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与家里老人沟通互动

(2014-08-15 21:37:59) 下一个
图片由网络借用

"百善孝为先"。照顾好家中老人,令其晚年安隐快乐是我们很多人的共同心愿。大多数朋友说到孝顺老人,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为老人买楼,买昂贵的保养品,保健品。其实人到老年,物质上的需求往往趋于淡薄,精神上的需求则常常被忽略。老人最怕寂寞,内心对日趋暗淡的未来有一定的焦虑和恐惧,尤其对自己的身后事想都不敢想,提都害怕提。身心日渐衰弱的父母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去好好陪伴。除了衣食住行给予必要的照顾,我们还要学会和老人很好地沟通。如果我们时常能安静地坐下来,好好地陪老人聊一聊天,帮助他们的内在情绪得到舒缓,令其心情舒畅,老人的晚年生活品质无疑能得到很大提升。

和老人交流需要了解老人的心理特征,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耐心地给予包容、接纳。 这会减少所谓"代沟"带来的摩擦和冲突,能让我们更有效地了解父母的真实想法,更好地照顾他们。

老人的心理特征常见的有:固执、唠叨和怀旧。
老人的固执来源于他们对自己一辈子积累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习惯的信任和依赖。由此发展出一套对待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环境特有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人越老,这些特点就越突出,往往排斥新事物,拒绝变化,固执己见。老人的固执常常会造成晚辈和老人的直接矛盾,导致交流障碍。让一些晚辈对老人爱恨交杂,有孝心却无下手之处,得不到好的效果。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唠叨也是让晚辈对老人望而生畏的一大障碍。老人话多,爱重复,又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屈就他人的想法。如果我们探究其原因,就更容易理解老人,包容老人。老人因为年老体弱,心有余力不足,很多事情无法参与帮忙,他们往往只能借助语言来表达关切,抒发想法和情绪。人老以后,身心每况愈下,常常有无能感、无力感。面对晚辈,他们常唠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维护自己作为老人的自尊心。

老人爱怀旧,他们往往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巨大变化,日新月异的当代局势。对于未来,他们无法期盼憧憬。内心盼望稳定、无变化、少折腾。于是他们常通过缅怀往事,谈论自己过去的精彩事迹从而获得自我肯定,维护自我尊严。

了解老人,看到他们背后的脆弱与无助,我们就能用更大的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帮助他们。

人老之后,听力会多少退步,我们和老人交流时,最好制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面对面地坐下来,用语言,用眼神,再用适当的肢体动作传达我们诚恳的关心和尊重。老人如果听力不够好,面对面的交流让他可以通过你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更轻松地明白你谈话的内容。谈话时,我们最好说话语速放慢,语调适中。有些老人失聪则要提高音量。

倾听是人与人沟通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巧。在老人面前,我们耳朵的作用更甚于嘴巴。用心聆听,给老人提供一个抒发情绪和内心压力的途径,而不是急着给他们出谋划策,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通过耐心诚恳地倾听,我们往往会发现老人在表面言行之下隐藏的真实需要。了解他的想法,喜好,用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去照顾他,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老人传达出不安,焦虑,抑郁,悲伤,我们则应给予适当的安抚,引导他们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令其回想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曾经有的积极正面的成绩,给予他们的人生正面的肯定。在合适的时机,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提问,探索老人对于临终,死亡这类话题的想法,心愿,给予适当的疏导。

谈话中,命令式的语句,说教式,争辩式的语句都会惹到老人反感。他们过去照顾家人,管理下属,已经习惯了凡事做主,这类语气会让他们产生抗拒,逃避,自卫心理,会导致沟通不畅,让老人无法坦言心曲。而批评,指责也会令老人沮丧,愤怒,甚至反抗。刻意回避一些比如死亡这类敏感话题,会让老人感觉被拒绝而不敢坦言。所以和老人谈话要格外敏感,警觉。多听少说,多说好话,令其愉悦,就是我们孝心的表现。

有时对老人的体贴关怀,也可以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上,如握手,拍肩,轻微地拥抱,一个细微的动作,无声胜有声地体现亲情的关怀。

总的说来,尊重老人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经验所作的判断,让他们知道我们明白他的想法,情绪,诉求。让老人感到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这对老人而言,就是莫大的安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山城汪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花漂飘' 的评论 : 谢谢,希望能传播对老人的关爱,有更多朋友学会和长辈好好沟通。
雪花漂飘 回复 悄悄话 你是好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