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梅

这是老年人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让人了解过去也充满信心走向未来。
个人资料
bobby4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忆走一圈老上海南京路的西段

(2018-07-03 08:51:29) 下一个

南京西路上的梅龙镇、中信泰富和恒隆,被称作“梅泰恒”,这三座高楼建造时的引人注目,因为在“梅泰恒”的旧址,原来是非常具有上海的地标意义。

上世纪80年代南京西路江宁路口

 

从南京路外滩起始到静安寺终结,是同一条路,但是不仅路名不同,属性也各异。南京东路和与之相接的南京西路,像四大公司,机器扶梯,跑马场,大光明,大世界,都是热闹的好白相的,即使是国际饭店,饭店进不去,但是抬头看看24层楼,帽子掉在地上也算得上是好白相的笑谈,还有仙乐斯舞厅,上海一绝。所以我更倾向于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的分割线,是以前的成都北路,如今的南北高架路。南京路的热闹,跑马场的喧嚣,到了这里就戛然而止,安静了许多。高楼绝少了,大店家没有了。小时候偶有夜行南京西路,路灯都是黄渣渣的昏暗,会觉得同一条南京路的不同冷暖,大马路到了这里一点也大不起来了。作为一个佐证的补叙,南京东路街道西段,就是以成都北路为界的,原来的黄浦区和静安区,也是在这里划出了楚河汉界。成都北路向西,真的冷落了。

 

这印象没有错,又是错了。虽然是笔直的同一条路,但是路名不一样了,格调也不一样了。大马路要的是大马路的气派,静安寺路(南京西路旧名)求的是生活的情味——它的风格恰是消闲,而且是高层次的消闲。消闲在南京西路上,又绝非仅止于南京西路一条路,是一个三角地带,构成了当年上海西区的贵族风尚,凯司令恰是处于这一个三角地带的中心。这一个三角地带和南京东路有着此起彼伏的节奏。

 

 

这一个三角地带小巧玲珑,完全可以从紧凑的门牌号码和几十米的马路长度来确认。凯司令位于南京西路1001号,向西,梅龙镇饭店(弄堂里的饭店)是1081号,再向西,新镇江酒家1111号。从这一个丁字路口向北不过150米,便是美琪大戏院;若如从新镇江再向西,穿过陕西北路,就是1193号的平安电影院。

平安电影院

 

在十年前电影萧条时期,平安改名为平安动感电影院,而后这家电影院也不平安了。平安电影院再往西的斜对面,是大名鼎鼎的“上咖”上海咖啡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上咖已经不属于这一个三角地带了,似乎应该和铜仁路的绿房子和常德路的常德公寓连成一片。因为在上咖和三角地带之间,还横亘着陕西北路菜场(旧称西摩路小菜场,始建于1928年,1993年拆除,脱胎为中信泰富)。在恒隆的旧址,还有一个汽车加油站,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三角地带和上咖的完全隔离。

 

再从凯司令向东,805号是王家沙,继续向东几家门面是绿杨村,763号;绿杨村斜对面是742号的新华电影院……还有更重要的娱乐场所……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这里是一个著名的三角地带,在1950年代之后,这里仍旧是三角地带,叫作南京西路三角地带。如果以地理面积计算,这个三角地带极其袖珍,但是所袒露出来的上海西区气息非常浓郁。饭店如此密集,且中西合璧,除了“繁华”,找不到其他词语可以解释。而且这些场所响当当的名字,既是与生俱来,又是地久天长。

 

如今饮食业“梅龙镇集团有限公司”的家底,便是梅龙镇、凯司令、王家沙和新镇江。其实这四大名旦本不是一家人,但是它们共同构成了上海西区消闲生活的味蕾系统。

 

想象一下,从美琪大戏院或者新华电影院看了电影出来,饭店点心店已经左右逢源。今朝吃了淮扬风味的镇江肴肉,下趟来一块凯司令的栗子蛋糕,再下趟,要么梅龙镇宫保鸡丁,要么王家沙蟹粉小笼,还有绿杨村菜包,到辰光再讲了……

 

请一定要记住这些饭店点心店扬名上海的年代:从1920年代末到1940年代中期,也就是在七十三年到九十八年之前的故事。到凯司令去,到戈登路(江宁路)的美琪大戏院去……一定是那一个年代南京路西区生活的常态。

 

每一个戏院总是被若干个饭店点心店依附着,于是,看一场戏看一场电影就是一件有情有味的事情了。当这些戏院和周遭的饭店点心店挤挨在一起时,很难说是谁在烘托谁了。

 

最年长的是镇江点心店,1927年生的老人了。虽然是地处上层南京路,起的店名是点心店,蛮小家碧玉。到了上世纪90年代,派头大了许多:翻造重建,请国画大师朱屺瞻题写店名“新镇江酒家”。

 

如今说到当年的上层社会,大多总是说他们会享受懂生活,因为他们富裕,但是必须补正的是,他们也很有文化。像“梅龙镇”这个店名,许多人把“梅龙镇”当作了地名,却不知道是来自于京剧《游龙戏凤》正德皇帝微服私访“梅龙镇酒肆”而得名。这么一家饭店居然还是坐落在弄堂里的。

 

梅龙镇酒家

 

