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过生命的低潮---悲伤辅导(冯以量)

(2014-08-13 22:39:16) 下一个

走过生命的低潮---悲伤辅导(冯以量)

引子:惊闻老同学的先生因车祸丧生,特地录入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目睹身边有丧亲者,作为朋友,我们自然想要宽慰他鼓励他。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常人对丧亲者家属出自本能的认识和应对常常落入各种误区,无法有效地疏导和陪伴他的悲伤,帮助他更好地走过生命的低潮。

资深临终关怀教育家冯以量先生整理出来一系列资料,我在这里摘选出他关于这些误区的说明。

误区一:丧亲后,男性的悲伤时间较女性短。
解说:不同性别因为社会化的结果以及社会的期待,而在失落有着反应的差异性。一般而言,男性的悲伤反应比较不外显,有压抑情感的倾向;女性则有过度陷溺悲伤的可能。

误区二:面对丧亲者要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死」的观念,要节哀顺变。
解说:与丧亲者讨论「死亡」是进行悲伤咨商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进行时必须考虑到时机是否适合。一般而言,助人者必须保持敏感度,于丧亲者讨论死亡的相关议题,能与他进行讨论疏导,而不是简单地用一句节哀顺变把他的嘴堵住,让他无法深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绪。好好回忆亡者讨论死亡,这将对于他的悲伤复原有所帮助。

误区三:建议失去孩子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悲伤。
解说:我们应该关心背后的动机,如果父母是想用另一个孩子来代替失去的孩子从而克服悲伤,那么他们永远无法正视这段失去,逃避产生的心结会一直得不到疏通,造成隐性的心理障碍。如果父母已经走出悲伤,能够有勇气和能量重新投入新的亲子关系,那么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四:专注于工作可以忘记悲伤。把悲伤掩埋,表现得忙碌振作,这样才对得起关心自己的家人及朋友。
解说:能够投入工作是复原的必经历程,也有助于悲伤的复原。但过度地投入工作,不去面对、否认、抗拒悲伤时,就必须注意可能因此埋下隐患,让潜在的悲伤持续而始终无法愈合。

误区五:当他人面对人生重大失落而悲伤时,要让他独处不要打扰他。
解说:独处有时是必要的,当丧亲者期待独处时我们必须能够允许他能独处。然而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知如何面对丧亲者,而以需要独处的借口将他丢弃一角,让他独自承受悲伤。

误区六:曾经经历人生重大挫折的人,以后也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打败他。
解说:重点是他是否在挫折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生命力量,否则悲伤重演会有累积放大的特点,也许今后某一个较小的打击就会让他无法再承受而崩溃。

误区七:时间是愈合悲伤最好的方法,悲伤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
解说:实际上哀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悲伤并不会按照直线的方式复原。可能会重复出现而需要再次面对、处理。

误区八:只要不对他人期望太多,失落与悲伤也就减少了。
解说:这是一种对于情感关系的自我压抑和扭曲,会妨碍丧亲者重新开放心怀接纳投入新的情感关系。

误区九:要避免对丧亲者谈起与亡者相关的事情,可以减少他的悲伤。
解说:事实上,协助丧亲者处理哀伤的重要步骤就是能够一起去谈论与亡者相关的事情。重点不是该不该谈,而是如何去谈,良好的陪伴和疏通会带来正面积极的效果。

误区十:强烈的悲伤反应是对亡者爱的表现。
解说:悲伤的强烈程度和丧亲者与亡者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关。纠结、怨恨、愤怒等等的关系状态也会导致强烈的悲伤反应。如果悲伤的强度令人不胜负荷,一直陷于悲伤之中,反而会产生不当的行为,无法结束哀悼的过程。

误区十一:不同死亡形态的悲伤程度不会有差别。
解说:死亡的形态是影响丧亲者悲伤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误区十二:正常的悲伤应该在一年内复原。
解说:实际上悲伤没有时间表,而是随着个人状态有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亲密关系很少能在一年内完全复原。对大部分人而言,两年是较普遍的。

误区十三:悲伤辅导就只需协助丧亲者抒发情绪即可。
解说:悲伤辅导的目标并不仅仅止于协助当事人处理已经表达的或潜在的情感,还必须增加当事人对丧失的现实感,协助当事人克服丧亲后再适应过程的障碍,以鼓励当事人向死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能坦然地将情感投注在新的关系里。要注意的是,辅导员过度地强调哀伤的情绪,反而会使得当事人陷入更深的哀伤。

误区十四:切断关系就是放下。因此,我们要促使丧亲者放弃与死者间的情感联结。
解说:要注意我们不是要促使丧亲者放弃与亡者的关系,而是要协助他们在情感生命里为亡者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且继续地生活下去。

误区十五:事情已经发生,难过流泪也没有用,于事无补。悲伤是消极,不健康,无建设性的。当你表现悲伤时,你就是被击垮的失败者。因此,亲人死亡后我们要尽快走出伤痛,节哀顺变。
解说: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我们需要流泪以洗涤我们心中的哀痛。我们不要求尽快走出伤痛,我们只求继续走着,不停顿。

什么是悲伤的复原?
(James 1988 「再见,悲伤」)

1  复原是自己感觉好多了

2  复原意味着情绪不再被动受控于自己的遭遇,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快乐。

3  发现生活新的意义,无畏将来可能发生的挫折。

4  能够沉醉过去美好的回忆里,而不是由于回忆而突然陷于失落,愧疚,后悔,自责带来的深切痛苦感受。

5  承认经常感受到难过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论反应如何都能将那些感受说出来。

6  当别人因为缺乏对悲伤的认知,对你说或做那些不恰当的事情时,你能原谅他们。

7 有一天你意识到,你把自己经历过的丧失伤痛说出来的能力,实际上正在帮助另一个人克服他的丧亲悲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