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万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博藏道光瓷器精品

(2015-01-12 22:31:43) 下一个

  道光时期(1821—1850年),社会动荡,民族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 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陶雅》记有: “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 乏一些精美之作,尽管制作水平上无法与康雍乾三朝相比。《陶雅》记有道光瓷器 “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 。“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为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精细,代表了道光瓷器的制作水平。
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纹饰多采用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道光时期瓷器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烧造品种

道光时期瓷器烧造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瓷。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粉彩是道光彩瓷的主流,有珊瑚红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抹红粉彩等,另外还有少量的斗彩、五彩,多见于官窑器。
道光时期青花瓷使用国产料, 早期的青花呈色稳定,色泽亮丽浓艳,晚期呈色淡雅,层次清晰。民窑器青花色调暗淡漂浮。淡描青花的制作在道光朝非常流行。青花瓷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 彩、青花粉彩、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冬青地青花、青花堆粉等品种。青花粉彩器大量出现。青花堆粉,又称为“堆 粉青花”或“青花加白”。堆粉青花瓷最早始于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嘉道时期比较盛行。
道光时期烧造颜色釉有霁红釉、霁蓝釉、豆青釉、天蓝釉、白釉、窑变釉、酱釉、仿官釉、仿哥釉、木纹釉、炉均釉、孔雀绿釉、松石绿釉、珊瑚红釉、胭脂红釉等。

器物种类

道光时期瓷器基本上继承前朝传统器形式样,创新较少,多为日用器皿。有盘、盖碗、墩式碗、赏瓶、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将军罐、花觚、灯笼尊、洗、 盆、烛台、鱼缸等。小件器物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形制较小的器物有笔筒、冬瓜罐、鼻烟壶、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 光时期的典型器。新出现形状像冬瓜的“冬瓜罐”,造型别致。道光瓷器制作无论是仿古代名窑,还是仿乾隆、嘉庆朝的制品都很粗笨,胎体往往厚薄不一,比例不 协调。形体大多趋于简单粗笨,器物线条生硬,无圆润秀美之感。

胎釉特点

道光瓷器胎体细白,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大件器物胎体厚重,小件器物胎质比较轻薄。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数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装饰纹饰特点

道光瓷器追求乾嘉时期官窑的艺术风格特色,装饰以绘制为主,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纹饰图案式化,写意画较少,图案缺少层次变化,构图趋于疏朗。 瓷器纹饰虽然官窑产品还尽力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用笔拘谨板滞,缺乏活力,寓意吉庆幸福的图案增多。民窑器画面更是趋于草率和简单化。官窑器常见纹饰有 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云龙、云凤、龙凤、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三羊、狮球、花蝶、草虫、四季花(牡丹、荷花、菊 花、梅花) 、三果、人物纹有八仙、仕女、婴戏图等,绘英雄人物的无双谱较为流行。风景图案有燕京十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及梵文“寿”字、“喜”字、“万寿无 疆”、戒烟歌、御题诗句等多种文字装饰,尤以戒烟歌最具时代特征。
道光时期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外,新创纹饰也别具特色。喜绘动物 纹多达十余种,有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鸭、仙鹤、喜鹊、鸽子、燕子、蚂蚱、蝈蝈、蜻蜓、蝙蝠、雉鸡等,为沉闷的官窑纹饰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气息。 这些动物图案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纹样。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开始盛行。

款识

道光官窑器多 铭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以青花为主,也有抹红及描金款,字体有力,笔画较粗,排列工整,风格与嘉庆款相似。道光朝堂名款极为盛行,主要是皇 帝本人的御用款和王公贵族的私家用款,瓷器制作甚为精致。道光帝在未登极以前就用过“薢竹主人”及“薢竹造”的款名。登极以后又使用过“慎德堂”、“颐寿 堂”等御用款。“慎德堂”款与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的瓷器制品,都为官窑器物。陈浏《陶雅》记:“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 锋书写,字体秀丽。笔法工稳,以抹红为最多,亦有泥金者”。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 (1830年),次年落成,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处理政务之所,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慎德堂”内。道光十一年 (1831年)道光帝曾作《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道光 皇帝御用玺印有“慎德堂宝”,常钤于书画之上。传世“慎德堂”铭款器物品种丰富,以粉彩、青花制品多见,制作精美,堪称道光官窑的珍品。陈浏《陶雅》记 有:“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在清代,堂名、斋名一般是帝王、王公贵族和文人士大夫 的居室之名,在道光时期,皇亲国戚所订制的瓷器很多,瓷器落款多是这些人起居室或书斋的名字。 “退思堂制” 、“养园仿古”、“友堂雅制” 、“竹韵山房”款,系道光朝睿王府用瓷。定王府则书“行有恒堂”、“道光××年定府行有恒堂珍藏”等款,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植本堂”、“听雨 堂”、惜阴堂”都是当时王府名堂。
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明清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 、 “大明成化年制” 、“成化年制” 、“大明嘉靖年制” 、“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写法与真品相差甚远。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有粉彩瓷碗、盘,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 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较为别致。
总之,道光时期烧造的瓷器,承袭乾隆嘉庆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清代中期御窑的制瓷水平。今特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数件道光瓷器精品,供大家鉴赏。