某日,有青年才俊在梅龙镇做东,聊起梅龙镇的菜系,才俊肯定地说,梅龙镇是上海的名牌饭店,当然是上海菜,是海派特色。我纠正说,应该是淮扬菜。才俊立刻百度,果然。我告诉他,梅龙镇还是上海很早的涉外饭店。才俊愕然。上世纪80年代,不是所有的饭店都可以接待外国人,当年上海作家协会接待外宾时,梅龙镇是备选的涉外饭店;作家协会在巨鹿路陕西路,和外国作家谈了文学文化,然后中外作家一起去梅龙镇。梅龙镇地位一直很高,1958年,周恩来还在这个饭店与几个全国劳模一起用餐。

 

这一个三角地带还有什么?还有863号的鸿翔时装公司,是中国首家时装店,老板金鸿翔,1917年创立。

 

还有南京理发店,还有蓝棠皮鞋店,还有第一西比利亚,还有亨生西服店,还有白玫瑰理发店……一个省略号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再加上一个……

南京西路三角地带,应该是黄金三角地带,还是白银三角地带?历史上并没有起名。当然如今一定会称其为钻石黄金地带。有电影院戏院,有饭店,有百货店服装店……

 

这一个三角地带还有什么?

 

还有更重要的娱乐场所……已经消逝或者蜕变了的四大舞厅——这才是当年情味之高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舞厅繁多,但是名气人气最旺的“四大金刚”百乐门、大都会、丽都和仙乐斯四家舞厅都集聚于兹。百乐门距离美琪大戏院最远,也不过3里路。现在完全可以想象当年这一段静安寺路纸醉金迷的程度了,以我的年龄,当然看不到这一片夜景,于是只能感受到“路灯也是黄渣渣的昏暗”。

有关仙乐斯,还有个一半是八卦一半是历史的故事。据说当年沙逊在百乐门舞厅玩得不开心了,一气之下将自己在静安寺路上的地皮拿出来兴建舞厅。这就是南京西路444号远东第一流的“仙乐舞宫”。仙乐斯舞厅建筑占地4亩多,还装了中央空调,号称是“上海500人的避暑胜地”——1936年,全上海仅有汇丰银行、大光明电影院和仙乐斯装了中央空调。1950年以后,仙乐斯兼营书场,“文革”期间,更名为风雷剧场,多演儿童木偶戏专场。1995年仙乐斯舞厅建筑拆除,而后的仙乐斯广场以前生之旧名维持着仙气。

 

其实,大都会舞厅和丽都舞厅更是这一个三角地带的不可或缺。丽都位于北京西路泰兴路口,也就是如今的上海市政协办公所在地,而大都会身处三角地带中心,南京西路江宁路口,它的东南西北皆是消闲之所。1949年之后,大都会和各大舞厅一样,纷纷改弦易辙经营苏州评弹,冠名“静园书场”。很有意思的是,仙乐斯和大都会都从舞厅改为书场,想必当年的舞客也是喜欢听书的?想必1950年代苏州评弹亦是上层社会的热衷?南京西路一带,一直有苏州评弹的气场,上海评弹团的乡音书场也是在南京西路。舞厅的“嘭嚓嚓”与书场的苏州评弹间有什么玄妙的因缘?当是当年亲历者有话语权了。

 

除了“文革”一段日子,静园书场说书听书的日子一直延续到1985年,又跳舞了。有一则当时的官方消息,现在读来很有意思——“1985年春节,静园书场与静安区团委联合主办对内舞会,邀请上海歌剧院乐队前来伴舞,受到空前的欢迎。自此以后,静园书场对内舞会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于是到了1985年10月1日,经上海市文化、公安、工商部门核准,静园书场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对外营业性舞厅,于是全国轰动,各地前来参观交流的舞迷们应接不暇。1988年,大都会舞厅更名为大都会欢乐园,继续着它舞厅的功能。”

 

再后来呢?再后来了香港商李嘉诚,老上海的建筑都被推翻,老地方那就是现在的梅龙镇广场。

 

(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毛小毛 回复 悄悄话 我中学辰光住成都北路修德新邨,常常到南京西路的新成游泳池学游泳。上海的游泳池实在少,希望保持,不要拆塌了!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别忘了南京西路上的几家照相馆,是我们那时停足看櫉窗里陈列的照片最高兴.欣赏艺术的地方。万象(新华电影院对面)、光艺(南京理发店旁边),大公(鎮讧点心店对面),瑞华(静安别墅对面)。各家都各有特点,尤其是万象拍的小孩照片,时常有新的展出,过了几十年了还記忆忧新。
大方毛毛 回复 悄悄话 南京东西路是以西藏路为界的吧?
燕超尘 回复 悄悄话 我喜欢梅龙镇酒家的毛蟹炒年糕, 可惜国外没有
唱所欲言 回复 悄悄话 看来这里有不少的老静安了,也许我们曾经擦肩而过过。
七色花瓣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南京西路店铺不那么稠密,感觉特别舒服,尤其过了陕西北路就是雄伟的中苏友好大厦,很开阔很舒服,现在变得很拥挤,没劲。
Rosaline 回复 悄悄话 我喜欢烟鲳鱼,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的记忆美好……,弄得我这周末就上街去找:)
kcvvywt 回复 悄悄话 平安大戏院旁边原来有家饭店叫"珠江饭店", 店里的"烟鲳鱼"是最出名的. 我记得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就要七十元出头一份,绝对是高消费了.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从南京路沿江宁路走过去,左面最早有大公医院,后来搬到了山东,下去有个溜冰场。而对面就是说书的静园书场,在下去过了美琪没有什么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