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樂園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
正文

永远的CANTON,三百张老照片(终极版)

(2018-03-17 09:25:23) 下一个

永远的CANTON,三百张老照片,带你梦回老广州!(终极版)

序言:您接下来看到的这条微信,照片之丰富,影像之罕见,解读之详细,超越了市面任何一本《广州老照片》的书籍!它将从清末外国人记录广州开始,至建国初期,展现有代表性的老广州影像。从古老的低矮古城,名胜古迹,到拆城建中西合璧的各类特色建筑,尽可能选取“标本映像”收录下文,罕见而珍贵。

清末民初的广州

清代《粤东省城图》

『最早的广州影像』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用银版照相机拍摄的广州景色,迄今发现由外国人拍摄广州最早的照片之一。

当年广州是青砖瓦片房子 很低矮

1870-1875年的广州花塔与古城风情

四周一片低矮的瓦房

 

清末的广州  房屋低矮

广州大北门

广州小北门

广州归德门

广州西门

『正西门的岗亭』广州“正西门”就是今天的“西门口”,这是1858年的照片,图中人物为英法联军的士兵,在岗亭前走过。

门楼上的岗亭比较大

应该具有居住功能

 

『越秀山山脚』这张照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拍摄的,拍摄点就在今天的越秀山体育场。

 

越秀山脚的另一角度

 

『大北门』又称正北门,位于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相交处(越秀山斜坡的门口),这里曾是广州北面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位于省城北部,旧时较为荒凉。1918年10月,民国拆城建马路,大北门被拆除。

1878年的大北门

 

大北门与清代广州人

行人通行于大北门

 

大北门外双山寺

后来改为义庄

『城东南角八角亭 』1878年的广州老城东南角八角楼,非常古朴。感谢网友提点:地点就在今日三角市附近的全球通大厦。

 

『宝岗夷人跑马场』位于今天的河南宝岗大道、宝岗球场一带。清代洋人在中国开展跑马“BOCAI”最早的地方,据说“输赢动计万金”。真想不到,宝岗球场一带原来还有这一段历史!

 

『广州万寿宫』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位于广州旧城文明门一带。每逢正月初一和皇帝、皇后的寿诞,广州的文武官员都要齐聚万寿宫朝拜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在皇帝驾崩或皇后逝世之时,所有官员亦须在万寿宫内相应的牌位前泣拜哀悼。官员途经万寿宫,都必须下马或下轿步行走过正门。

万寿宫颇有气势

堪称广州最有气派的殿宇

 

『广州将军府』明代中期为提督府行署。清顺治七年(1605年)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率领清兵攻入广州后,大兴土木,在这一块地方营建王府 。靖南王移师福建后,原靖王府便被平南王之子尚之孝占有。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决定在广州驻防八旗兵,并设置驻粤八旗将军统领。从此,昔日的靖南王府便被改名为将军衙门,又称广州将军府。上图两侧的将军府石狮子今日就摆在人民公园内,大家看看是不是。

 1871年的将军府内

小桥亭台诗情画意

将军府内的凉亭

『六榕寺花塔』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大火。北宋绍圣(公元1097年)重建。平面八角形,外九层、内十七层,楼阁式,高57.6米。自古以来都是标志性建筑。

广州将军府望花塔

『光塔』原名呼礼塔,波斯语音读作"邦克塔",据说因"邦"与"光"在粤语中音近,遂误称为"光塔"。因塔呈圆筒形,耸立珠江边,古时每晚塔顶高竖导航明灯而得名。另一说为塔表圆形灰饰,望之如光洁银笔,故名。寺院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相传由唐初来华的阿拉伯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主持,为当时侨居广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捐资所建。

清末时期的光塔

清末光塔与花塔相互对望

 

植物繁盛的光塔

 

『赤岗塔』广州现存的古塔之一,地处红砂岩山岗上,而得名赤岗塔。它兴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此塔为楼阁式青砖塔,平面为八角形,内膛八角直井式。外观9级,内分17层,高约50余米。是继琶洲塔、莲花塔之后修建的第三座“风水宝塔”。琶洲塔位于广州城东南40里,莲花塔位于城东南80里,赤岗塔则位于东南城下,构成“锁二江”“束海口”的“珠江三塔”,以聚“扶舆之气”。因此塔雄伟高耸,与东邻琶洲塔相呼应,成为珠江经广州出海口的风水双塔。

清末赤岗塔

『琶洲塔』广州现存的古塔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传说当年珠江中常有金鳌浮出,所以原称海鳌塔,故可能也有保佑学子高中的“独占鳌头”之意;又因建塔的山岗为两山相连如琵琶,故称为琶洲塔。

清代的琶洲塔

 

『广州全景』1868年外国摄影师登上越秀山观音阁一带的高地,俯瞰广州城。远处珠江帆影,近处古城楼房,六榕古塔矗立。广州清末古城景色就是这般。

『清代广东贡院』清代四大贡院之一,古代乡试、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当年占地范围很大:北起现今的中山路,南至文明路,东到越秀中路,西及龙虎墙。

 

『广府学宫』又称广州府学宫,学宫教育场所,岭南尊孔崇儒基地。地点在文明门内,即今日的市一宫、文德路小学、中山文献馆旧址、十三中的位置。

 

广府学宫棂星门

广府学宫前路与棂星门

『海山仙馆』清朝道光十年,富商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下,大兴土木修亭葺台,建成岭南第一名园,并提名为"海山仙馆"。至今,经过多年变迁,当年的风貌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旧照片感受一下旧貌。

海山仙馆的亭台楼阁

1871年的海山仙馆

『潘家祠堂(潘能敬堂)』位于今日广州河南同福路与南华路之间,为昔日世界首富潘振承的家宅。据记载,乾隆年间,潘振承在广州河南乌龙岗之西的一片河洲地开村立祠,建造极其豪华的潘氏家园“能敬堂”,定名龙溪乡,现在南华西的“能敬堂”东至风光旖旎的漱珠涌,北接悠悠珠江水,规模非常宏大、华丽气派,极尽奢华。

