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夜宿雷马根

(2015-01-30 15:19:00) 下一个
火车驶过科隆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城市的灯火,在车窗上变换着。科隆大教堂的双塔,高耸在夜空中,散射着明亮, 柔和的光芒。莱茵河水,泛着粼粼波光,从城中心缓缓流过。火车在有节奏的震动声中,沿河岸逆流而上,慢慢地把夜色中的城市抛在了后边。
 
这是个九月的星期五,车上的人们,带着倦容,也带着周末来临的一丝放松,有的在轻声谈笑,有的在闭目养神。因是短途的区间车,不时有上下车的短暂躁动。渐渐地,车厢里越来越空了。
 
我们一家三人,坐在一节可放自行车的车厢里。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科隆约60公里的小城雷马根(Remagen)。我们将在那里停留一晚,第二天,顺流而下,做一次沿莱茵河的骑行之旅。
 
车窗外,不时有市镇的灯火闪过,我的思绪回到了昨天晚上,想到预订旅馆的事,内心突然闪过一丝不安。
 

蹊跷的预订电话
 
这次周末出行,真算得上“说走就走”。出发是下班、放学后的下午,三人携自行车,坐400公里的火车。旅馆的预订,也是头一天晚上“速成”的。
 
从网上看,这家名为“Koch”的家庭旅馆。位于莱茵河右岸的山坡上,房间宽敞,有“无敌”河景,每人每晚带早餐只要22欧元,性价比十分诱人。我拨通了电话,接话人是位女士,自报姓名说:“鲁兰特“,声音听着有些苍老、孱弱。
 
听了我的预订请求,她说:“空房间有。可您说夜里10点多到雷马根,到时可就没有轮渡了!”
 
我一愣,城区间竟然没有一座桥相连? 听我在电话里停顿,鲁兰特女士补充说,”除非您去绕行,在林兹有一个24小时的渡口,不过,要多走十几公里!“ ,我同意说,那只能那样了。
 
放下电话,我突然想到,鲁兰特女士竟然没问我的名字。也许,对这家旅馆,这不是问题?!我有点疑惑,却没有细想。
 
 
夜半山村
 
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地图,发现旅馆的所在地,是一个叫艾伯尔(Erpel)的小村,仅有两千居民。艾伯尔与雷马根隔河相望,却互不隶属。我灵机一动,查了一下,发现从科隆,沿莱茵河右岸,有直通艾伯尔的火车。既然如此,省时省力,何乐不为。
 
火车在小站“抛下“我们,很快就消失在夜幕里了。山村重归宁静,我们走出车站,自行车上的车灯,发着幽幽的蓝光,在暗夜的小街上,十分显眼。村子的中心广场上,有人在露天酒吧喝酒、聊天,向他们问路,一个友好的中年人,放下手中的酒杯,说,我带你们去吧。
 
待找到旅馆,已近夜里十一点了。
 
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宅院,家庭旅馆面朝莱茵河,墙上,“Pension Koch” 的字体在路灯下依稀可辨,每个窗台下面是一簇簇的天竺葵花。院子里,背靠山坡还另有一栋建筑,大概是主人的私人住宅。我们到达时,房子里透着桔黄的灯光。
 
我按响了旅馆的门铃,没人开门,又试了几次,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走到里面的住宅门前,在标着”鲁兰特“字样的门铃上,反复按了几次,和旅馆一样,里面听不到任何人走动的声音。我有些着急,打通了旅馆的电话,尽管从外面能听到电话的振铃声,却无人接听。
 
在这半夜三更的陌生山村,一时我们都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奇怪的鲁兰特女士
 
环顾四周,看到远处有一个饭店,我说,咱们去那里问问吧。走进饭店,工作人员在做清扫,看来要打烊了。听我们说明了来意,老板模样的中年人,拿过电话,不假思索地拨出了一个号码,把话筒递给我,说,这是旅馆的电话。可惜,像刚才一样,还是无人接听,老板听了一下,摇摇头,也觉得不可思议。
 
我说,”鲁兰特女士不会出门了吧?也许出去吃饭了?“
他摇头,“不可能,她和老母亲住在一起,老人都102岁了!“
 
我问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旅馆,他说,有,但要走出去很远,他描述了一下旅馆的位置,最后说,“你们最好再去鲁兰特女士那试试,她肯定在家!”
 
