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看天地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失传的宝典

(2019-04-13 20:32:14) 下一个

 

一个偶然的机会,惊喜交加地看到一失传了几十年的水稻高产的典籍,惊的是这种当年让鬼神失色的高科技居然又重现江湖,喜的是这种国宝级别的秘器还留在国人手中。

记得几年前跟一国内团去越南旅游,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从芒街向着河内蹦蹦跳跳地行驶着,那个很机灵的越南导游不失时机地给颠得七荤八素的团员戴高帽子,说要好好学中国的经验,“要致富,先修路”。果然车上的大叔大妈的先富起来的自豪感让人撩了起来,减少了不少原先要维权的意愿。我还好,让车颠得瞌睡都没了。心里琢磨这国家富裕起来的秘密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泄漏给越南鬼子啦。再细想想,这恐怕是中国人蒙这些在战场上交过手的“同志加兄弟”的偷樑换柱之计吧。现在的中国人致富多半不是靠修路的,其中的诀窍手法让人眼花缭乱,等闲之辈,像我这种土包子,真没法窥知其中套路。虽说越南人也够鬼的,我很怀疑他们能悟出其中奥秘。

几天前看到上面那本宝典,总算放心了,真正的国家发展机密其实还在原产地。那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在鼓捣的带“特色”的专门技术了,“水稻亩产7万斤”是什么境界?我数学比较次,掰着手指算了好几遍,发现就是实数后要加四个零。就是说那地里长起来的就不是庄稼而是财富了,别说个人,国家的GDP都能滋滋地冒着青烟往上涨,难怪当时的领袖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的粮食吃不完怎么办?”这和现在的年轻人听说那时会有饿殍就当是天方夜谭是同出一辙。估计这宝典恐怕后来还真是失传了,听说前些年一个工程院院士花了十几年搞了堪比诺贝尔奖水平的杂交水稻研究,那也仅仅是亩产2千多斤产量而已。

我想这回拿到这个国之重器可不能轻易外传。只要想想,从前那种“葵花宝典”“九阴真经”之类的武林秘籍都能让江湖上的好汉追到天涯海角还要在枪棍上拼个死活。其实那手脚功夫即使让人学了,顶多也就在江湖上多放倒几个小混混,多喝两杯不用付钱的高粱酒而已。可这本致富秘诀让人知道依然存世的话,那可是天下英雄豪强加上“国外敌对势力”都要来问津的光景,弄不好这书的主人分期付款买下来的小房子没准能让人给趟平了。

这很让人有杞人之忧的。这本秘籍搁书架上肯定是不合适的,塞床底也不行的,听说现在银行保险柜也老让人惦记,隔三岔五的就有那种警匪电影开保险柜桥段重演一下。天天带身边吧,好像也靠不住。从前刚开始“插洋队”的时候,老听见有同学给资本家扛完活夜里回家让人堵着要买路钱,那些绿林中人都悟到些中国门道,拿刀子比划让人脱袜子,而且多半能从中收获到带点味的通货。一老朋友很贴心地提议,找个警察叔叔问问。还真没想到这招,这像一首老歌唱的:朋友(情人)还是老的好。不过真要向警察说明出处也不容易,万一他们把这秘籍归类作“谣言”,或者因不知道这宝典的历史出处而扣一“寻衅滋事”,很有可能会被发“训诫书”的。唉,真伤脑筋。

心里盘算着退休了,找着这宝典秘籍的主人,花点钱瞜上两眼应该是可以的,也许能悟上若干门道。我倒没想着发横财,地是买不起了,再说也不想像以前的地主富农那样重蹈被人抄家清门的风险,但可以佃上几亩地当自耕农,照葫芦画瓢地种点能亩产几万斤的水稻。这辈子都没当过富人,好歹尝尝致富的味道。有朋友听我这么财迷就乐了,有不带修饰语的直接问:“没喝高?”我有点心虚,张了张口还是没敢用《史记》那句掷地有声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回他们。顺带说说,有个一言九鼎的人把那句子中的一个字按偏旁念成别的音,别跟着错。

这帮哥们乐归乐,好像觉得有点靠谱,遂相嘱:“苟富贵,勿相忘。”也有的很有远见地提醒,那粮食肯定有富裕的,一定要添置点大的口袋装钱,还应再养几口猪羊和一群鸡,可以用来待客养仕。那时天天看着地里猛长的白米,过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日子,真美。不过我酒精过敏,再说,上哪儿弄点银两来开创这种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业呢?想想这梦恐怕作得有点尴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看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喜清静' 的评论 : 那地方说谎言才有人信,说真话让人讨厌,弄不好还有大牢伺候。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你这是在哪儿淘换出来的。谎言的见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