潘能敬堂附近景色

 

『伍家花园』位于广州河南漱珠涌之东(今同福路与南华路间),是18、19世纪十三行行商的首富伍秉鉴宅邸。伍家花园布局分为祠、园及原有景物等几个部分,其入口处称伍家祠道,至今犹存。通过伍家祠道进入园内,其北侧有土地祠,南侧依次排列荷塘、竹林,然后进入万松园,这些景色已难寻觅。

伍家花园内堂

『铜壶滴漏』行过今日北京路都会发现,在广百附近有这么一个“东西”的仿制品,其实这是我们的的骄傲之作,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由广州人冼运行、杜子盛等铸造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

民国时期《广州指南》的解读

 

『三元古庙』在广州市北郊三元里村内,是清初所建供奉北帝的庙宇。鸦片战争期间,英侵略军于1841年5月下旬侵入虎门,进犯广州,调遣船舰在广州西北郊增埗登陆,盘踞四方炮台为司令部。

 

『荔枝湾 文塔』建于清代,是一座民间风水塔,也是功名塔,寓意文运昌盛。据传,广东清代三位状元到此拜祭后上京赶考中魁。转文塔求文礼、求功名相当有讲究,主要经过许愿、求礼、转塔三道程序。文礼中包含葱、芹菜、粽、包子、笔等物品,“葱寓意聪明,芹菜就代表勤勤力力,粽和包子寓意‘包中’,笔则是鼓励孩童勤奋读书。

 

『麻石街』19世纪中期广州城内的街道麻石街与招牌,很有风情。在1843-1849年间,广州人民坚持反英军入城的斗争,迫使英国放弃入城的要求,街巷还是广州本土风情。

清末的麻石街

招牌也是一大特色

 

麻石老街与小贩

『观音山』就是今日的越秀山。当年山上有一座观音阁。观音阁最初又叫万善寺。相传:永乐年间的时候有一个叫花英的都指挥,有一次来到越秀山,进万善寺拜佛,感到寺庙太小,又在山林之中,一般人不易注意到,于是将此寺扩建,并改名为观音阁。相传观音有时会在每天早晨在观音阁的上空显灵,因而很多人慕名到观音山烧香拜佛,而且一定会赶大早,那时的越秀山总是天刚放亮时就已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可见,自古这个地方已很有灵气。

观音山上的观音阁

 

观音阁旁的粤秀奇峰牌坊

1890年的粤秀奇峰

这张照片那棵树、那些麻石墙

至今好像没怎么变

估计这是观音阁之山门牌坊

左边是山墙,步楼梯而上,可达观音阁

清代观音山

观音山与山脚

登上观音山的石阶梯

 

观音阁与镇海楼

从镇海楼上看观音阁

城墙与远处的象岗山拱极炮台

被拆的城墙与远处的镇海楼

『十三行商馆』据说这是1844年11拍摄,出处不详,但是如果照片是真的,这将会是“十三行”罕见的实景照片。

『柯拜船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了广州为通岸。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约翰.柯拜(苏格兰人J.J0HVC0VPER)受公派遣,任公司驻黄埔的代表,负责公司送入黄埔船 只的监修工作。柯拜到黄埔后,从当地的中国人手里租了几个泥船坞,雇用一批中国人从事修船业,很快便由1个监修变成1个工业资本家。为了扩大经营,他将船坞扩建为石船坞,后人称之为"柯拜船坞"。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1个造船坞,也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开端,近代企业。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黄埔地区人民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怒,曾烧毁了"柯拜船坞"。柯拜本人也被当地人民所虏,后来下落不明。

『镇海楼』又称为“五层楼”,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为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另一说法是他为了镇住这个地方的王气)。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今日是广州市博物馆所在。

清代的镇海楼

古城墙与镇海楼

清代 五层楼下被炮弹破坏的城墙

清代的镇海楼与大炮

民国时期登楼远望

广州市景色与远处珠江尽收眼底

珠江(广州人又叫“海”)

镇海楼前的红砂岩巨兽原貌

民国时期的镇海楼

民国时期 广州市市立博物馆

民国时期的镇海楼

楼上有“白日“标志

雾中如蜃楼一般

民国时期游人在镇海楼下留影

建国初期的镇海楼

『粤秀公园(越秀公园)』越秀山最早名为越王山,早在西汉南越国时,就是广州市民登临游憩胜地,自元朝以来均入历朝的“羊城八景”之列。但在清朝以前,这里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禁苑。1925年,广州市政府令工商局将粤秀山筹建为孙总理纪念园。1926年,广州市民自动发起公园游艺会,筹款建公园。同年12月,粤秀公园举行开放典礼,因“粤”通“越”,更名:越秀公园。

中山纪念碑与水塔

拍照机位估计是象岗山

越秀山启秀楼

粤秀公园运动场

 

民国时期越秀公园航拍

下面是运动场就是今日越秀山体育场前身

 

建国后的北秀桥

那时候的“划艇仔”

 

越秀山全景

拍摄位置极有可能在六榕塔

中间小尖顶的教堂今天还在

『白云山』明清时期已入选羊城八景,清末时有白云寺、双溪寺、能仁寺、弥勒寺等古寺及白山仙馆、明珠、百花冢等名胜古迹。民国时期,开建环山马路。据说在日占时期,白云山景点遭到彻底破坏,只剩下天南第一峰牌坊。

民国时期白云山环山马路

民国时期的白云山大门

白云山马路

那时候白云山的树木没现在茂盛

民国时期白云晚望

白云山能仁寺

白云山养正草庐

 

