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城地主

美洲生活,房地产投资,个人爱好,胡说八道
个人资料
牛城地主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年随笔 二十一 父辈磨难

(2014-03-17 07:02:04) 下一个
小时候因为家里成份不好,在升学和日常生活中受了很多磨难。据父亲说,奶奶娘家很富有,爷爷是一穷铁路工人。身为富家小姐的奶奶看上了爷爷,家里不同意,结果奶奶就跟家里断绝了关系,和爷爷在沈阳开始创业。现在看来,奶奶是个相当有主意的人,很有反叛精神,为了爱情可以牺牲富贵的生活,让人敬佩。

当时东北还是满州国时期,即伪满。据说奶奶掘到的第一桶金是给中小学做校服,爷爷估计脑子没有奶奶好使,文化也不高。就是人长得漂亮(现在叫帅),一米八的大个子,有力气。因此家里发展方向这类大事情应该是由奶奶决定的,到解放时,在沈阳已经有了几个店铺,在皇姑区有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可惜啊,一解放,都变成了一场空,店铺都没了,四合院也没了,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只给他们留下两间房居住。

据说爷爷,奶奶生了七、八个孩子,活下来了四个。姑姑是老大,其余的是男孩,父亲最小,比姑姑小了十八岁,那在以前,就是两代人了。爷爷、奶奶相当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送姑姑上学。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上学是非常少见的,各方面压力很大,但奶奶非常坚持,最后让姑姑上了护士学校。可以说这影响了姑姑的一生,在后来那么多年的动荡中,在婚姻几次变故的情况下,姑姑始终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

我在沈阳上研究生时,姑姑已经七十多了,身体很好。见到我很高兴,我是我这辈人中最能读书的了。经常在周末时,骑车到她那改善伙食,想起来,这都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前些年,她老人家也没了。

大伯是在北平读的医学院,毕业时恰逢辽沈战役前后,北平到沈阳交通阻塞。他回不了沈阳,就和大娘去了西安,自己开了个诊所,大娘好像是学护士的,两人绝配,诊所开得相当好。到五十年代中期,三反五反时,因为不太赞同公私合营,全部家产被没收,被剃了个阴阳头赶回了老家。沈阳都不让呆,只好回到爷爷的老家,本溪。

他们那一代人的精华好像都聚集在大伯身上了,书读得好,手也非常巧,又肯干。刚回本溪时,住在爷爷年轻时住过的破房子里,条件可想而知。他就自己做土坯,烧砖,楞是盖起了四间大瓦房。还会干木匠活,门窗,家具都是自己做的。闲暇时给人免费看看病,因此人缘很好。在家里种菜,养猪也没人干涉,日子倒也过得悠哉悠哉(我这么想哈)。

七十年代末平反后,又回到了西安,退休后自己又开了个诊所,真是个勤快人啊。我在大学毕业那年专程去西安看了看他老人家。当时他快七十了,诊所还在开,大娘已经去世了,儿子和媳妇帮着他。动荡的年代使得我的这几个堂哥堂姐们都没受到太好的教育,真不知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二伯有些不着调,年轻时不爱学习,好像也在医院上过班,不知什么原因回到了本溪老家。二大娘是个极没心计的人,但心态好,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还能整天笑,人称“张哈哈”。加上孩子多,有七、八个吧,日子过得相当紧,因此经常去姑姑那要一些孩子的旧衣物。这家里没个能干,有头脑的女人还真是不行啊。

有点搞笑的是,他家里有两个男孩,我的两个堂弟,居然跟我的两个亲弟弟名字一模一样。可见那些年天南地北的,信息是多么的阻塞。我碰到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在沈阳上研究生时,遇到一家人,也是四个孩子,居然跟我家四个的名字一模一样,只是顺序有变。我是老大,在他们家同样名字的,变成了老小。

父亲是在北京上的中学,那是解放前夕,物价飞涨,每次开学前都是扛袋面去交学费。解放后,去吉林大学上的大学,在化学系。受他的影响,我在高中当了两年化学课代表,曾一度想献身于化学,无奈高考第一天过于紧张,化学没考好,只好学物理去了。

细细品父亲的一生,应该是很不得志的,大学毕业后去西北大学(在西安)教了几年书,又在研究所工作了几年。七十年代初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当时母亲在沈阳带着我和妹妹),一起调到了青海省的一个地质队,搞矿石成份分析。我记得他是非常好学的,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他的工具书。原来学俄文,后来自学了英,日和德文。因此家里也有很多词典,水平怎样不知道,但领进门是没问题的。我在上博士时选的二外,日文,也没怎么听过课,还考了九十几分,靠的就是小时候他教我的那点底子。

不管学问有多高,但在那小地方是用不上的,再加上成份问题,在单位一直默默无闻,干他的化验员。但说句老实话,他老人家的情商是相当的低,在家里又是老小,家务活基本没干过,也不会干。小时候给我的印象是,在冬天那半年的回家修养中,没事就躺在炕上,拿本书在看。和人打交道也不行,可以说是个书呆子。因此母亲在年轻时过于操劳,落下了一身的病。这些年,母亲眼睛不太好了,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在做,倒也没听怎么抱怨,就是干得太慢了。我每次回去看望他们时,实在看不下眼,就顺手都自己干了。但毕竟还是不孝,不能时时在他们身边,想想心酸。

没想到写这么多,不知不觉就把父辈们大致勾勒了一下,也许是为了纪念他们那坎坷的一生吧,特别是那些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命运的年代,人们如草芥般地生活着,而不知尊严在何处。老百姓都没有了尊严,一个国家又能有什么尊严呢?其实生活的清贫并没有什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可怕的是不给你这个机会,更可怕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的飞来横祸,像是时刻有把刀悬在头顶上。这种恐惧的心理弥散在老百姓的心里,哪还会有优雅,平和的心态,贵族的修养。整个民族都显示出浮躁,短视,往死里捞的特征。

我很能理解现在国内的富人想移民的做法,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很高兴我的孩子们没有我们小时候的不公,没有那么多人为的磨难,能平和地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也许等以后文笔好些时,写本小说啥的,细细地表表老人们的故事,他们的一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牛城地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谢谢Coach兄,同感:)
牛城地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万得福' 的评论 : 儿子超过我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啊:)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地主好文。其实父辈们的经历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组成部分,对我们来说是财富。我们今天的进步,觉悟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他们受过的苦难而获得的。谢谢分享。
万得福 回复 悄悄话 感人!你已经超过你大爷了,你儿子估计将来还得超过你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