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句论语安天下

(2015-12-15 07:46:58) 下一个
在国学书中、往往第一句话是全书的精华,也可以代表书中的要旨。譬如大学的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中庸的第一句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老子道德经的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孟子书中的第一段中也有一句话可以代表全书的精神: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所以在读完这些书后,再回头看这书的第一句话,真是可以提綱挈領,马上可以体会全书的真意,这也可以说就是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道理。但是,唯一不易了解的就是论语的第一段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过,假如详细分析这一段话,再慢慢领会的话,也可以发现它的含义,的确可以代表论语的精神。这三句话是教导我们要时时刻刻存有仁愛在心中,向孔子学习成为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假如将这三句话发揚光大的话,的确有希望使世界大同,使天下平安,人们就过着安祥的生活。
 
我们知道,中国自春秋时代以来,就没有階级不平等的制度,虽有士农工商聀业的分类,但是從来就没有階级歧視之问题,为什么呢?原来自從孔子的有教无类的以身作则的教训后,形成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制度,隋唐之时,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以后,成了一个正式的管道。为了出人头地,竟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民间谚语,以鼓励貧穷人家兒童读书。由此原因,孔子就被称为“先师”,是鼓吹有教无类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由此打破中国古代階级不平等的老师。同样如此,在今日卄世纪以来,富人以祖上遺畄的财富土地,以不公平的分配方式斂財,使富人愈富,穷人愈穷,房价飞涨的结果是使得一个普通人要忙碌一辈子才能养一幢房子。而孔子的这三句话恰好提出了一个合乎此廿一世纪的法則,为此世界舖出一条光明大道,大家只要效法孔子,存“仁爱之心”时时刻刻在我们的心中就可以了。所以笔者认为:此三句论语可以使天下人民过得更为安祥。
 
 
 
论语一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书籍,因为它不藉鬼神之力而劝人以忠恕之道去爱人,在古今中外历史中,没有一本书可与之匹比。论语的首篇首章描述孔子的为人,先说出他的循循善誘,指導他的学生如何学习做人的道理,並且指導学生如何学习新的功课。再道出他的“以文会友、以友輔仁”的交友之道,所以他的朋友经常不远千里而来。最后孔子修养到自然崇高的境界,相当于庄子的聖人无名的境界,虽然他人並不知道孔子的名声,但也宽大为怀、淡然处之。假如我们比较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与为政篇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互相参照,我们也不难構绘出孔子的全貌。假如所有的中国人都以孔子为模范,专心学习孔子的作为。如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学习做人修养人品,並且专心学习学校的功课。成人之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在此社会中提倡诚和孝。年龄老时,寛以待人。一个以诚与孝为基本理念的社会和国家,一定可以成为国际学习的对象,假如各国都如此的话,就是世界大同的时候了。
 
 
因为这三句话的重要性,所以一一讨论于下: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当学习“仁”的道理和行为时、我们应该时常去实践它。在朱熹的四書集注中的解释是:「人性皆善,而覺者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很明显地,朱熹的解释是强调我们要修养我们的人品,要向先觉者学习为仁之道。这个解释可以使此三句连贯一起,也就是说第一句可以和第二与第三句的意义相接一起。现借此处将孔子教学生如何修养人品的记录列于附表(1A)。在学而篇记录:孔子教我们食不求飽,居不求安,遇到有道之士,就向他们请教。在述而篇记载:他教学生要立志于道,循道德行事,心中依循仁,而且生活在艺术中。在卫灵公篇中,孔子很清楚的告诉学生要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开始,並且终身可以实行它。
 