1916年4月4日 白云山植树的学生

『海珠岛』海珠石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羊城三石。清代在岛上筑有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此岛,用长钉在岛上的红棉树上作梯,窥视广州城内的清军布防情况。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州市设水警,在岛上设水巡总局。民国元年(1912年),警察第十二区署也设于此岛上。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程壁光率舰队南下广东,支持孙中山护法,任军政府海军总长,海军办事处设在海珠岛。民国七年(1918年)2月26日,海军总长程壁光在渡江靠近陆地码头时遭暗杀,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州市政府在此建海珠公园,东端建有程壁光铜像。海珠岛因珠江的泥沙冲积,逐渐与北岸靠近。民国十七年(1928年)曾辟为公园,当时离江岸已经很近了,有桥30米可通。1931年(民国二十年),广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岛划入填埋范围,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岩石,将海珠岛填埋为平地与北岸连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岛从此被埋于地下,与市区相连。

程壁光铜像

海珠公园大门

海珠公园内景

海珠公园内的喷水池

『越秀山水塔』又名观音山水塔,水塔于1931年3月1日奠基兴建,7月23日建成,次年4月1日启用。塔建于原观音山象岗炮台放午时炮旧址内,为钢制球形,高于地面有70米。塔高14.6米、内径12.2米,可容水1100多立方米,塔身为绿色油漆。建成后可向市区10层楼以上供水。

 

民国时期的观音山水塔下面还有广告

可见广州的商都地位

『中山纪念堂』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1929年1月动工,经陈济棠在经费上鼎力支持,终于1931年10月落成,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中山纪念碑望纪念堂

远处宫殿建筑是市府合署楼

航拍中山纪念堂

兴建时的纪念堂

很像一个巨型的塔

中山纪念像没放上去

日军投降协议在纪念堂签定

越秀山望纪念堂

纪念堂的落成

纪念堂落成典礼的牌楼

出席中山纪念堂开幕典礼人员在堂外大合影

纪念堂开幕当天的热闹情景

纪念堂开幕典礼

那时候大广场也种了葵树

越秀山百步梯看纪念堂

纪念堂与木棉王

建国后的中山纪念堂

 

『百步梯』由约498级石阶砌成,连接着中山纪念堂与中山纪念碑,是通往越秀山顶的登山之道。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更迭中,百步梯逐渐在一代又一代广州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俯腰登上,意在对中山先生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广州人健身好去处。

修筑中的百步梯

百步梯纪念碑在民国时期

也是广州重要的景点

『中山纪念碑』观音山(越秀山)山顶,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这个地方原为被战火破坏的观音阁旧地。当然,这个位置传说古时为“越王台”,南越王赵佗祭天的地方。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中轴线上,联成一体,气势雄伟,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民国时期的中山纪念碑

镇海楼拍纪念碑背后

右下是南越酒家

纪念碑与体育场

建国后纪念堂望越秀山

百步梯前有“四牌楼”的牌坊

纪念碑是电台发射站

 

 

『仲元图书馆』位于越秀山,纪念辛亥革命将领邓仲元而建。弱冠从戎,和陈炯明淡水起义,打败晚清提督秦炳直,吓得清官员弃城而逃,是光复惠州的功臣之一;领衔粤军第一师,威震全国,叶挺、蔡廷锴、蒋光鼐等著名将领均出自其门;斡旋于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为孙陈统一战线鞠躬尽瘁;遇刺后被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追赠为陆军上将。1927年由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提议创建,由建筑师杨锡宗设计,式样仿北京的文华殿,民国十八年(1929)奠基,次年建成。坐北朝南,大楼占地面积253平方米,总面积76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富丽典雅,具有民族特色。

岗上的仲元图书馆

航拍仲元纪念馆

 

民国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学习地方

『广州市政府大楼』陈济棠主政时期的民国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大楼位于广州市府前路。大楼于1929—1930年间公开征得包括香港、上海等地的设计图样10多份,经评委评定以广州著名建筑设计师林克明的设计为优,其后以此实施。原设计总面积38000多平方米,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由南生公司承造,1931年7月奠基,1934年10月落成。第二、三期工程因历史条件及资金不足而搁置下来。

民国时期广州市府合署楼景色

民国时期市府合署楼正面

侧面那棵大榕树至今还在

战斗状态的市府合署楼

堆满沙包与支架

市府合署楼前

中央公园的后门铁门

日军侵占广州

可以说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中央公园』广州最早的综合性公园,被誉为“广州市第一公园”,现人民公园。园址从隋朝起均为衙门官邸。元代为广东道肃政廉访使署,明朝为都指挥司署,并曾为南明绍武政权王宫,清代先后为平南王府和广东巡抚部院。1917年,孙中山倡议辟为公园,1918年建成,命名为“市立第一公园”。

民国初年的广州第一公园

民国时期的中央公园

漂亮的铁门上有四个圈


建国后的中央公园

清晰地看到圈内有“中央公园”四个字

公园的观音喷水池

喷水池四边有时代特色的“石柱灯”

公园内的石狮子

 

《广州指南》一书清晰地讲解石狮子来历

 

中央公园放声亭

中央公园网球场

中央公园无线电台

可见原大佛寺的大钟

后还见到第一公园的擷秀亭(已拆)

『海珠桥』海珠桥是中国第一座钢桥和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梁,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美国公司兴建、使用英国钢材,于1933年2月正式通车。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船只通过。落成时海珠桥题字的落款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1949年中孔在国民党撤退的时候炸毁。

海珠桥兴建前的模型

开合的海珠桥很有气势

海珠桥开通时的航拍照片

上方是河北   下方是河南

海珠桥底穿越而行

民国时期的海珠桥路面

民国时期夜色朦胧海珠桥

在海珠桥上向西远望

建国初期的海珠桥

重修后恢复旧貌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周恩来总理等伟人的足迹。

民国时期航拍沙面

气势非凡

另一角度的沙面航拍

1881年远望沙面建筑群

1879年的沙面岛埠头

1883年的沙面建筑与道路

西式栏杆相当豪华

沙面教堂与堤岸

上世纪80年代沙面教堂

 