(图版 1)青花诗句纹壮罐高28.1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1.8厘米。器呈灯笼式,口足相若,上下粗壮,俗称“壮罐”。器身、盖均青花装饰,器身青花 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下钤篆书“大清”圆形印和 篆书“道光年制”四字方形印。
壮罐流行于明清时期,明代永乐宣德御窑厂有青花品种,清代乾隆时期多有仿制,道光时期制品不多见。清代乾隆弘历帝稽古好文,品茗作赋,喜以题写诗句装饰茶具。嘉庆、道光时期瓷器也较为流行。此罐装饰纹饰别致,为清代道光官窑器不可多得的精品。


(图版 2,-1,-2)青花花卉纹卤壶高6.6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3.3厘米。直口,短颈,扁圆腹,腹一侧置长流,圈足,带盖。器淡描青花装饰,有折 枝、缠枝花卉纹。盖饰有莲瓣纹。外底红彩书“退思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退思堂制”款有的前冠以“睿府”或“睿邸”二字,故“退思堂”是嘉庆、道光时期 睿亲王端思仁寿的府邸堂号。此壶造型别致,小巧玲珑,胎体轻薄,青花色泽淡雅宜人,描绘精细,简洁凝练,为道光时期的佳作。


(图版 3)粉彩仕女婴戏图云耳瓶直口,粗颈,溜肩,鼓腹,假圈足。颈两侧置对称云耳,通景粉彩绘仕女婴戏图。苍松芭蕉树旁,一组为仕女乐舞图,一仕女甩袖起舞, 旁有吹长笛、笙等奏乐,载歌载舞,姿态各异。另一组为玩童放筝图,一仕女领四童放飞鱼形风筝。仕女面容清秀、身材柔美、婀娜多姿,稚态可拘,天真活泼的孩 童刻划得淋漓尽致,有入画临境之感,引人有“儿时复届,憧憬胸怀”的遐想。器外底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为道光官窑制品。
婴戏图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瓷器上装饰纹样之一,较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上,宋、金时期的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瓷器上有刻划、印花、绘画等技法装饰的婴戏纹。明代正德、嘉靖时期最为风行,清代也较为常见。
婴戏图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以放风筝、婴戏莲、放花炮等多见,小童天真烂漫,姿态各异,稚趣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洋溢着自然活泼的情趣,欢愉之态跃然而出,通过对孩童嬉戏场面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祈盼多子多福的美好意愿。
放风筝是中国历代婴戏图历久不衰的表现题材,风筝作为童嬉,唐代才开始兴盛,唐代风筝多以纸鸢为称。宋后至明清多在清明前后放风筝。
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有云耳、鸠耳、螭耳,戟耳、象耳、如意耳、夔龙耳、铺方耳、牺耳、贯耳、蝙蝠耳等,便器物趋于平衡协调,同时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影响了乾隆时期以后各朝的器物,此器装饰具有浓郁的乾隆遗风。


(图版4)粉彩婴戏图瓶高32.8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10.3厘米。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颈部粉红地粉彩绘番莲、双喜字纹 等,肩部为如意云纹,腹部通景粉彩绘婴戏图,胫部变体莲瓣纹,足墙绘回纹。外底施松石绿釉留白红彩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婴戏图绘有加冠进爵、采 花、托船、放风筝等游戏,玩童神态活泼,童真童趣,活灵活现,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充满热闹欢快气氛。


(图版5)粉彩莲塘鹭鸶图瓶高32.3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10.2厘米。撇口,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外底松石绿釉地上红彩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器腹通景粉彩绘莲塘鹭鸶图,描绘出盛夏时节,荷塘中多组碧荷衬托盛开的红莲,浮萍和芦苇点缀其间,白鹭或昂首挺立,或侧目而视,,或弓身低俯,描绘出一 派水光接天,鸟语花香的景象,给人以怡静的生活气息。“鹭“谐音“路”,“莲”为“连科”,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连考连中称为“连科”,故“莲荷鹭鸶图”寓有 “一路连科”之意。“一路连科”是古时对参加科举考试考者的祝词,有科举连连及第,步步高升,仕途得意之寓意。此器描绘精致,色彩明艳,为道光官窑的代表 作。


(图版6,-1,-2)粉彩石榴纹螭耳瓶高31.9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10.8厘米。直口,长颈,圆腹,圈足,颈饰对称螭耳。器粉彩绘石榴纹,辅以洞石、灵芝纹等,胫部饰变体莲瓣纹,外底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书款,为道光官窑制品。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从西域引进中国的,又叫“安石榴”、“金罂”、“金庞”、“天浆”等。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石榴花一般为大红色,等到百 花都凋谢以后,石榴才一枝独秀,散发出亮红的光芒,有“五月石榴红似火”之说。古人有诗赞曰:“五月榴花照眼明”。火红的石榴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
此器纹饰祥瑞,绘制精细,设色鲜艳,画面清晰明快,鲜花绽放,令人赏心悦目,为道光官窑少见的精品。


(图版7-1,-2)天蓝釉地描金缠枝莲纹三孔葫芦瓶高27.3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8.8厘米。器由三葫芦形瓶粘合为一体,瓶 腹相通,分别有三个口流,三连弧式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金彩作饰,主题纹样为缠枝莲纹,其间点缀“卍”字与桃果纹,并辅以罄、结、蝙蝠等纹样,寓有“福乐 长寿”、“万寿吉庆”吉祥之意,外底松石绿釉地上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
瓷质葫芦瓶始烧于唐代,明代嘉靖时期葫芦瓶式样较多,有四方、六方、八棱、上圆下方等。葫芦瓶在清代乾隆时期盛行一时,始制三孔葫芦瓶,瓶体相连,制作奇巧。此器承袭乾隆时期造型,端庄规整,釉彩明艳,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为道光时期色釉瓷的珍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