学而时习之的另外一个意思:第二个解释则是很多现代学者用的。不一定错误,但是太偏于仅仅学习功课的一边。这个解释就是:当学到新东西后,要时常去温习它或去練习它,不也是很喜悦的事啊!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好老师,而这句话对任何人都可实用。中国学生和其他国家学生在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大都优于其他国家的学生,和这句话多少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深入了解这句话,兹将论语一书中,和学习相关的语言列于附表(1B)中。由此附表,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以六艺谆谆教诲他的学生,教学生多学、多习、同时多思考,温故知新,好之乐之,要发愤忘食,乐以忘憂,随机学习,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一以貫之。而且不仅在学生时代要学习,孔子在五十岁时去研究易经,加以注解,?了系辞传,所以可以说他是以身作则去教学生要长到老学到老。因在述而篇中,有此一记载: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其实,能够无大过就是学习时心中的喜悦。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各诸侯佔俱一方,車不同軋,交通极不方便,虽然等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使車同軋,不必換马车,但交通仍是不方便,所以假如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远方来讨论学问,则是非常快乐的事。孔子是願意结交以仁为本而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又精通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艺,故他能以文会友,再进一步以友辅仁,最后辅助孔子到达“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境界。今将论语书中之交友之道抄在附表(二)中,在此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孔夫子择友的标準是有高水平的。孔子先订了聼其言,观其行,视其过,察其所安的考查,再選择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朋友,然后可以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与孝悌之基礎下共同成长。除了与远方的朋友讨论学问的快乐外,而与附近的朋友一同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应该也是很快乐的事。
 
 
 
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要了解这句话的含义,进一步可以了解孔子的伟大,則一定要晓得孔子的生平与为人。所以在解释这句话前,先将〖孔子生平〗略述于下:
 
〖孔子生平〗
 
1岁:生于西元前551年、鲁襄公22年。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今日的山东曲阜城。
15岁:立志努力求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0岁:孔子派任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孔子派任为乘田、管理畜牧 
25岁:孔子随魯南宫敬叔一起到周朝学礼。当时的老子、为周朝天子的史官,故历史记载孔子学礼于老子
30岁:由周室天子学礼后返鲁,开始大收学生。
31岁:打破常规,收贫穷子弟为学生,他的有教无类,打破中国的階级不平等,使得穷人也可以读书求学,正因如此,所以他被后人称为先师。
40岁:孔子告诉 :为政之道要堅持“君君臣臣”的道理。
50岁:开始研究易经、並作易经的系辞傳。
51岁:鲁定公任孔子为中郡宰(今山东省汶山县县长)。
52岁:升为司空,再升为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
56岁:參理国事、魯国大治。
57岁:因为魯国国君和大臣季桓子沉迷歌舞,孔子屢劝不聼,所以孔离开鲁国。开始他的周遊列国生涯。
57 到68岁:在孔子的周遊列国的十多年,以他在魯国的成绩,竟然没有一个国君任用他,大概是各国要求是在短期内就富国强民。所以在这十多年,虽是漂泊,但孔子借此机会与他的学生日夜相处,而且非常融洽,從这些小节可以看出他的温良恭简让的德行。
68岁:孔子回到魯国,结束他的旅程。
73岁:西元前479年或鲁哀公16年,孔子患病不治而卒。
 
孔子死后、学生为纪念他的教導,很多人守三年之丧,以祭父母之礼祀之,以示尊敬。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可以简单解释为:“当他人不知道你德高望众的大名而你又不生气,这种人可称为君子了。”我的推测是在孔子講这句话时,应该在他周遊列国时期,因为在他周遊之前,曽做过鲁国的大司冦,相当于今日的司法部长的位置,所以在春秋时期应当是很有名声了。並且广收学生,有教无类,就如顔淵家貧如洗的穷人家小孩也收为学生。我们知道孔子一直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现在在世界都闻名了。而且孔子最能了解易经的地山谦的真意,在系辞傳中曾说:“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这句话取能代表他的心境,因为他的心中随时存有“仁爱”,他自己也说过:“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篇)。所以他在当时,他的学生都敬仰他,而他仍很谦虚。所以后世称他为至聖先师。
 
 
 
 
四)此三句可以安天下
 
 
 
为什么这三句话就可以安天下呢?我们知道:这三句话是他的弟子所记录的,在当时他们認为这三句话最能代表孔子的一生的操守。我们要從孔子为什么要講这三句话,將他的成就和今日廿一世纪的混乱现象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三句话的确可以安天下了。这三句话:第一句话教我们如何努力做人和学习。第二句话教我们应该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推动儒家思想的孝与诚的思想。第三句话教我们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以谦虚为怀。而这三句话正是解决卄一世纪世界问题的良方,所以一定可以使天下比较平安。今日世界最大的问题是1、贫富不均,2、空气和水源污染,3、未来的粮食不足,4、交通发达与资讯传播快速,加上宗教战争频繁,導使信仰宗教的人減少,人心无所依靠。而这三句话要求他的弟子培养自己的“温良恭俭让”的性格,心中自动存有仁爱,以忠恕为待人之道,表现在外方的是孝順父母、和诚实待人。如果每人都效法孔子的为人的话、这个世界每人都充有仁爱的人,这世界就会自然趨向安定。因为:
 