1900s沙面租界瑞记洋行、怡和洋行及江面风帆

今天白天鹅宾馆一带

『旗昌洋行』(Russell & Co.)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美资公司,1818年由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米德镇(Middle Town)商人塞缪尔·罗素(Samul Russell)创办于广州。从事广州至波士顿之间的跨国贸易。早期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和鸦片,主要贸易伙伴是广州十三行富商伍秉鉴(1769年-1843年)。左后方远处依稀见到兴建中的法国教堂石室。

珠江西濠口河段 偏右的建筑是美商昌旗洋行

1868年 Floyd, W.P.拍摄

 

『白鹅潭』是珠江流经广州最宽和水位最深的河面,自古以来是广州对外通商的重要交通水道。清朝道光年间,白鹅潭一带有数千花艇聚集于此,热闹非常。花艇装饰清雅秀丽,船上莺歌燕舞,笙歌彻夜。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面沦为英、法租界,白鹅潭被侵略者控制,成为外国舰只避风停泊的港湾。

清末的白鹅潭

 

『珠江帆影』清末的珠江,千帆横渡,艇仔与大火船并行。疍家人水上人家的时代,也是一种历史。

 

1875年的珠江

1883年珠江

 

1883年的珠江

1883年珠江

1870s 法国教堂石室 

还在兴建中

1883年的珠江

可以清晰地看到石室与江边低矮建筑

也可以知道石室自古不直通珠江

珠江上的“金山号”轮船

1870年代 珠江边舢板停泊地

长洲岛黄埔船厂一带拍摄

远处依稀可见琶洲塔、赤岗塔

『花艇』是珠江与荔枝湾等广州河涌上行走的大型艇,千万不要以为是卖花的。其实,花艇是指一种养有艺妓以娱乐宾客的船艇。船舱比较宽敞,可以歌舞,为当时广州的特色。

停靠在荔枝湾的花艇

花艇内部极为豪华

『泮塘海口』“海口”其实就是泮塘与珠江交接的地方。当年珠江叫做“海”。岸边,叫做“海皮”;坐渡轮过江叫做“过海”。

『波楼与波台』位于滨江西路洲头咀。鸦片战争后,粤海关由英国人掌权,英国人在此设粤海关办公点,建有一座西式洋楼(波楼)和一座铁塔(波台)。此塔占地面积30多平方米,高33米,上有测风设备,台风将至即挂风球(俗称波ball),故人称“波台”。于塔上可望到白天鹅潭一带船舶往来,据说当时用高倍度望远镜还可眺望到虎门,故此地有“海天四望”之称。波楼与波台尚存。

『海珠岛』海珠石与浮丘石、海印石并称羊城三石。清代在岛上筑有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占领此岛,用长钉在岛上的红棉树上作梯,窥视广州城内的清军布防情况。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州市设水警,在岛上设水巡总局。民国元年(1912年),警察第十二区署也设于此岛上。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程壁光率舰队南下广东,支持孙中山护法,任军政府海军总长,海军办事处设在海珠岛。民国七年(1918年)2月26日,海军总长程壁光在渡江靠近陆地码头时遭暗杀,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州市政府在此建海珠公园,东端建有程壁光铜像。海珠岛因珠江的泥沙冲积,逐渐与北岸靠近。民国十七年(1928年)曾辟为公园,当时离江岸已经很近了,有桥30米可通。1931年(民国二十年),广州修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海珠岛划入填埋范围,并炸去露出地面的岩石,将海珠岛填埋为平地与北岸连成一片,并在上面修路建楼宇,海珠岛从此被埋于地下,与市区相连。

1878年的海珠岛

清末的海珠岛

程壁光铜像

海珠公园大门

海珠公园内景

海珠公园内的喷水池

『车歪炮台』在芳村东塱大黄滘口,珠江河面的沙洲岛,是清代广州的护城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炮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扼守珠江要道, 在抵御英国军舰入侵广州中起到过战斗堡垒的作用。车歪炮台是广州市唯一保持得比较完整的鸦片战争时期的古炮台。

车歪炮台的古塔与城墙

1878年的车歪炮台

『越秀桥』位于今日的越秀北路,1935年11月重建而成。据记载:1932年7月广州遭受百年未见的暴雨,东濠上游山洪暴发,小北地区水灾情况最为严重。次年秋天又遭水患。为了缓解水情,国民政府筹款修治东濠。工程从1933年10月开始,1934年秋完成,加宽和疏通了从竺横沙到双眼桥3000米长的东濠,并采用了分级跌流的方式来平缓湍流,还在东濠旁边修筑了人行路,潼关闸口增设活闸。东濠上原有的竺横沙桥、小东门桥、东华路桥、大东门桥、越秀桥5座桥,因为桥孔狭小,不宜泄洪,所以重新修建。至今,越秀桥还保存完好。

 

 

『漱珠桥』为乾隆年间十三行之一的同文行行商潘振承捐资千金,修建而成。潘家之富贵,在当时数一数二,潘振承富而好雅,颇有归隐林泉之意,因此在漱珠桥畔修下好大一座园子,园名也很有自然之趣,叫做"桔绿橙黄山馆"。1928年,修建南华路时漱珠桥被拆毁,成为南华路的一部分。现在,北边上桥面,尚留有昔日麻石行人梯级,马路面仍呈坡形。

 

『石井桥』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全桥长68米,宽3.8米,有6个桥墩,属梁式石桥。这是1880年代的影像。

 

『英格兰桥』建于1861年,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后建的"古洋桥"。一座岭南地区十分罕见的三孔红砖拱桥。横跨于沙基涌,连接沙面与沙基(今623路)。

 

『云桂桥』是为明代时与海瑞齐名的清官何维柏始建的,在今日晓港公园内。何维柏在广州隐居于南郊20多年,并在附近的小港建有“天山书院”聚徒讲学。为了方便学生来往,何出资把附近的小桥改为石桥,时称小港桥。乡人特在小港桥头兴建"云桂发祥"牌坊,以纪念何维柏之功,从此石桥也称为“云桂桥”了。民国时期,也是游人往来之地。

