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七)中庸之中段-中散為萬物

(2014-01-26 21:21:05) 下一个
                                                           中段散為萬事 - 君子之道與其他

朱子用萬事形容此段,是非常恰當的。因為此段包羅萬象,包括以忠恕為主的君子之道與倫理思想,治理天下國家之九經的政治策略,甚至孔子罕言的祭念父母的三年之喪禮、祭拜祖先的宗廟之禮與祭祀上帝的郊外之禮。今選幾章重要者討論之:

在第四章中,孔子曰:"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簡釋: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普遍使人明白,我是知道的;這是因為賢能的人做過了頭,而沒有才幹的人卻又趕不上。}故中庸之道,是非常難做到的。

在第六章與第八章中,孔子又分別舉舜與顏回為例,舜好問、又喜歡省察淺近平凡的話,隱惡而揚善。而顏回則擇乎中庸,得一善,則牢記奉持於心中。因此孔子以兩人為模範以鼓勵學生。。

在第十章中,孔子解釋行中庸之道者並非弱者,而是強中之強者。是故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簡釋:和氣待人、而不為流俗所移,守中庸之道而不偏倚。}。。

在12 -14章闡述君子之道始於夫婦、上至天、下至地。而且道不遠人,故應以忠恕之道事父,君、兄與朋友。君子之處世之道在於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隨遇而安。

。 在16 - 19 章,子思受戰國時思想的影響,遠離了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的原則,而論述鬼神,舜之受命於天,祭父母的三年之喪禮,與推崇郊社之禮與宗廟之禮。。

在中段的第20章,子思引用孔子回答哀公問政時說的話: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的五達道,與智仁勇三達德的知、行、成功都歸於"一",又將為天下國家之九經也歸於"一"。"一"的含義在末段中有非常詳細的說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