1、富人不貪財,都博爱施众,都以仁爱存在心中,贫富不均的问题随着孔子所提倡的诚与孝而感动有錢有势的人,貧富不均的问题就此消失。譬如近日,脸书公司(Facebook)的創始人查克宝格(Zuckerberger)要捐赠出他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约五百亿美元)为公益,为什么?笔者認为他有一位中国太太,孔子的仁愛道理一定深藏于他们的心中。
 
2、世人随着孔子的节俭,以节俭为人生必须的,大家不浪费地球資源,所以空气和水源污染的问题也就消失。
 
3、虽然全球暖化,导致粮食生產不足,假如富人都存有温良恭俭让的心,不蓄積粮食,也许可以将有限的粮食作合理的分配的话,只要全球人类因仁爱而团结一致,就可以解決粮食不足的问题。
 
4、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正是現代廿一世纪人类的精神寄托的所在地,大家都效法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以友辅仁,寬宏心度”的话,不依靠任何的人造宗教的力量,则人类一定和蔼相处,再也没有宗教战争,全世界人类可以安心生活了。
 
 
 
 
〖附表(1A)〗论语中之学习做人
 
1、学而篇: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阳货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獸草木之名。
3、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述而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顏淵篇:顏淵同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8、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從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附表(1B)〗论语中之学习功课方法
 
 
1、学而篇: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阳货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獸草木之名。
3、为政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述而篇: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尔。
5、卫灵公篇:予一以贯之。
6、为政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述而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附表(2) 〗论语中之交友之道
 
1、顏淵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卫灵公篇:道不同,不相为谋。
3、季氏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4、里仁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5、里仁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6、子路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顏淵篇:(樊迟)问知,子曰:知人。
10、学而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矣。
11、学而篇:巧言令色,鲜矣仁。
12、为政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附表(3)〗 论语中孔子之高尚人品
 
 
 
1、学而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述而篇: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4、鄉党篇: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5、鄉党篇: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殯。”
6、子罕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述而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述而篇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化外人' 的评论 : 谢谢指出这句的由来。並谢谢来访
化外人 回复 悄悄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在那个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孔子竟有如此境界,很是佩服孔子克己的好学勤问精神,他不为圣贤,谁人又有这个资格呢?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依稀可见的梦' 的评论 : 谢谢来访与留言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不言有罪' 的评论 : 你读论语时,当时的老师也许是“打倒孔家店”的那些人吧!若读论语先进篇的全文,就可以了解孔子的兒子孔鯉死的时候也是有棺而无椁。而且孔子当时也大概是六十多岁,要他徒步周遊列国,也是很殘忍的事。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万得福' 的评论 : 受了“打倒孔家店”的影响,把南京条约和中国衰弱的现象全部算在儒家身上,这是不公平的事。恢复国人对国学的信心,是当今最急的要務。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ellowPear' 的评论 : 还好仍然有许多人爱好国学,国学才有復兴的希望。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ASAY' 的评论 : 国学虽不是宗教,但有宗教的神力,所以是国宝。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谢谢来访与畄言。
万得福 回复 悄悄话 又忽悠到这来了?论语真有本事,当年为什么要签南京条约呢?事实证明是垃圾嘛。
依稀可见的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问好
YellowPear 回复 悄悄话 LZ被于丹老师附体了。
PASAY 回复 悄悄话 作者对孔子及论语的理解仍然是建立在一厢情愿的人性本善基础上。
不言有罪 回复 悄悄话 读论语,到孔子不愿卖他的车来埋葬一个学生,说他需要这个豪车,去见大官。我就把论语送人了。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无非就是当官,当大官。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孔子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完满贤圣的伟人。。。。。。
所以我们晚辈要多读这类的书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