『珠江大桥』1958年10月19日动工建设,1960年6月15日主桥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通车。1963年,由于珠江大桥象天上垂下的两条彩虹,跨在银光闪闪的两条珠江支流上,四周的田野一片翠绿,入选新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

 

『海角红楼』1946年,由杨万如、何铁韵、陈星海(中山小榄镇人)梁平刍(广东公医院药剂师)陈培生、梁世光等创办。大坦尾和荔枝湾每年都有各乡的龙船经过往白鹅潭赛龙船。凡有龙船经过,海角红楼即燃放爆竹表示欢迎。于是龙船就划近海角红楼来回巡游以示回礼。

『广州公安局消防所』1924年,时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的吴铁城因为“消防总所久未建复,训练瞭望诸多未便”,在原来的第一分所处,聘请著名建筑工程师伯捷仿照英国消防站设计筹建广东消防总署大楼(曾为广州第一高楼)。1927年冬,消防总署大楼建造完毕,为西方古典柱式构造建筑。

曾为广州第一高楼的瞭望塔

 

『广州大新公司惠爱分店』新大新公司原名大新公司,在民国时期与新新、先施、永安并称广州四大百货公司。1914年,由蔡昌、蔡兴两兄弟在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买了一块地,在此兴建了一座大楼而创办。因此,在百货公司旁边有一条街道,称为昌兴街。1918年,他们又在西堤开了一家分店,为了与中山五路的有所区分,就把中山五路的称为城内大新。解放后,城内大新易名“新大新公司”。

『太平南路』因位于清代太平门之南,故民国8年(1919) 拆城建马路时称太平南路,1966年改称人民南路。民国时期数十家商业银行总部扎堆在这个长度不足千米的路段,在中国近代商业银行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使广州太平南路成为民国时期广州“华尔街”。因为如此浩大的金融体系在此,激活了西堤与长堤,让西濠一带成为了热广州民国经济中心区!

宽阔的马路 高大的骑楼

西壕口多家酒店在此

嘉南堂新华、新亚大酒店今日尚存

太平南与十三行路口 大元茶楼

太平南与一德路交界陆羽居茶楼

太平南转向长堤路口牌楼

珠江上看西壕口嘉南堂

西壕口银行酒店林立

『西濠二马路』1949年3月由仁济路口西望一带夜景,街道右侧可见“笑记”肥鸡的招牌。

『航拍河南景』民国时期的河南(今海珠区)还是相对没那么热闹,别墅的田园风光,数叶小舟点缀江面上,一番景致。

『灯塔』清末民初在珠江礁石上的灯塔。由于旧时珠江礁石较多,船只也很多,灯塔成为水城江畔的一大特色。细心观察,至今珠江上其实还有不少灯塔存在。

『珠江帆桅』民国时期,珠江水上人家的帆桅景色,见证广州水城之名。

 

『东堤』清末民国广州的“烟花地”。1910年兴建的"广舞台",模仿上海天蟾大舞台,高达4层、平排16间的两座大洋楼作酒楼兼妓院,旁建2000多个座位的戏院,当时一下子成为广州人气最旺的消闲之所。广舞台因火灾被烧塌,烟花随水逝。

1949年东堤一带

『西堤』民国广州繁华地,邻近沙面租借,连接长堤,这里有民国著名的百货公司、粤海关、邮政局、码头林立、银行街、酒家、高级的酒店,堪称民国时期的“广州外滩”,民国国民梦之地。

广州外滩繁华

俯瞰西堤景色

西堤与新堤一带的景色

西堤码头停泊的大轮船

沐浴江风的广州西堤 民国景地

1949年的西堤景色

珠江码头(地点代考)

抗战前的西堤景色

西堤远望爱群

西堤酒店旅店林立

民国时期的西堤非常繁华

还看到今日转角位建筑尚存的的中央大酒店

西堤码头拍西堤

塔影楼、城外大新沐浴晨光中

日占时期的西堤

解放后的西堤望长堤

解放后河南望西堤

旧爱群背后的窗口多得有点震撼

无愧于无敌江景大酒店

『城外大新公司』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中国第一高楼,1922年建成,比天津最高楼劝业场早6年,比上海最高楼沙逊大厦早7年。一至七层是百货公司,八、九层及天台建成游乐场所。不仅自置有供水、发电等设备,还装了4部升降机接载客人。一至四楼设有一条环形的汽车小道,小车可沿着楼的四周蜿蜒而上直接通到四楼,其独特设计为国内罕见。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10月20日广州被日军侵占,城外大新公司被日机轰炸导致失火,连续烧了四天三夜,全部货物付诸一炬。解放后修复为南方大厦,成为另一经典百货。

西堤城外大新兴建前的筹备处

城外大新的经典景色

城外大新前的繁华景象

『广州邮局』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在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时为大清邮局所在地,原为美国华侨设计的衙署式楼房,1912年遭火烧毁,1913年该地址被划给粤海关扩建新邮局,邮局大楼是1916年建成的,是由英国工程师丹备设计的,当时,广东的邮政业务由粤海关兼管,1918年才由广东邮务管理局接管。1938年10月23日日军入侵广州,西堤一带因此失火,邮局大楼的窗户和地板全被焚毁,1939年在保持原大楼结构及外貌不变情况下重建,由杨永棠工程师设计修复,1942年1月竣工,邮局大楼是广州近代较有代表性的仿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这里曾先后作为广东邮务管理局、邮电部广州邮局和广州市邮政局办公楼。

民国时期的西堤邮政局

另一角度的西堤邮局

『粤海税关』俗称大钟楼,民国三年(1914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民国五年落成。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David C. Dick)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1916年5月竣工。粤海关大楼是现时全国历史最长的海关大楼。

