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才和他的歌劇《採珠人》

(2014-04-23 10:07:26) 下一个

比才和他的歌劇《採珠人》

一提起法國寫實派作曲家比才(George Bizet)就聯想到他著名的歌劇《卡門》Carmen,比起這個廣為人知的歌劇及配樂組曲《阿萊城姑娘》L'Arlesienne,鮮少有人會特別提到比才的第一部歌劇作品,歌劇《採珠人》Les pecheurs de perles。這部富於異國情調的音樂為之創造了絢麗多彩的背景,使主要角色的音樂富於戲劇激情又充滿詩意。

故事發生在被稱作錫蘭(Ceylon)的小島上,兩名採集珍珠的漁夫同時愛上了一個女人,是一個描繪具有三角關係人物友情與愛情糾葛的悲劇。故事情節就在友誼、愛情與信仰的沖突中展開。聽過全本歌劇,確實也覺得不如其之後成熟之作來的精彩動人,然而以愛情為主題的這部歌劇裏,漁夫Nadir思念愛人Leila時所唱的那首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I still believe I hear )",將歌者沈浸在幻想之愛中的迷醉乃至淒涼絕望,展現的令人心碎。還有Zurga和Nadir的男聲duet,旋律優美之極。本叟特選於後。

老比曾獲得羅馬作曲大獎,又酷愛歌劇,一直嚮往能在歌劇創作方面取得成就。當時法國前美術部長卡瓦列夫斯基伯爵出資十萬法郎,支持抒情劇院演出由年輕的羅馬大獎得主所創作的尚未公演的歌劇,於是他便應劇院經理卡爾瓦奧之邀,創作了《採珠人》,此劇也成為他嶄露頭角最早的歌劇作品。從《採珠人》開始,比才逐漸走向成熟之路──這也預示了他下一部偉大作品《卡門》的誕生。

老比活著的時候,他的創作生涯並不如理想的順利,其作品倍受挑剔,幾乎十五首歌劇和喜劇祇停留在初稿和設計狀態,而完成的也不受時人歡迎。佳作《採珠人》反應甚冷漠,華格納樂派人民對他失望,一般樂評家卻認為太華格納化了,曲調怪異反常,濃厚的管弦色彩淹沒了歌唱文詞,使人無法理解,正是日後攻擊他的歌劇傑作 《卡門》的同一論調。甚至無比清鮮的《阿萊城姑娘》也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名劇《卡門》經過無數次的排練,仍被認為是無法上演。據說老比曾失去自信,以三十四歲的年齡再到法郎克的作曲班上,惡補聽課。

誰知又是天妒英才,兩年後,老比以三十六歲英年撒手人寰。《卡門》在老比死後,風行全球,成為今日各歌劇院上演最多的少數歌劇之一。處女作歌劇《採珠人》也開始被人們越來越喜歡,尤其那充滿異國情調的唱段經常作為清唱表演項目。

東雲子




喬治 比才(George Bizet)

 

老牌男高音貝尼亞米諾·吉利Beniamino Gigli一九二五的錄音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H2ZkMa4gQ

 

Hvorostovsky & Kaufmann演唱的duet "在神殿深處" Au fond du Temple Sai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2MwnHpLV48


下面是根據《採珠人》中 "我仿佛再聽見她的歌聲" Je crois entendre encore 改編的不同版本

輕音樂版本 著名的德國 James Last 輕音樂團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oERIAjk2U

 

流行版本 David Gilmour 演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KLqnN8iVU

 

改編中文版本 《好像在我耳旁》黎明演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XHpobzZZw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東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茅斌骚客' 的评论 :
此劇我認為最耐聽的就是這solo和這個duet,就都貼上了。您說的新版本倒是沒聽過,誰的角兒?
謝評論。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我在这里看的新版本是一个男暗恋另外一个男的。总之那男声二重唱就是经典,音乐不难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