准保一生无忧。

  名震上海玩字画

  阔绰的公子哥儿张葱玉,花钱如瀑布的两大途径,一个是收藏,成就了他;一个是赌博,榨干了他。

  孙儿最初的藏品是祖父传给他的一批字画。祖父去世后,就全靠自己“掌眼”了。他开始买画时常上人家当,付了不少“学费”。上海广东路上的古董鬼子见他如此年轻,手里又有的是钱,就拿赝品骗他。他明白真相后从不怨天尤人,当然也从不认输,所谓“输了钱也不能输人”。于是发奋钻研,刻苦磨练,买进卖出,广交朋友,真货假货都拿来比较。全部的心思加上海量的钞票,终于练就了目光如炬的真功夫。

  1934年他刚20岁,弱冠之年就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鉴定委员,真是前无古人,很可能也后无来者。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再次被聘为故宫鉴定委员。吴湖帆对同时代的诸多鉴藏家颇有微词,但对葱玉青睐有加。他曾在《丑簃日记》中写道:“葱玉年才廿六,所藏法书为海内私家甲观,而自书仿元人亦至佳,洵少年中英俊才也。”

  的确,凭借过人天赋、雄厚财力、精深造诣和丰富阅历,青春无敌的葱玉少爷昂首跨入一流藏家之列。1938年他24岁,其时庞莱臣已74岁,吴湖帆44岁,张大千39岁,王己千31岁。在海派五大收藏家中,他实在太“嫩”。但当时他在上海寓所的“韫辉斋”,和庞莱臣的“虚斋”、吴湖帆的“梅景书屋”、张大千的“大风堂”形成了海派收藏的“四大名斋”。

  媒婆促成好姻缘

  虽然出身于清末民初的望族,而且玩的是古画,但葱玉少爷的婚恋思想很新派。他要自由恋爱。不过,最终促成他走入婚姻的还是传统相亲。

  其实,早在他19岁男大当婚的年龄时,媒婆金妈就找上门了,手上拿的是顾家17岁小姐的靓照。心高气傲的高富帅根本不屑于媒婆介绍,没看照片就一口回绝了。“超级媒婆”金妈碰了一鼻子灰。

  说金妈是“超级媒婆”,半点不夸张。她是张家的南浔老乡,是葱玉父母结婚时的媒婆,还是葱玉后来老丈人和丈母娘结婚时的媒婆。她常常在上海和南浔的大宅门间走动,谁家公子、谁家小姐的情况,她一清二楚。

  转眼5年过去了,张葱玉的自由恋爱之路看来走得不顺,24岁仍未娶。顾家小姐也仍待字闺中。敬业的金妈知道后又来劲了,决定再试。这次张葱玉就答应在兆丰公园(今上海中山公园)与女方见面了。第一面感觉不错,接下来他们进入“自由恋爱”。仅两周后,张葱玉速战速决,在静安寺的德国餐厅请老丈人全家吃饭,算是把婚事初步敲定了。老丈人顾纯葆是苏州人,在上海主持一家保险事务所。女儿顾慧珍,端庄大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数月之后的1937年6月,二人正式订婚,准备择日婚礼。谁知两个月后“八•一三”沪战爆发。那天张葱玉开着汽车刚刚经过,身后就传来大世界门口的爆炸声。他备受惊吓,赶紧带着全家去香港避难。1938年1月12号,他回到上海,22日在大东饭店与顾小姐举行了奢华婚礼。第二天他在日记中称赞妻子“甚婉淑”。

  婚后,他为顾慧珍改名顾湄。“湄”是水与岸之间近水近岸、似水似岸、非水非岸的一抹,极动人的一个字。《诗经》中有“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佳句。一个“湄”字,表达了丈夫对新婚妻子的浓情蜜意。

  赌瘾极大难自拔

  婚后他们过了一段和美日子。但是好景不长,张葱玉的赌瘾越来越大。

  在他的日记中,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赌博的记录。甚至爱妻顾湄住院剖腹产生孩子时,他去医院探望之后,即去赌上一把。简直是赌瘾大过天!

  张葱玉赌博的方式很多,麻将、**、诗谜、赌棋、桌球等等。而且往往是赌至子夜或凌晨,也因此常被其母亲训斥。他还喜欢喝酒,往往一饮即醉,有时甚至大醉。熬夜、喝酒、豪赌,这些都过早过大地透支了他的身体,或许是导致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吧。

  赌博先是让他一个一个输掉名下的房产。他的一位老朋友曾说:“张葱玉打牌性太急,坐不定立不定的,如何能赢?”房产输掉以后,他也无所谓,只把账房先生叫来吩咐一下,办办手续,以后就不再加过问了。他曾创下一夜之间输掉一条弄堂房产的“壮举”,甚至最热闹的大世界那块宝地,他也居然赌掉了,一时成为上海滩哄传的笑话。这块宝地可是家族当年好心留给他的“摇钱树”,只可惜少年太不识愁滋味!