粤海关 1883年 旧貌

大钟楼前与西堤码头人烟稠密

西式大钟楼前赶鹅的画面颇有风情

『西堤二马路』西堤二马路1920年建路,因在西堤大马路(现沿江西路)后侧,故名,全长414米,宽19.8米,民国时为沥青路面。西关著名的六街(即靖远街、荣阳街、源昌街、联兴街、兴隆街、德兴街)。广州沦陷时被日军焚毁,是为灾区。1951年,将灾区改建为"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后又改为文化公园。

『大同酒家』1938年由日本人中泽亲礼等人开设。1942年因酒家亏损易主,招牌也改用在香港已负盛名的"大同酒家"牌子。抗战胜利后,第三任老板谭杰南集穗、港、澳饮食人才,取诸家之长,锐意经营,创出特色菜式。

『爱群大厦』位于“新堤”之上,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陈荣枝、李炳垣设计,1934年10月1日动工兴建,1937年4月落成,7月开幕。广州第一幢钢框架结构的仿美国摩天式的高层建筑。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被民国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

三十年代至解放前的广州第一高楼

据说是兴建中的爱群

航拍爱群

无愧于民国广州第一高楼

侧看爱群

民国时期的爱群 繁华之地

爱群大厦望新堤

海珠岛已经填平

民国时期爱群前面的骑楼下

解放初期的爱群酒店

解放后的爱群

左边光楼变成“中国人民银行”

『长堤』广州“外滩”、“十里洋场”,曾是“老广州”的骄傲,民国时期就有“不到长堤不算到广州”。广州长堤,从修筑开始就与商业、金融有直接关系。清末张之洞为“防洪”、“兴商务”而兴建广州长堤马路,将西关的繁富引向长堤。清末民初,有大酒店、游乐场、戏院、大百货公司。民国中期,西壕口银行林立、沙面租借洋气、西堤、长堤、南堤、东堤构成繁华广州珠江的纽带。

清末民初时期的长堤

左边是海珠岛

繁华的长堤

图右边是珠江

清末至上世纪90年代

长堤都是广州旺地

乙卯年(1915)大水灾时的长堤

水灾时长堤水浸过膝盖

上世纪40年代的长堤 海珠岛已经填埋

右侧多了很多高大建筑物

民国后期从爱群俯瞰长堤

建筑林立

 

江边艇边的一景酒家

填海珠岛修筑新堤

一景大酒家(远处)与羊城戏院(近处)

长堤大三元酒家

『东亚大酒店与先施公司』中国近代由华侨集资创办的第一家民族资本大型百货公司,创办人是旅澳华侨马应彪,公司自设有工场,产品主要供自销。公司还兼营旅店、酒馆和游乐场等附属事业。东亚大酒店先施公司附属企业,1914年开业。东亚大酒店楼高七层,营业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建筑华丽、梯道堂皇,天台游乐场更是灯红酒绿之地,是解放前广州首屈一指的高级豪华酒店之一,享誉东南亚、省港澳,至1925年,已先后在香港、上海开设分店。

东亚大酒店与先施百货为连体建筑

公司立于繁华的长堤

十里洋场极繁华

民国时期长堤的中山大酒店与海珠戏院

先施公司与东亚酒店的建筑宏伟

前面是填筑的新堤

未筑新堤时的先施公司与东亚酒店

楼顶就是大型的天台游乐场

夜色繁华的长堤 广州不夜天

『永安堂』"万金油大王"之称的侨领胡文虎上世纪30年代在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万金油的场所。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

永安堂、中原行与中法韬美医院

民国时期的永安堂与海珠桥

永安堂后面有“万金油”大字广告

民国时期永安堂前的程碧光像

永安堂疍家艇

解放后永安堂前珠江景色

『海珠桥』海珠桥是中国第一座钢桥和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梁,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美国公司兴建、使用英国钢材,于1933年2月正式通车。旧海珠桥为开合式桥梁,方便船只通过。落成时海珠桥题字的落款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胡汉民。

民国时期夜色朦胧海珠桥

珠江长堤

 

 

『东山公园』始建于1924年,原址为明代总镇两广太监韦眷所建的东山寺的一角,到清代东山寺逐渐荒废,民国初年广州市民集资建起东山公园。今日东山百货大楼对面,署前路小学大门一带就是东山公园所在。

东山公园门前的黄包车与车夫

东山公园的石狮子与灯柱

『东山警署』民国时期,位于广州东山口,今越秀图书馆附近,也是署前路的得名之源。“署前路”大家听得多,这就是“警署”啦!

『广州市公安局永汉(汉民)警察分局』位于今北京路和文明路交界东南角,就是今日北京路182号丽都酒店。

上世纪末的旧照片还可以看到

左侧曾为越秀交警中队驻地

这座铁天桥走上去还有“咚咚声”

 

 

『陶陶居』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原址在广州西关第十甫。当时那个地方河汊纵横,丛树成荫,稻畦飘香,是个田园风景区。一个叫黄澄波的人,见此地没有茶楼酒肆,便盖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老式大屋,开了个茶室。据说黄的妻子名葡萄,便以此为字号,叫“葡萄居”。经营姑苏式清茶细点,生意很好。后来黄老板去世,曾一度停业。1927年,茶楼大王谭杰接手“葡萄居”,招股集资,筹资6万银元,大兴土木,在此重新建店。后因规模过大超支,又向关恒昌银号求助,总股金遂达81600元。新股东嫌“葡萄居”这名不雅.又从一间茶室买来了“陶陶居”的匾额,寓意来此品茗乐也陶陶。陶陶居是广州最有名气的茶楼之一。当年建筑有骑楼露台,现在封闭了。

『泮溪酒家』这里是1000多年前南汉王刘长的御花园"昌华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红荔、五秀飘香"的"荔枝湾"。1947年,李文伦在这片"古之花坞"上创办了一家充满乡野风情的小酒家。当时,附近有5条小溪,其中一条叫"泮溪",故此,小酒家也以"泮溪"命名。由于民国时期,西关是广州城外(西门口外),属于郊区,所以,名为“西郊泮溪 ”。

『北园酒家』开创于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当年,陈济棠主粤时期的广州市商会会长邹殿邦在广州私立大中中学(今市十七中学)右侧的一座别墅中开设北园酒家。因地处羊城北郊,毗邻白云山麓,树木茂盛,环境清静,更有小河从前面流过,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称。吸引了市内不少官僚政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中西医生、著名粤剧艺人常到酒家光顾。1947年因北园酒家原址在广州沦陷时被毁,故在原址附近的小北花圈口重建开业。

『南园酒家』开业于民国元年,在太平沙一带,原址为孔家大院。解放后在河南重新以“南园”为名重开。南园著名的“佛跳墙”应该源自这里原址!

