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个人资料
正文

女王陛下,你的子民要用洋人的数学课本了!

(2017-08-29 09:55:32) 下一个

数学推进人类繁荣兴旺
—女王陛下,你的子民要用洋人的数学课本了!

3月14日在英国伦敦的书展上,《柯林斯学习》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署了翻译出版上海小学数学课本协议。《柯林斯学习》是世界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的英国分部,他们计划从今年9月起发行英文版上海小学数学课本,全套为36册供英国学生使用。

英国教育界决定釆用中国的小学数学课本意义非同寻常,在中英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前些日子,中国要为英国修核电站,网上传出了一个段子:“女王陛下,不好了,洋人要给咱修核电站了!”现在请允许我把该段子改写如下。

1876年,英国人决定强行修建从上海闸北到吴淞口的铁路,尽管清政府万般不情愿,但弱国无外交,也无可奈何。当时中国的官员是这样向慈禧汇报的:“老佛爷,英国人来给咱们修铁路了!”

当时的大英帝国,世界第一强权。想当年,英国携坚船利炮,踹开无数国家的大门,殖民地遍布全球。那时的英国米字旗在全球各处骄傲地飘扬,人称日不落帝国,好不得意。

那时英国的女王,站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得意洋洋地喊道:“舰炮在手,天下我有!”于是天下臣民齐声高呼:“女王陛下千秋万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一百多年如白马过隙,物换星移、人事全非!时间到了2016年9月15日。年迈的女王老眼昏花地坐在白金汉宫的夕阳下,坐下的首相大臣低头汇报工作:“女王陛下,洋人要给咱修核电站了!”

女王猛然站起来,怒道:“混账,咱大英的核电品牌不是响当当的吗?什么时候轮到洋人给咱修核电站。”

首相大臣低声说道:“女王陛下,那都是过去了事了。咱大英的核电败得连家底都没了。现在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不让洋人修核电站,全国电力缺口无法填补,您老只能再用蜡烛了。”女王听了,沉默良久。

没过几月,2017年3月14日,英国决定全套翻译上海小学数学课本供英国学生使用。大臣向女王汇报工作:“女王陛下,你的子民要用洋人的数学课本了!”女王听了,一声长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报告,中国大陆(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省)在数学成绩的世界排名中位列第五[1]。该报告显示,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中华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是数学优秀生。相比之下,英国在排名单上列于第27位,尽管在阅读和科学方面表现更好。

数学成绩的低劣引起了英国教育家的关注,他们希望看到他们的排名能提高到与中国齐名。 2014年,英国国家数学教学卓越中心(NCETM)与上海教育机构合作,在一小部分英国学校中实施亚洲风格的教学。到2016年,英国教育部已经拨款5,030万美元资助,在8,000所小学实施数学教学改革。

英国教育部的新闻稿说,新计划将重点关注“孩子们作为一个班级接受集体的教学,加强对数学结构的深刻理解”。根据这种方法,每节课都集中于一个数学概念,反复讲解和练习,直到每个学生都有深入的理解。这种教育改革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培训教师,让他们接受和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法。

强化数学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使用高质量的教科书。到目前为止,NCETM依靠中文教科书来培训英国教师,但最近出版巨头哈珀科林斯(HarperCollins)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之间的合作将让英国学生也能使用这些教材。

“据我所知,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为中国学生制定的教科书将按原文精确翻译后出版并出售给英国学校使用。”《柯林斯学习》的常务董事柯林斯·休斯对中国日报的一份声明中如是说。

在过去几年中,将中国教科书纳入英国学校的想法在英国越来越受欢迎。英国学校改革部长尼克·吉布特别声明,他认为国际教科书是提高教育标准的关键。他在2014年出版商协会会议上说:“在这个国家,教科书根本不符合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标准,导致资源设计不当,破坏和降低了良好的教学工作。”在同一会议上,他也引用了英国教育专家Tim Oates的研究,他认为教科书而不是教师要对英国教育标准的下降负责。

但其他一些专家对英国学校采用中文教科书有所保留,认为这可能会损害英国教育的许多积极方面。圣马可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的教授路特·梅特森(Ruth Merttens)在“卫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刀切的方法不可能改善儿童的学习。 “更糟糕的是,它破坏了我们的文化和遗产中更重要的特点,它会伤害学生的创造力。”

还有一些人担心,英国的教育制度缺乏应对中国严格的课程教学的能力。例如在上海,许多学生除了在星期六参加私人辅导课之外,还可以承受平时10至12小时的课时。虽然世界各地的普通学生每周花费约5小时的家庭作业,但上海学生每周花费近14个小时完成作业。这个过程大部分是为了通过大学入学考试或“高考”。

