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1960 的随想随写

开个博客是个不错的主意,随意写下的文字能保存下来。碰到对脾气的人也能交流,唠唠嗑。
个人资料
coach1960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见到的蒙古族的教育观

(2015-12-13 11:50:45) 下一个

写这个议题多少有些心虚,因为见识有限。但细细一想,城里比我有资格写的人也不会多,就写写我见到的吧。

我生长的草原钢城,文革前最优秀的那几所小学中学,都包括有蒙古族中小学,简称“蒙小”或者“蒙中”。由于政府的民族政策,蒙小蒙中的校舍设施,师资配备等等都好过一般学校。我父母把我两个哥哥都送进了蒙族小学,希望他们能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好品质,语言,文化等等。

蒙校开办当初,设有蒙汉两种班级,但是却受到蒙古族人自己的抵制。公司和市委机关里的一些蒙古族干部职工,不同意自己的孩子进入蒙族班。他们认为这样做会得到太多的“照顾”,降低教学质量,学不到真东西。这种认识和做法,在新疆,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以想象的。

最后的结果是,只有蒙族小学有象征性的蒙语班,目的是为真正牧区旗县来的蒙古族学生作为过度之用。我两个哥哥只懂那么几句蒙语,和我相差无几。在中学里的汉族与蒙古族学生就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人们不可能分辩出谁是蒙族,谁是汉族。

我到牧区插队时,吃了一惊。大队里的几个蒙族青年,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倒是把我们大队里的几位“知识青年”比的灰头土脸。印象最深的是,有个蒙族青年叫额儿登宝,蒙汉语兼通,常在自治区日报上发表诗歌。高考前他还给我们的一个女知青补习数学。

除了队里有几个从前的伪蒙满军官小头目,读过书,有见识这个因素外,蒙族比较看重教育是个不争的事实。

我二哥无意中娶了一个蒙族学霸老婆,也就是我二嫂。汉族姓氏为崔,我侄儿自然有汉蒙两个名字,蒙族名字叫巴特尔。小侄儿从小聪明过人,虽然现在国内的中小学功课极为繁重,但他并不感觉很吃力,篮球,乐器都玩的都不错。

小侄儿的爷爷(我爸)很是开通,常常说,学业用80%的精力就可以了,年轻人的成长还需其它体验。小侄儿的姥爷(嫂子她爸),骑兵出身,性格直率,眼睛一瞪,“不拿好成绩,别登我的门!”。

少数民族考生的大学录取分数线,可以有一些照顾(10分还是20分记不清了)。小侄的姥爷很是反对,认为这种照顾政策反倒是害了少数民族。有意思的是,几年前小侄儿被北京一所牛校机械系录取时,还真用到了这关键的“民族加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SnowFallingOnWater 回复 悄悄话 我还没遇到过蒙古族的人,不过有个好朋友在那里住过,据说那边人都很热情仗义,希望有机会可以去那里看看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orkforwal' 的评论 : 哈,那你这辈子大概看不到:))
workforwal 回复 悄悄话 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乃中华民族基本民族,希望外蒙,内蒙能尽快统一!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蒙古人善良。
tea_fan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哈,啥叫无意中娶的呀,那是有意娶的好吗。
喜欢这个故事,问好教练哥!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教练好文。学习了。问好教练。
阳光照耀 回复 悄悄话 我曾经也认识一位蒙古女孩在上海,很善良真诚直爽,我很喜欢她!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arsonwang' 的评论 : 没有恭维你的意思,我倒是觉得你如果上了北大,学术上不见得会有很大不同,但人脉上也许遭遇不同的机会。。。发挥一下想象吧,哈哈。
warsonwang 回复 悄悄话 教练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妙在自然,贵在真诚。真心喜欢拜读。。。
warsonwang 回复 悄悄话 我好朋友也是蒙族人。很仗义,对汉族文化也很热爱。在中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被汉族文化吸引,潜心学习,甚至青出于蓝。当年忽必烈要像他们现在的后代一样也那么尊重异族文化,重视本土汉族知识分子,恐怕历史也会是另外一番面目。
少数民族高考沾光了,不过我没有用上。。。。加上那20分,也上不了北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