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言雜說-台灣國語

(2013-12-13 13:27:49) 下一个
方言雜說-台灣國語
居美逾三十年,同老美先人一樣,第一站踏上的是新英格蘭的土地。還是在八零年代,記得那時從大陸來的人很少,學校裡見到的華人只有台灣來的或是港澳來的。也奇怪,絕大多數港澳來的鮮少講國語,反而是台灣來的基本都講國語,雖然聽起來怪怪的。

隨著一九四九年近兩百萬人"唐山過台灣"式的大移民,在台灣可以找到几乎中國任意一省的方言。台灣推動國語運動五六十年,除了耄耋一代,都會講聽國語。有所謂外省人的後代都講一口標準國語。兩岸畢竟几十年沒有任何交流,兩邊的國語有些不同也不足為怪,反而還滿有趣吶。

由東岸到西岸,本叟從成十上百講台灣國語的朋友那里也摸到一些台國的規律。卷舌音好像沒有了,知道為自道,吃飯為次飯,失敗為絲敗。唇音 也沒有了,飛機為灰機。好像沒有eng只有ong,這個還真沒有同音字來表示,比如朋,讀peng,台國讀pong。總之,讀有eng的字時都讀作鼻音很 重的ong,如蹦,朋,孟,風,翁。還有是en,eng不分,登台為den台。in,ing不分,兵為賓。

除了讀音上的差異,在用詞上也有不同,最懸殊的一詞是窩心,台國裡是愉悅満意,可在對岸整個相反,意思是吃了啞巴虧時的心情。其他的如, 花生/土豆,方便麵/速食麵,地鐵/捷運,高考/聯考,導彈/飛彈,上訴/抗訴,渠道/管道,熊貓/貓熊,盒飯/便當,鼠標/滑鼠,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兩岸交流以來,相互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些負有時代特色的詞彙也逐步接受,有時儘管你練就模仿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話或是臺灣國語冒充對方,但 一不小心唸錯了一個音或是用了某個帶著地方特色的詞彙時,你的身份還是會暴露的。慢著!你看這儿就藏著一個,暴露,普通話唸“報路”,台國唸“舖漏”。說 話小心點儿吧。

東雲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