『广州酒家』原地是西关文昌庙和洪圣庙,1921年开筑马路时两庙被拆除。商人陈星海与余汉谋及其弟集股在此开办西南酒家,聘有"南国厨王"之称的钟权大师执厨。抗日战争爆发,酒家被毁,重新开业后改名广州大酒家。解放前夕,老板迁港由蔡纬汉重新招股复业。

民国时期的广州大酒家

『永汉公园』古城广州的中心地带。这里既是南越国、南汉国的宫城所在地,也是秦汉时期南海郡治、隋代广州刺史署、唐代岭南道署、宋代经略安抚使司署、元代广东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清时期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署的所在地。1929年5月,永汉公园正式动工兴建。到1932年7月,园内的沙石路面、猛兽笼、鱼池、大鸟笼等都建好了,还增设铁栏杆70多米。这年年底,公园进一步完善,把砂石路铺成水泥路,并加装了110张石凳,再加建猛兽笼、鳄鱼池、孔雀亭等。到1933年,再建小的兽笼、鸟笼十来个,在公园里安装电灯200多盏。1933年2月,花了四年时间建设的永汉公园,终于开张了。当时园中遍设兽房、鸟笼、陈列虎、豹、鳄鱼、狐狸等各种珍禽异兽,有大小动物80多种,成为广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动物公园”。

永汉公园的喷水池

永汉公园的动物屋

永汉公园落成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沦陷。日本侵略军霸占了永汉公园,并把它改为“广东神社”。日军在公园门口竖立一对水泥建造的、歌颂日本军阀侵略“功绩”的“鸟居”。他们还在园内建起一座“军神屋”,用来放置军神牌位。

『广东士敏土厂』(即水泥)厂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开办,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投产,机器购自德国克虏伯格鲁森厂,厂址位于河南草芳围,初名“广东河南士敏土厂”。该厂是中国近代第二家士敏土生产企业,生产立窑水泥,也是当时中国南方产量和规模最大的士敏土厂。后来这里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

『自动电话所』地点在丰宁路“西瓜园”,今人民路。1929年8月25日,落成使用,所内设了4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为了呵护娇贵的机器,电话所里还安装了冷气机与蓄电池。

自动电话所为雄伟的西式建筑

『广东省省政府』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今越华路118号正式成立,国民政府于1926年11月迁往武汉后,这里便作为广东省政府所在地。(现为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残废军人教养院』“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役,十九路军牺牲1951名将士,伤者无数。1932年9月初,蒋光鼐、蔡廷锴联名致电广东省政府,说明拟在广州择地筹设淞沪抗日将士残废教养院,望踊跃赞助。广东省政府对此举大力支持,选址于广州的河南下渡(今新港西路广州市第六中学)。1938年,日军飞机疯狂轰炸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亦被炸。至今,六中操场立有“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残废军人教养院纪念碑”。

『广东省党部』1925年至1927年,广东咨议局成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身的广东咨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中设立的广东省级民意机构。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

『广东省建设厅』据考当年在今广卫路,三层欧式建筑,负责农林水产等领域,现已不存。

『广东省教育厅』1928年2月,原旧英领事府迁出,作为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办公处。1929年归广东省教育厅使用,直到1950年迁出。建筑今尚存,在迎宾馆净慧楼。

『广东省立工科学校』位于西村增埗省立工业园。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史称“工专”。它的历史太体可分为前身的广东工艺局和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而后改组及其广东省立勤勤大学工学院、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

『广东中央银行』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亲手创办了中央银行,它有权发行纸币,以巩固金融,配合军事政治之推进,曾为巩固广东的革命政府起过积极的作用。1927年,南京设国民政府后,因在上海增设中央银行,广州的中央银行1929年3月改称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1月又改称广东省银行。抗日胜利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迁址南堤现沿江中路193号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现址营业。

『广州市电力管理委员会』地址待考。

 

『广东省公共运动场』即今广州东较场,这是广东第一个公共体育场。民国5年(1916年)计划兴建,民国21年(1932年)建成,1950年改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财政厅』在今日北京路的北端,大楼于1915年奠基,历时四年后建成竣工。大楼坐北向南,平面呈凹形,是广州早期兴建富有欧美古典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

 

『广州市政府』原建筑为广东交涉公署,1929年10月,广州市改为广州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广州市政府于30年1月更名为“广州特别市政府”,并接管了广东交涉公署在里办公。同年8月复称“广州市政府”,为广东省辖市。

广东交涉公署

广州特别市政府

与财政厅比邻的广州特别市政府

民国时期航拍

『广州市公安局』原为清代督粮道署, 1912年2月,广东警察总部改称广东警察厅(后又改称广东省城警察厅),仍承担公安和市政职能。厅址迁至南堤二马路。 1916年,广东省城警察厅改为广东省会警察厅。1922年2月,广州市政厅成立,广东省会警察厅改为广州市公安局。

『广州市特别党部』位于当年永汉公园(曾经儿童公园,今南越王宫署遗址)一带,今广州大厦位置。

『五仙门电厂』粤垣电灯公司由美资旗昌洋行于1901年创办,1909年,中国官商合资将其赎回自办,组成广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华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电力公司。因开设于沿江西路五仙门一带,俗称五仙门电厂。

