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who

为那无处安放的心情
正文

闲言碎语《红楼梦》(1) 三看红楼

(2015-06-17 09:09:15) 下一个

《红楼梦》从头到尾看过三遍,随意翻来翻去若干回。时有所感,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写出来。你想啊,《红楼梦》是可以随便评说的吗?那么多红楼专家学者,倾其一生就做一件事,就是读红楼想红楼评红楼拔高红楼折磨红楼,各红学派别之间的论战混战,对红学研究的研究,批评的批评……那么多人靠这个吃饭,写出的文字得有多少万万了,咱抄起红楼随便看看故事的人,哪里插得上话,写出来就更不敢了。

《红楼梦》被说得神乎其神,简直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专家们需要占住这个高度,这样才可以让我这样的白丁们仰视。当红楼看了数遍,人又到了一定年纪,斗胆一想,什么学问什么权威,我看个小说,读读故事,有点感想,扯些“闲言碎语”总可以吧?

一看红楼:看爱情

第一次看红楼好像是在七十年代后期。爸爸手里有一套四卷的竖体版本。青春茂盛的年纪,又还是禁忌无数的年代,抓住了《红楼梦》,疯了似的,照直了就奔着宝黛的爱情故事去了。那是看得天昏地暗,肝肠寸断。黛玉每每的娇嗔猜忌相思哀怨流泪绝望,都会让我感觉心疼神伤暗无天日。每每宝玉的小心体贴痴言呆语海誓山盟,我都觉得暖心踏实又翻江倒海,加如履薄冰。这是啥状态?年少的疯癫呗!

宝黛间的一块绢子,一副诗稿,一碗羹汤,几许凝望,都能让我感觉身临其境,痛在其中。每次黛玉误解失望决绝的眼泪喘息病卧甚至咳血,都能使我血流加快晕头涨脑如临末日。每当宝玉为了黛玉疯癫犯痴,家人慌乱求医上下乱成一团时,我反而心下舒展替黛玉欣慰。当贾母等背着宝黛订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我悲愤绝望,觉得这等老太太是天下最坏最狠心的人,比黄世仁他妈还坏。当宝玉宝钗结婚礼乐声传到奄奄一息的黛玉房里,黛玉孤苦无助,悲中焚诗,更嘱下人期望魂归故里,最后气绝身亡香消玉殒……好家伙,当时感觉像是谁要了我的命似的,撕心裂肺,手脚冰凉。

这种感觉也只有那个年纪才能滋生,有足够的荷尔蒙足够的梦想空间和相当的社会禁锢。很傻很天真,但也弥足珍贵过期不候。

二看红楼:赶时髦

后来八十年代红学甚嚣尘上,红学研究文章铺天盖地,一个比一个声大,文学社会政治意义被拔得高到吓人。又听那谁谁说《红楼梦》最少要看三遍,不然就等于没看过。这下我这小资的外衣就有点穿不住了。算不上文学青年,内心还是很想当个文化人的。既然《红楼梦》被大家们当政治当历史当红宝书当圣经读,一片诚惶诚恐,我也跟风凑趣,又读了一遍。这次看的好像是自己买的三卷横排的版本。说实话,这次读得很没有意思,感想也不多,印象也不深。皆因为刻意造作,没趣找趣。

虽然还是时不时地被宝黛情事勾引着,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书中找寻封建社会的糟粕,封建大家庭破落的必然性,黛玉一个弱女子敢于蔑视封建科举官场的智慧和勇气,宝钗心甘情愿地维护腐朽封建礼教的嘴脸,市井百姓对于豪门大户的丑恶本质的揭露戳穿和鞭挞,曹雪芹没准也许可能的对于封建社会腐朽的失望和批判的初衷,高鹗可能也许大概的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弄巧成拙企图让封建社会苟延残喘的徒劳之举……

这架式,哪是看小说享受呐,简直就是一个没心没肺让主流意识牵着鼻子走的脑残啊!

再看红楼:自由散板

第三次看红楼,是这两年的事。前些年回国买回了一套上下两册的版本,心里感觉踏实了。我应该属于那种去荒岛只能带一本书,那就带《红楼梦》的人。可总是没机会流落荒岛……这些年看现代小说比较多,某天瞥见书架上被束之高阁的《红楼梦》,突然就怀念起了那种沉醉其中享受逍遥的踏实心境。于是就开始了这三读红楼。

这次书放在床头,只在睡前看一会。没有目标,没有期望,没有束缚,就是读一本小说而已。很多时候看到某处,感觉人物乱了,就往前翻看,反反复复,不急不忙。所以这次何止读一遍,两遍三遍也有了。同以往的狂风暴雨式的死磕和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曲解不同,很多细节和感受往往是在不慌不忙中才能注意到。

听到电影名字“金陵十三钗”后,就想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可怎么也拎不清到底是哪十二钗。这次看时,前后翻了几翻,知道这十二钗的出处主要是第五回,宝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可是脑子里还乱着。书中的主要年轻女性比十二个要多得多,一个“册”怎么放得下。细看,才注意到,书里说到了宝玉发现了十二钗的“正册”,应该是主子级别的女子,另外还有十二钗“副册”,应该是比丫环高比主子低的妾和亲戚类的人。还有一个所谓“又副册”里的十二人应该就是比较主要的丫环级别的人物了吧。可到底这三册十二钗都包括了谁,书里并没有具体名列。根据书中宝玉梦里看到的言词和《红楼梦》十二支词曲,正册的十二钗能猜出个大概。而副册和又副册的名单,单单从字面上,是找不出来的。既然是懒散读小说,就别那么认真了。反正想知道什么,上网随手既得,应有尽有。

十二钗正册里面有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对此有些不解。除了她“主子”的身分外,她对于书中的大部分情节没有什么重大影响。也许是因为巧姐的命运对整个家族的结局赋予了些理想的寓意,也或许因为老曹同学要凑够这三册十二钗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更多胡扯,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甜咪咪 回复 悄悄话 请听听蒋勋老师讲的《红楼梦》,很有意思。
ww2 回复 悄悄话 最近在youtube看了刘心武的红楼梦探佚,分析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又又副册.....的
排序,值得欣赏和品味。
萨兰乌2 回复 悄悄话 红楼梦中的《红楼梦》十二支词曲,以及“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小说整个重要人物命运的缩写,很有趣。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巧姐的命运是联系着刘姥姥和王熙凤娘家人,以及大观园败落后的情况,很有必要在十二钗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