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退的天空

“进道若退”……退一步——海阔天空——
正文

老子为何说“圣人不仁”?

(2014-01-16 14:47:19) 下一个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言是《道德经》的难点之一,也易致误解,甚至成了统治者暴虐百姓的借口,与老子的原意已是相去霄壤矣。该句语法上并无歧义,关键是对“刍狗”和“仁”的理解。

据《庄子·天运》里所记,“刍狗”指茅草扎的狗,做祭祀用,用后即弃。有学者(如南怀瑾)认为此句里的“仁”,是老子批评的当时的假仁,而非真仁,因为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假仁以霸”是诸侯们常用的手段。对此,我不敢苟同。老子曰“失道而后仁”,又言“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注1】)——其意为:即使是 “上仁”之人,虽可以做到无私无我,却有可能违反了道的规律性而致好心办了笨事、错事。老子用另一个字“慈”来代替“仁”,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见《道德经·六十七章》)”中文有“仁慈”、“慈爱”、“慈悲”等,可见“慈”在词义上比“仁”有更大的内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人解为“大自然是没有感情的,无所谓什么仁爱,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可从。中外哲人都用太阳做过例子,谓阳光既照善人也照恶人。“刍狗”祭天后,上天并未享用,不过任其自生自灭而已。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有人解为“一个圣明的统治者不应该专注于什么仁爱,不能感情用事,要对百姓一视同仁,不可厚此薄彼”,也基本可从,但这只是“不仁”其意之一。人“不能感情用事”是不可能的,要旨是统治者不能用“小情”、“私情”处理公事,否则就是小仁小义。小仁小义,动物亦有,人孰能无之?故庄子说虎狼也有仁心,因为虎狼父子相亲,故曰“至仁无亲。(【注2】) 若模仿老子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我们也可以说“上仁不仁,是以有仁”。但如上所言,即使是“无亲”的“上仁”、“至仁”,也是“为之而无以为”,未达至道。

天地的“不仁”与圣人的“不仁”是既相通而又有区别的。老子说“上德不德”、“绝仁弃义”,并非说圣人无情无爱,否则老子又何以要求圣人“爱民治国”、“爱以身为天下”、“以百姓心为心”?故老子所云“不仁”,是要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同时也要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另外,圣人除了“不可厚此薄彼”外,对“刍狗”也不能期望回报,也不能对“刍狗”期望过高——圣人之爱百姓犹如小孩对待他的玩具狗一样。圣人只是为百姓创造生存、发展的条件,而百姓自谋其利,故老子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是此意。

试将文首老子的原文演绎如下——
阳光普照万物,无论品种类别,无需万物回馈,不变万物本性;
圣人慈爱百姓,不分贵贱愚笨,不求百姓感恩,不为百姓谋利。 
 
若退/2013年12月21日

【注1】见《道德经·三十八章》: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注2】见《庄子·天运》:庄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