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喜乐

人 若 賺 得 全 世 界 、 賠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 人 還 能 拿 甚 麼 換 生 命 呢 。
个人资料
Lilac200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青春期的感情管理

(2015-02-18 08:07:50) 下一个

ZT

by 五星红旗永不落




美国的社会跟中国还有些不一样。美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社会特点,偏男性化一些。中国是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社交性社会,特征偏女性化一些。

那么在中国的孩子被欺负了呢,就通过他个人的社交关系网,找谁谁谁来帮他出头。与此同时,总有一些社会关系比较广泛,社交非常活跃的人,通过帮人打抱不平,扩大他/她的社交范围。如果你上网搜一下,中国社会里的中学生bully,会发现是一群人围着一个人欺负,而且女孩子当中比较多。

举个例子,上面那个视频里,有一个长的挺漂亮的金发小姑娘说自己曾经在学校里有男孩子嘲笑她说‘身体像一个8岁的boy’就因为一句话回家就哭了半天。

其他的孩子,也都经历过某种程度上的是verbal的羞辱和否定。

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比方说,讲一个女孩子的身体像一个年龄比她小的小男孩,说一个男孩子长得矮,gay(行为举止不像个男人),说亚裔一些种族攻击性的话。

这些bully的侧重点都是针对所欺负对象的个人价值的否定,这在崇尚个人价值的美国,这是最大的羞辱。而欺负人的那个,通过贬低和否定他人,来显示他/她自身的个人power,突显其个人价值。

事实上,达尔文早就在他的发现中描述了在同一物种当中,同性之间的竞争,与异性之间竞争关系。所以说,bully不仅存在于同性,异性之间的bully事 实上也是很普遍的。另外一些生物学教观察到,在人类的近亲,大猩猩群落里,当在迁徙的途中,遭遇另一群同类,或者说另一个群落闯入他们的地盘,雄性(男 性)会主动对另一个群落中比较年长的雌性(女性)身体上的攻击。而在同一群落中,年轻的、地位低的雄性,会主动对地位高的雄性身边的配偶的身体攻击。

而处于生存,有时候食物短缺的时候,有后代的雌性/女性,由于抚养她自己后代的需要,对雄性/男性则表现的更具主动攻击性。因为当食物短缺的时候,雄性/男性的存在,消耗了大量的生存所必须的食物,客观上争夺了女性抚养自己后代所需要的食物。

所以说,在人类当中,跨性别的bully也是很常见的。男孩子会bully女孩子,而有时候女孩子也会bully男孩子。但是后者的频率相对偏少,暴力的倾向相对较低。

如果你相信达尔文的话,那么bully事实上就是一种进化,与竞争的产物。而且,bully是一种行为。bully有很多很多种方式,主要是表达‘我比你 有力量’,这样一个message。轻度的是语言上的,中度是damage an object which attach to the target of bully,这WXC那个孩子的例子中,就是他的汽车。他所开的汽车,是一件与他attached的object。再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话,就是更强烈 的bully了。

所以,这个时候那个男孩子一定要反击。哪怕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在倒车的时候,与对方碰一下,发生一下刮蹭,都是一种反抗的行为。我上面强调了,bully是一种很宽泛的攻击他人的行为。而反击和反抗,也是非常宽泛的行为。

而最糟糕的是,美国是个崇拜个人价值的社会,一个人被别人欺负了,一旦传出去,被周围的人所知道的话,比在中国这样崇拜集体的社会,更容易感到羞耻。因此 来说,在美国处理青少年凌霸,要比在中国处理同样问题更棘手和复杂。反倒是中国这样的崇拜集体价值的社会,是建立在压制个人价值的基础上的,当某个人被凌 霸以后,可以通过公布于众,使用舆论软暴力,或者集体暴力这样的工具,去反击、伤害与惩罚那个凌霸者。

老中出国以后,很少意识到中美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不同。在处理美国社会当中所发生的事情的时候,缺乏有效的,符合美国社会特点的手段。中国或者亚裔的父 母,很少在教育当中向自己的孩子灌输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你们养的是美国人,得用与美国社会所兼容特点的方式和方法去养。一定程度加强灌输个人价值崇拜, 多表扬孩子的个人价值实现,鼓励孩子在学校和校外交友,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如果让美国社会去教移民的孩子,某种程度上会导致移民孩子的自卑,而产生:“为什么这些不是我的父母教我的?”或者“说为什么我没有一个美国人的爹或者 妈,要我独自去这么努力,这么艰难的去适应美国的社会” 这样自暴自弃的想法。因此就解释了为什么第一代亚裔移民的小孩,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原因。
而问题是,90年代以前,大部分的中国,或者亚裔的移民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多是因为经济原因,移民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又多是理科,或者工科类 型的人才,人文社会专业的人才,或者说对这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感兴趣的人,可以说极端匮乏。很少有去认真的花时间去思考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养小孩的问 题。这导致了第一代泛亚裔移民的小孩,与美国社会非常的不兼容。

而西方妇女,因为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高,经济上的压力相对较小,而且离开西方社会环境的西方女性,大部分都不是理科生,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比较多。有兴趣的话,你可以google一下third culture kid,FYI '3CK or TCK'。

如果稍微留心观察一下WXC外嫁论坛里,有不少关于融入美国社会所遇到障碍的话题与讨论。
而事实上,要是去观察另一面,也就是嫁到中国,生活在中国社会环境的美国女人,(尽管这个人群非常的小众,但这个群体却是存在哟),你会发现她们也经历同 样的,感到非常难以克服的文化障碍。美国女人在第一次过年的时候,饭桌上被问起什么时候要孩子,会真的脸红的。第一,她们是真的不知如何应对;第二,这 在重视个人隐私保护的个人价值崇拜的社会,是不拿这种涉及个人隐私话题公开讨论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一个是集体价值崇拜的社会,强调社会关系网络,更带有女性化色彩的社会。另一个是个人价值崇拜的社会,强调个人价值实现和个人隐私保护,男性化色彩偏重的社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