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云

喜欢读书思考的朋友们, 欢迎来此交流.
正文

我的科学启蒙-兼谈80年代的科幻小说

(2013-12-31 04:30:08) 下一个

我的科学启蒙来自科幻小说。当时是八十年代早期,我处于懵懵懂懂的少年时代,无意中接触到了叶永烈写的儿童读物“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他写的文章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包括“十万个为什么”,后来才知道他的科学素养来自北大化学系的科班教育。以后又读到一本科幻小说集“绿色克隆马”(作者已无从考证),其中的那篇"绿色克隆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我马上被其中其奇妙的生物世界吸引住了,想着长大了也要做生物学方面的工作。

后来开始清除精神污染,学校里开始整顿风纪,限制留长发,穿紧身喇叭裤,不准化妆涂口红等,不过这些对于在穿衣打扮上后知后觉的我毫无影响。后来报纸上说科幻作品是资产阶级精神污染,还点名批判了叶永烈的科幻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其中能被孵化的恐龙蛋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糟泊,叶永烈后来改行写传记纪实文学;还有另一位写了“飞向人马座”和“猴王呜呼噜”的科幻作家郑文光,被批评后一病不起,从此科幻世界一片肃杀, 只剩下一个童话作家郑渊洁和科幻稍沾点边儿。后来得知郑文光和我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就问我父亲关于他的情况,我父亲说他是个在专业上没有什么特殊建树且长期生病的人,对于父亲如此贬低我心目中的大作家,我还郁闷了好一阵。飞向人马座可是当时科幻小说的一座丰碑呀,猴王呜呼噜曾刊登在当时的东方少年上,可惜是我父亲是当时科研单位的领导,他看问题的角度肯定和我不同。好的科幻的确可以开启儿童和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人是看了“飞向人马座”后决定学天文的。
再后来发现了儒勒·凡尔纳,带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环游世界八十天”。虽然都写于19世纪,但启发了我对探索世界的兴趣,真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再后来我也逐渐长大,更喜欢思想和文学性更高的适合成年人的读物,对这些“小孩子读物”不再感兴趣。大学毕业后,我远离故土,匆匆踏上“寻梦之旅”。
斗转星移, 一次回国在书店里看到叶永烈写的政治人物的传记赫然排列在书架上,恍若隔世,这就是当年写出金铭葛亮的故事(神探金明可是我崇拜的英雄呀!),给我少年许多欢乐的作家吗? 如果没有”清除精神污染“,他是不是会带给给我们更多的科幻作品?可是那就会少了一个优秀的传记作家。科技飞速发展,小灵通漫游戏家里的很多幻想都早已成为现实:隐形眼镜,还有有画面的通讯设备,现在的手机和计算机比描述中的更发达,会飞的小汽车肯定不久也会成为现实。但是绿色克隆马目前是不那么容易实现的,克隆技术牵扯到了文化伦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就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慎重。如今郑文光先生已“飞向人马座”,但愿我们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人类飞向火星。

近年来看到刘慈欣异军突起,猫在西北小城里写出了震撼人心的“三体I,II,III”, “三体”有种悲壮的宿命感,我想它更适合成年人读,至少应当是青少年。刘慈欣可能没有什么师承吧,因为大陆科幻小说的发展是有断裂带的

我现在在欧洲的大学的生物系做着“生物学民工”,这就是我小时候幻想的生活吗?现在开会时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不觉得有什么神秘的了,学院里生物系原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在大街上,除了我们本行业的知道外,大多数本地的普通人并不认识他。
曾经梦想的生活到头来也是普通的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吧! 一抬眼看见孩子天真稚嫩的面孔:“妈妈,我将来长大了可以去月亮上度假吗?” “可以!” 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生物学民工 回复 悄悄话 国家领导者自己的科学素养也有待提高!
516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爱城四少' 的评论 : 这话说的顶瓜瓜,顶你。
生物学民工 回复 悄悄话 洗脑的结果是丧失了思考能力,何谈科学素养。
wolfkiller8 回复 悄悄话 97%?应该是99%.


爱城四少 回复 悄悄话 共匪多年来口口声声胡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当然不希望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太高。因为人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就会识破他们的伪科学。
cofili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97%的人没有任何科学素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