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国学中之天

(2014-03-10 13:17:15) 下一个
在三千多年前,我国最古的三本书是尚书、诗经、与易经,在这几本书中有共同之处,就是都有“上帝”一词的出现与记载。即使在春秋的孔子与老子的书中也有“上帝”一词的出现,而且在战国时期的孟子与荀子之书中也常常引用尚书或诗経中的内容,其中也有很多包括“上帝”的词句。可见上帝一词乃中国之固有名词,可惜无版权,不然也可以向罗马教皇收取版权费。但是古书中的中国上帝虽也有神威,但祂是开明的、是包容万物的、是没有創造万物的神话、也不管人间小事的。

而在战国以后,上帝一词就被“天”字取代,所以在国学中的“天”字有时可以代表古书内有神权的上帝。正如印度教中以牛代表他们所尊敬的神是同出一辙,而天则更崇高与伟大而已。印度教崇拜牛的原因是神或上帝是看不到與摸不到的, 與其崇拜一个虚无的相, 不如拜一个实有而且有益於人的物质,所以印度教的牛是上帝的代表原因即在此。大概中國古人拜天的動机也是如此, 而且天是至高無上的, 是神或上帝的最好代表。故中國人的口頭禪”我的天啊”,則是相当于西方的 “oh, my god”。但是,“天”字仍有其他意义,在冯友兰之中国哲学史中将“天”分为五种用法,现在将天在中文裏的意思列出:

1、物质的天:即英文的Sky ,譬如鸟在天上飞。

2、自然环境的天:即英文的natural environment,如论语中之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

3、命运的天:即英文的Fate,如论语中之:不怨天、不尤人。

4、主宰的天:与英文的God相近。如唐魏徵之:承天景命。

5、义理的天:乃哲学中最高的真理。如韓愈之:灭其天常,子焉、不父其父。

其实、中文有时是一字多意的,就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天”,可以是命运、或主宰或义理都可。一字多意是中文的特质,使文字的声音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因此才有唐诗与宋词的出现,要压谙时、字的選择就比较多。而到北宋时、诸理学家将义理之天单独创造一新名词谓之天理,而有意或无意地躱避主宰的天,而创立了近于今日无神论的理学,乃是厭弃唐朝佛教与道教不和的自然结果,正如今日之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一样,而促成今日无神论的人道主义者的兴起。

今将国学中之“天”字略举数例於下,其中大多数都含两个意义以上:

诗经大雅文王篇?詩云: “上天之載, 无声无臭。“ ( 亦見於中庸第三十二章)
诗经周頌, 詩云: “維天之命,於穆不己.” (此段亦出現於中庸第二十六章)
尚书大甲篇, 曰: “顧諟天之明命.” (亦見於大学第一章)
尚书曰: ”天敘有典, …. 天秩有礼,….天命有德, …天討有罪,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天明畏, 自我民明畏.”
商书太甲篇, 曰: “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 (此段亦出現於孟子公孫丑上篇與孟子离婁上篇)
尚书泰誓篇, 曰: “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此段亦出現於孟子萬章上篇)
诗经大雅假楽篇, 詩曰: “嘉楽君子,憲憲令德, 宜民宜人, 受祿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亦見於中庸第十七章)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無, 名天地之始.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 …..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
論語,陽貨第十七,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雍也篇, 孑曰: “天厭之, 天厭之”
論語泰伯篇, 子曰: “巍巍乎, 唯天為大, 唯堯則之.”
論語子罕篇, 子貢曰: “ 因天纵之, 將聖又多能也.”
論語子罕第九, 子曰: “天之將喪斯文也, 后死者, 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喪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先进第十, 子曰: “天喪予, 天喪予.”
论语憲問第十四, 子曰: “不怨天, 不尤人”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 “以大事小者, 楽天者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孟子告子下篇, 孟子曰: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体膚,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万章上篇, 孟子曰: “天不言, 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
中庸第二十章: 誠者, 天之道。(自然、主宰或义理的天)
荀子天论篇: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自然的天)
荀子天论篇: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 自然的天)
史記屈原列传:夫天者, 人之始也. (主宰或自然之天)
史記留侯贊: 高祖离困者数, 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而可謂非天乎. ( 命运的天)
史記項羽本紀贊: 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豈不謬哉? (命运的天)
東汉魏伯阳參同契上篇 : 故易統天心. ( 自然的天)
東汉魏伯阳參同契上篇 : 寫情著竹帛, 又恐泄天符. ( 自然的天)
南北朝郭向之庄子齐物论注: 故物各自生物, 無所出焉,此天道也. ( 自然的天)
南北朝郭向之莊子齊物論注: 故知君臣上下, 手足內外, 乃天理自然. ( 自然的天)
唐魏徵之諫太宗十思疏: 承天景命. ( 主宰的天)
唐陶淵明之归去来辞:樂夫天命復奚疑. ( 主宰的天或运命的天)
唐韓愈之原道: 灭其天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臣其臣 . (义理的天)
明王阳明之大学问: 天命之性, 粹然至善.其灵?不昧者, 此其至善之发见, 是乃明德之本体。
明王陽明之传习錄: 人心是天淵,無所不賅. 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欲障礙, 則天之本体失了。
明王陽明之传习錄: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
明方孝孺之深慮論 : 而出於智力所不及者, 天道也. ( 主宰或义理的天)
明方孝孺之深慮論 : 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 (主宰或义理的天)
清初顏习斎存學編: 大旨明理氣俱是天道 。
清末康有為云: 浩乎孔子之道,蕩蕩則天,其運無乎不在.
清末康有为云: 別有天造之世,不可思议,不可言說者。
清末譚嗣同之仁學: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於時為大一統,於人為知天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