英国翻译出版上海小学数学课本供英国学生使用具有划时代意义。国民的数学教育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怎么样强调都不为过。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因为数学激励人们蓬勃向上,数学推进人类繁荣兴旺(human flourishing)[2]。

幸福的生活必须是蓬勃向上、繁荣兴旺的生活。对于繁荣兴旺古希腊人有一个词:eudaimonia,他们认为这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集合。在希伯来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词:shalom,用作问候语。沙洛姆有时被译为“和平”,但这个词有着更为丰富的背景。向某人说“沙洛姆”是希望他蓬勃发展,生活美好。在阿拉伯语也有一个相关的词:salaam。

亚里士多德讨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人类的繁荣兴旺?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获得繁荣兴旺是通过行使美德。希腊的美德概念是“卓越的品格,导致卓越的行为”。这里的美德不仅仅是道德的概念,勇气和智慧也是美德。

数学的学习和实践能培养内心深处的美德,从而促进人们蓬勃向上。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数学熏染陶冶出来的美德将为你一生服务,助你终生繁荣兴旺。

数学是通过实施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来培养美德的:

人的第一个需求是玩乐。许多智力游戏和棋牌娱乐都与数学有关,数学甚至产生了“趣味数学”(recreational mathematics)这样一个分支,这在其它学科是极为少见的。在求解数学难题时,我们培养了好奇性,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锻炼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二个需求是爱美之心。数学总是要求对命题作出最简约明确的定义和描述,对于定理的证明不仅要求正确完整、无懈可击,还特别强调证明的简练和优雅,追求完美和对称。学习数学使我们获得追求卓越的美德。

第三个需求是寻找真理。数学训练人们用严格的思维,从原始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演对各种定论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定。在数学证明过程中人们学会谨慎严密的思考习惯,明白每个定理都有其存在的条件和它适用的范围。隨着真理探索的深入,人们懂得越多,方才发觉自已的幼稚无知。

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说过: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数学的确能让人谦虚谨慎。

第四个需求是追求正义。在西方国家中,特别在像美国这样的多人种移民国家里,数学界中的人种和性别的分布的失衡非常严重。数学能让人兴旺发达,如果数学只为某些人种和少数阶层的人掌握,那么社会上兴旺发达的只可能是一部人,而社会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就无法繁荣兴旺,最终也无人得以繁荣兴旺。这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实际上是同一个道理。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首先实施有教无类,对人群实行全覆盖,数学课堂上一个孩子也不能少。数学的普及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和技巧,更是提升追求公平正义的道德情操。

第五个需求是爱和被爱。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差别,实施数学教学的普及化、全民化一定会有各种困难。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超常的爱心和责任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是提高整体数学水平的关键。对于一些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有特别的照顾,也要引导优秀的学生帮助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要让每个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感到温暖看到光明。

爱是人类最大的需求。爱和被爱是人类繁荣兴旺的最高标志。因为它服务于其他需求——玩乐、爱美、寻找真理,追求正义——而且也被他们所服务的。

数学的知识和技巧有益于所有人,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但这决不是学习数学的全部理由,更不是最重要的理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趣味游戏培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感受数学语言的简练和优美中追求人生的卓越完美;通过寻找真理学会谦虚谨慎;在追求正义中提升道德情操;在爱与被爱中形成团队共同进步。只有数学才能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使我们成为即有理性又充满爱心的一个大写的人。

数学让人们蓬勃向上,数学推进人类繁荣兴旺。数学水平每况日下的社会,又能有什么民主和正义?美国去年的总统大选就是一个最好的反例。

这几十年来中国迅速现代化与中国的教育特别是数学教学的成功是严格同步和完全正相关的。短短的一百多年,中英两国的数学教学的前后对比太具戏剧性了,我想我们的前人无论如何不会猜到有今日之结局。一百多年前中国是一无所有,再看看今天中国自己的数学教师队伍和成套的数学教材,这个结局来之太不易了,世界历史上没有一个贫穷的人口大国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牺牲换来的,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持续奋斗发展的过程,值得全体中国人为之自豪。

[1]https://nces.ed.gov/pubs2017/2017048.pdf p.31

[2]数学推进人类繁荣兴旺(human flourishing)这个观点出自美国数学学会卸任主席弗郎西斯·苏(Francis Su)。他也是位华人,他有许多的故事,我有机会将另作一文以飨读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