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六)柔弱者生存之道-反者道之动与弱者道之用

(2014-02-04 21:12:34) 下一个
当形上之道下降或影射到人间时,就会有善恶,美醜,刚柔,雄雌,黑白,禍福之分. 是故老子说:”有旡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Ch2) {简译:所以產生有旡,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分别. } 但是老子的思惟不限於此,他的思想大步跨越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他認为凡物有差異性不一定矛盾,凡事有对立性也不一定鬥爭,而且相辅相成混为一体. 为了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在刚强与柔弱之间,老子一直贊成站在柔弱的一边,而且更以虚静,卑下,雌牝,嗇等字词,反復地说明柔弱的好处, 故柔弱,虚静,素,卑下,雌牝等字是道德经的骨幹,所以老子主张德者守柔朴,但是光是柔弱与简朴是不能在此殘酷的现实世界生存,在此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弱者会被强者吞滅。为了生存、老子建議柔弱者一定要懂得“弱者道之用与反者道之动”才不会被消灭,所以”弱者道之用”可以说是老子人生論中、为弱者求生存提供之一条路,除此之外他又说”反者道之动”(註:反者,相反或返復) 他更进一步用逆向思惟方式,来分析人道,令人自动往多方面思考问题,故道德经一書百讀不厌,因为每讀一次都会令人深思,都啟发新灵感,因此道家,宗教家,命理家,医藥学家与兵家等各家,对道德经都有不同的注释,据楊家駱(1949年)於上海中国学典舘在老子書新编述略说:”從汉朝到今日,注释道德经的约有五百家,而留存到今日的,仍有百餘家.” 而且世界上翻释成外国语文的書籍中,道德经則是世界上翻译”次数”最多的書.。
正因各家的注释不同,故各家有各家著重之奌,今将其精华略述於下::

一、逆向思惟与反者道之动


在道德经書中,逆向思惟的语句到处可見,因为老子認为:”反者道之动”(Ch.40) {简译:相反或返復的意見,乃是道体的运动也.} 所以他可以容納相反的意見,並且随此相反的意見作分析. 故讀道德经可以使人的視野更为宽广,更能包容其他意見,更能啟发各人潛在的智能,使仁者更仁,智者更智. 任何一件事情,旡論是工程,政治,医学或宗教,從不同的角度覌察,都可有不同的结論,多方深思讨論,則更为大众支持. 老子不僅從相反的角度覌察,而且他所用的词句语气都令人醒目,令人深思,所以讀道德经后,各人因背景不同,教育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结論,此亦为后人喜爱老子的原因. 逆向思惟的句子,在此書中到处可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在第二章中,老子説:过分追求完美者也许会走极端而变惡了。又如在第十八章中之大道废棄之后才產生仁义、智巧出现之后才有伪詐,最令人深思。又如第五十八章中之災禍中倚靠幸福、而幸福裏隱伏災禍,最令人認同。兹僅再举数句以说明,希望有意研究道德经者,可以見到逆向思惟的威力.。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惡已. (Ch.2)
{简译:太过追求美的人就会变恶了.}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难得之貨,使民不为盗.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乱. (Ch.3)
{简译:不崇尚名位,則人民不爭名,不贵重稀有貨品,則人民不做盗贼,不顯出慾念贪求的東西,則可以使人民的心志不惑乱.}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Ch.18)
{简译: 大道废棄以后,才産生仁义. 智巧出现以后,才産生伪诈.}


*曲則全,枉則直.(Ch.22)
{简译:1.儒家-暫时委屈反而可以保全,暫时怨枉反而可以平直.2.而道家解译为-弯曲成园形才能周全,两奌之间有时走曲折的路綫才通 达.}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Ch.58)
{简译:災禍上倚靠着幸福,而幸福裏隐伏着災禍}

*知,不知,上. (Ch.71)
{简译:1.儒家-大智若愚是上品. 2.而道家解释为-讀書求道所以求意也,得意而忘言,如同不知,則可以活用,不是死讀書,才是上品. }


二、弱者道之用


在道德经中道的定义是:以自然为法則就是道,所以道是以自然为歸者. 而德的定義为遵守自然为法则的人,所以以自然为歸的人就是德者. 简而言之:德就是守道的人. 而又由长期覌察自然現象的结果,老子最欣赏的就是水. 因为在第8章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简译: 水是最善的,水利益万物而不爭,处於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非常接近道的.} 在第19章亦劝人: “見素抱朴,少思寡欲.”{简译:外表纯正,内心朴真,去其私心,寡其慾望.} 由此可見,若德者可以守柔与守朴,則是以守道的人. 除守柔与守朴以外,老子还有很多的要求,僅举数例: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Ch.28)
{简译:知道瞭解雄的刚强,但宁願处於雌的柔弱,如此作为天下的谿壑,为众流歸注.} [註: 此句意为虽处柔弱,但亦瞭解刚强,故众望所歸. 此句中亦含弱者道之用与反者道之动的意思]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Ch49)
{简译:善良者我善待他,不善良者我也善待他,如此德者可使天下趨向善良. 信实者我信任他,不信实者我也信任他,如此則德者可使天下人都趨向誠信矣.}[註:此句中德字作动词用,則易懂]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Ch67)
{简译:我有三件宝貝,謹守而保有它,一是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在覌察世上事物后,悟出物壮則老(Ch30),与堅强者死之徒(Ch76),又覌察到守柔弱的好处,故劝人守柔弱与生活简朴,如此則可与人和平相处. 並且爱惜自然資源,不浪費,如此則可以保持地球长久. 更曰”柔弱者生之徒”(Ch76).,所以老子要我们守柔处弱. 除了柔与弱两字外,老子更用许多同意字来表达,如Ch16之虚静,Ch19之素与朴,Ch20之鄙,Ch22之曲,枉,窪,敝,少.又如Ch28之雌,Ch39之賤与下, Ch41之退,Ch42之損, Ch59之嗇,Ch61之牝. 所以弱字与这些同意字是道德经的骨幹. 而老子更进一步曰:”弱者道之用”(Ch40).{简译:柔弱是道的远用} 简单地说,就是柔弱者为了生存,一定要巧善地远用大道,如此才不会被刚强者消灭. 老子一方面劝人守柔弱,为使柔弱者不被消灭,更进一步在Ch36中说:柔弱胜刚强,此句是老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