我们谢过好心的饭店老板,又走回家庭旅馆。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老人,在开后面房子的门。我连忙跑过去,小声问道,“您是鲁兰特女士吗?“,她点头,我说明了原委。她对我昨天打电话预订的事,未置一言。转身带着我们,把自行车放到大露台上的玻璃房子里。莱茵河上的灯火,从这里可以尽收眼底,这瞬间的一瞥,让人印象深刻! 
 
她默默打开旅馆的门,安排我们住宿。灯光下,我才看清 了鲁兰特女士的样子,她应该有七十岁了,个子矮矮的、很结实的样子,满是皱纹的脸上,不怒、不威、不温、不火,让人很难看出她的真实情绪。
 
这是一套单元房,她分配给我们两个宽大的睡房,另外一个房间,我以为是起居室,贸然推了一下门,惊见一位老太坐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机,不知是睡着了,还是过于聚精会神,她对开门的响动,没有任何反应。我想到了102岁老人的事,连忙退了出来。
 
我们的房间宽敞、洁净,但在洗手池的上面,有一个用过的刷牙杯!
 
我突然掠过一个念头,”鲁兰特女士是不是有点失忆?!“
 
 
雷马根大桥
 
一切安顿下来,已经很晚了,但我还是不能立刻入睡,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在雷马根和艾伯尔之间的莱茵河上,还真有过一座桥:鲁登道夫大桥(Ludendorff Brücke),这是座在二战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的大桥,1969年还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因为电影的名字 - 雷马根大桥 (The Bridge at Remagen )- ,其本名却被人们逐渐忘掉了。
 
1945年,盟军从西面向德国腹地节节推进,逐渐推倒了莱茵河一线,希特勒命令炸毁莱茵河上的全部桥梁。待盟军的先遣部队3月7日到达雷马根后,惊喜地发现,鲁登道夫大桥还完好无损,而此时,德军正在紧锣密鼓地为爆破做准备。由于装药量不足,再加上盟军进攻的干扰,大桥虽经两次爆破,却未被炸毁,最终被盟军占领。

这座桥,成了莱茵河上,唯一未被破坏的桥梁。之后十天,共有几万盟军和辎重通过此桥越过了莱茵河,大大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后来艾森豪威尔将军评价说:“该桥的价值如金“。
 
希特勒对此大为震怒,认为有内奸,下令枪毙了四位军官,并命令对大桥反复争夺,甚至还动用了V2火箭对大桥进行了轰炸。
 
10天后,严重受损的大桥,突然轰然坍塌,当时28名维护大桥的美军工兵,葬身莱茵河。
 
 
第二天早晨,我早早起来,从家庭旅馆出来百十来米,就是大桥的遗址,这个小村,也是当年两军对垒时的德军驻地。我猜想,70年前这里的事,那位百岁老人,一定还记忆犹新吧。


1. 大桥残留的桥头堡



2. 在雷马根一侧的桥头堡,如今是一个和平博物馆,美、德两国国旗,在上面高高飘扬。
 


3. 桥头堡观察孔,让人浮想联翩..
 
 

4. 1991年,当年交手的德,美老军人在桥边重聚,并刻字留言:This Time In Peace ..
 
 
 
吃完早餐,我们和鲁兰特女士告别,她难得地笑了笑,并祝我们骑行愉快。我们来到河边,坐上第一班轮渡,船舱内,艾伯尔村的女人们兴奋地交流着村里的新鲜事,不多的几个男人,在船舱外闷闷地抽着烟。


5. 我们和艾伯尔小村挥手告别
 


6. 从雷马根开始,经波恩,我们开始了两天的莱茵河骑行之旅。
 


-  完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goolie 回复 悄悄话 假装好!也谢你的一贯支持:)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第一张的黄花真是好陪衬,谢谢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