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1960 的随想随写

开个博客是个不错的主意,随意写下的文字能保存下来。碰到对脾气的人也能交流,唠唠嗑。
个人资料
coach1960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所看到的几十年来健身房(gym)的发展和普及

(2014-02-12 20:29:20) 下一个
我当运动员时的70年代底80年代初,力量练习房还属于运动队的专用设施,没听说和普通人有啥干系。几十年后,这力量练习房变成了社会上人人皆用,很多人须庚不可或缺的去处。健身房(gym)的普及发展是谁也没有料到的。如今,喜不喜欢运动的人也都能叫出几个器械名称来。
那时运动队的力量练习房极其简陋。几个杠铃架子,一排哑铃摆在一边儿。地上几块垫子,靠墙是一排立木(用圆木棒穿插的架子,身体可以悬垂),仅此而已。根本没有联合器械(universal equipment)这个概念。
84年我在国家现代五项队任教,每到力量和身体素质训练时,我总是想,若是有套组装好的设备放在那儿多好呀,那样会即安全,又省时,省事。没多久,机会就来了。
有天领队从机关开会回来说道,一个美国加州的运动器材公司给国家体委免费送来十几套联合力量练习器(universal
equipment),要求有兴趣的运动队派一个教练去参加培训,学习如何安装和使用。接着他说“我想这东西没太大用,况且我们也没地方放”。我一听赶忙说,有用,有用啊,我去学习,搬回来放在射击场房里好了。
一周后我去体委机关参加这个为期3天的培训班。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队,有几个是从东北冰雪训练基地来的哥们儿,晒的挺黑挺生猛。大家都在想,这些老美真能整,制造这些这么好的器材设备给我们免费使用,真够意思。
这家公司就叫Universal Equipment INC,健身器材业的鼻祖。老板创始人叫Harold Zinkin。Zinkin
是30年代美国加州著名的举重及健美运动员,获得了1941年的首届加州先生Mr California和1945年全美健美锦标赛Mr America Contest的第二名。
Zinkin先生在洛杉矶地区运营几个健身房。实践中,Zinkin迫切地感到,一种由金属框架预先固定好,重量可随意调整,用轨道或钢绳牵引,拉动杠杆或握柄即可练习的设备是多么的必要啊。除方便外,最大的好处在于安全。人们不用再担心搬动活动重物会造成的伤害,老弱妇幼皆可健身了。产品研发成功,1963年Universal Equipment 大规模生产后,使美国的健身房遍地开花成为了可能。
这次来中国负责培训我们的专家叫Mike,曾是一个皮划艇运动员出身,阳光帅气,能说会道。我和一个体操教练是这帮受培训教练中初懂英语的两个人。Mike要求我俩围着他转。产品介绍和文化,生活方式的鼓吹过后,第二天就开始进行设备的组装及保养使用。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在篮球馆内开箱组装设备,这些教练们都是聪明人,上手很快。上午就装好了7,8套。没料到,下午一开始就进行不下去了。
随设备来的有2个工具箱,里面的大小几把螺丝刀。螺丝刀的透明树脂柄里面,镶嵌着一个比基尼女郎。下午开始工作时这些工具就无翼而飞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这个Mike很圆滑的,连说没事没事,派人赶紧买来工具接着干。培训班按时圆满结束。
也许你每天都泡Gym,你可能膀阔腰细,有什么傲人的八块六块儿的。仅仅30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还生活在懵然中。我们可以从这健身房的变迁中,看出人们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1980年代的Universal Equipment

2010年代的产品没有很多变化,但人们的理念及生活方式变化巨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Quarx 回复 悄悄话 yes, exactly.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哪有什么运动器材,... everywhere is 是非常简陋!!

仅仅30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还生活在懵然中!!! agree!
CatinGrey 回复 悄悄话 很有趣的博文!的确,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哪有什么运动器材,普通人要锻炼就是跑步和打篮球和乒乓球,而且球场都是非常简陋的。但仅仅10年之后也就是90年代初,就有了最简单的Gym。记得我那时在广州做美商公司的白领,看到有GYM,一是好奇,二是那时工作亚历山大,自己花钱参加过一个Gym,具体有什么都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运动器材不是很多,可以游泳。现在想想有点遥远也是蛮有意思的。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石假装' 的评论 :
文章写的仓促有些细节没说清楚。1.工具是跟设备一起的,已经是所属运动队的了。2.螺丝刀的有机玻璃握柄上印有公司商标及穿比基尼女人的像,非常好看,大家怕最后那不到这些工具具提前收起来了:))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那些健身器械真的很科学,对预防肌体衰退大有好处。日本的Gym白天是妇女和老人,晚上是上班族,小教练们很热心。
说到安装工具不翼而飞,我也遇到过尴尬场面。80年代日本一个什么组织跟北京某小学搞一项什么活动,做手工。日本带来的孩子用的小剪子,小而灵巧,能防止孩子剪到自己的手。我和另外两个老师去作翻译,其中一个女老师把小剪子藏到自己兜里,还冲着我说“给我孩子带回去”。活动结束时,老师检查工具数量,差一把剪子,找不到谁也不能出去。因为我知道那个偷剪子的就在我身边,可是谁都不会想到大学老师会偷。那天僵持了很长时间,太难为情了。那女老师是工农兵学员,军人妻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