  赌到最后,他连自己亲自建造的一幢三层楼的花园洋房也输掉了,全家只好搬进弄堂里去住。房产卖完了,赌瘾依然戒不掉。这就要殃及他的字画了。他是一个“爱书画入骨髓”的人,出售自己的珍藏,他常会黯然神伤:“虽云烟过眼,殊不能自已。余每售一物,或与亲知相别辄然,亦性之多感耳。”即使这么难舍难分,但他还是抵不过嗜赌心魔的勾引。

  

  他手上藏品最多的时期,是1938到1941年间。短暂拥有之后,就无奈陆续散掉了。有的投奔新主人,广东房地产巨商谭家后代谭敬得之最多;有的卖往海外,今多为欧美各地公私博物馆收藏。去年在法国巴黎一家小拍卖行,就出现了一幅他最有代表性的旧藏:唐代张萱《唐后行从图》。这件民间至宝,被一位上海藏家以460万欧元拿下(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物超所值。但业内也有人说这是宋代摹本。

  远离诱惑来北京

  这位“败家子”如何成为我国一流文物专家?他的转变要多谢郑振铎。

  两人相识于1938年。当时郑振铎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有机会就像张葱玉请教古书和字画。后来郑振铎抢救沦陷区的古籍善本,张葱玉出钱出力还调动自己的人脉,积极相助。或许是出于欣赏和感谢,郑振铎到处寻觅,把已经散掉的部分张氏旧藏汇编成册,1947年出版《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宣纸精印,彩绫装潢两巨册,共著录其藏画精品70幅。

  到了解放初,张葱玉已经坐吃山空,濒临破产了。而他一家六口人(他的母亲、夫妇二人、三个孩子)总要吃饭呀。山穷水尽时,幸好柳暗花明。郑振铎当时出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力荐张葱玉到北京担任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张葱玉看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曙光,毅然脱离上海那帮酒肉朋友,不顾北京胡同居住条件差,欣然来京上任。他真正的内在能量终于得以爆发,精神上格外充实。

  他上任后的首要工作是恢复、充实故宫绘画馆,从民间征集、鉴定藏品。张葱玉干这个太得心应手了,他一生都泡在字画中,20岁就已进出故宫参与鉴定了,过眼的东西实在太多,中国最重要的书画藏品,很多他都亲眼见过。1953年,故宫绘画馆对外开放,馆内陈列着自隋展子虔到晚清吴昌硕的作品共五百余件。1962年国家文物局又专门成立了张葱玉、谢稚柳、刘九庵参加的“三人书画鉴定小组”,张葱玉担任组长,先后前往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四个省市鉴定书画达10万余件。

  然而张葱玉短寿,他患有肺癌。1963年,他因手术失败而猝然离世,年仅49岁。祸兮,福兮?早逝也好。不然文革的下场怎可想象?他带着对字画的痴情长眠了,这是让人欣慰的。

  张葱玉与顾湄婚纱照,1938年摄于上海。

  张葱玉与夫人顾湄订婚照。

  张葱玉旧藏 宋末元初 钱舜举《八花图卷》。 谢稚柳在北京张葱玉家里鉴赏过此《八花图卷》,并借回上海,由夫人陈佩秋临摹。陈佩秋知道张氏对此卷要脱手,临摹两卷,一卷送给张氏作留念。《八花图卷》原作后由北京故宫收藏。

  张葱玉旧藏 宋 欧阳修《灼艾帖》行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周昉《戏婴图》,曾为近代张葱玉所收藏。

  张葱玉旧藏 元 倪瓒 《虞山林壑图》,现流落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张葱玉《怎样鉴定书画》摘录

  “任何文物,真有真的规律,假也有假的规律,书画也不能例外。作伪者虽心机用尽,诡计多端,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完全作假,其中又包括:照摹、拼凑、摹拟大意、凭空臆造等四种方式。另一类是利用前人的书画,用改款、添款或割款的方式来作假。这些原件的作者本无心作伪,作品也本是真迹,而作假是后人强加到它们身上的。”

  “现在的博物馆只有真迹展览,无法使人看到反面的材料。我建议各博物馆也应有意识地去搜集些伪作,凡是能说明问题的就有它的参考价值。今后还应举办伪作展览,将不同性质、路分得赝品摆出来供内部参考。”

  “鉴定的主要依据应该看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辅助依据,方面很多,最常关涉到的是:印章、纸绢、题跋、收藏印、著录、装潢,等等。”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