五仙门电厂的烟囱

『西村增埗水厂』始建于1905年10月(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由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和上海商人发动筹建官商合股经营。增埗水厂从1915年至1929年实行商办。1929年后自来水收归官办改名为“广州特别市政自来水管理委员会”后又改为“广州自来水管理处”。

『广州市立贫民教养院』创办于1926年7月,为广州市政府所设立。院址在德宣西路高岗。收容无人抚养的孤儿入院,给以小学教育和手工艺职业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和手工艺技术,可以独立谋生。同时也收容少数无人赡养的鳏寡老人。1928年11月,广州市政府进行调整,将普济养老院,市立瞽目院及市立盲人学校合并于本院,石牌中山公园附近,仍称为广州市立贫民教养院。委黄焕庭、梁元英为正、副院长。抗战开始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办。数百孤儿老弱,无家可归,生活无着,不知所终。

孤儿院校舍

孤儿院工艺实习场

广州市立贫民教养院景色

『市立商业学校』(待查)

『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创办于1921年,市区内公私立小学归市教育局管辖,需要大量的小学师资,乃设立师范学校,选定双门底原粤秀书院旧址为校址,任杜定友为校长。招收旧制中学毕业生,学习期限一年毕业。办二部师范男女生各一班,图工体乐专修科一班,共一百三十人。于1921年10月12日开学。 1933年,广东筹办省立勷勤大学,以市立师范校址作为教育学院院址,将市立师范改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广州沦陷,附中疏散。敌伪政权另在市区内设立市立师范学校,以西华路太保庙直街原市立五十一小学旧址为校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市教育局接收,委任毕明为校长。解放后,与协和中学合并改为广州市普通师范学校。

『广州市立医院』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与方便医院合并而来。姚碧澄任院长。姚先生也是广州医学院(现广州医科大学)的创办人、首任校长。

刚兴建好的医院大楼

『广州市立银行』解放前广州市金融枢纽。成立于1927年10月l日,开业时行址在广州市西濠口嘉南堂东楼,由广州市政府创办。资本额初定100万元,至1936年已扩为240万元。经营本以政府收支机关为主,后增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并代理市金库和发行纸币(凭票),至抗战前夕,最高发行额达863万元。1934年以前凭票能十足通用,以后遭伪币冲及和挤兑风潮,信用渐失,折价在省毫券之下。“两广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改组广州市立银行。1938年10月19日,奉命内迁广宁,旋即停止业务。全部资产负债文件档案均移交香港广东银行和渣打银行保管。1939年2月,被广东省银行接收。

『市立中山图书馆』1927年6月,当时的市政委员长林云陔提出筹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后获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四国1.5万名华侨捐赠20多万美元,最后定址久负盛名的广府学宫。工程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林克明设计,于1933年10月落成,系宫殿式建筑物,绿瓦朱檐,颇为壮丽。1938年,广州被日军攻陷,幸而早在抗战之初,该馆就将藏书中的珍善本及重要资料5万余册疏散到市郊龙归及广西象县保存。1946年图书馆复馆,接收伪市立图书博物馆书刊12万多册,挂图168幅,取回前存龙归的藏书,并追回被日寇掠去的一部分图书。后这里成为孙中山文献馆,现地址成为文德路儿童图书馆,资料移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故现在中图特藏馆,有许多民国时期的重要原始资料。

『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第二课堂) 』创办于1925年9月,校长陈其瑗,校址初设在东山。校舍是租用庙前西街十七号钟家的楼房。后在多宝路荔湾桥西原时敏学校校址建筑新校舍。校务发展迅速,学生日增,再在惠福西路增设分教处。

『私立广州大学』1927年由陈炳权、金曾澄等人创办。借惠爱东路番禺县立师范学校为校址,1930年后在汉民路(今北京路)和文德路分别建校舍。私立广州大学成立于1927年3月3日,是中国南方一所历史较长的私立大学,以财经学科而享有盛誉,影响较大。现在越秀区仰忠街11号大院2栋民国时期建筑,外墙依稀可见"广州大学"字样,为私立广州大学旧址教学楼。

『私立广州法学院』 初名私立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校址在今文德路。设法律和政治两科。1929年8月,扩大为独立学院,改科为系,增设经济系,改名为私立广州法学院,任文壮为院长。1932年8月,增办附属中学。毕业生多从事司法工作,广东的司法人员,特别是律师,不少毕业于该院。广州沦陷时停办。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原校址复校。由谢瀛洲任院长。增设社会学系。解放后并入华南联合大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胜迹"南园",后为清代广雅书局藏书楼,其中的"抗风轩"为孙中山早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

『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12年成立,初为1888年广雅书院,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广雅中学,1950年成为广东广雅中学,1978年复名为今天的广东广雅中学。

广东省立第一中学美丽的校园

古老的“护城”河桥

『国立中山大学』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的国立广东大学,校址为今文明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设医科。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最高学府。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

国立中山大学钟楼

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

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的表门

『岭南大学』前身为格致书院,创办于1888年,校址设在广州城内。1925~1927年广州处于大革命高潮,该校工人、学生连续罢工、罢课,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合并,组成现在的中山大学等。岭南大学康乐村的建筑群,变成了今天中山大学南校区。

岭南大学怀士堂

岭南大学文学院

『私立执执信学校』1921年初,成立创办。1922年曾醒回粤,主持校务。实行“六·三·三”新学制。为全国实行新学制较早的学校之一。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执信中学亦遭叛军抢劫破坏,暂迁大北直街,叛乱平息后才迁回。1923年,东沙路竹丝岗新校舍建成,并迁入。

1921年初的竹丝岗校舍

执信学校的学生

『广州私立培道中学 』1888年,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容懿美女士(Miss Emma Young)被获派来华开办女子教育,因当时的女性大多未有机会进学堂读书,而且未接触过基督教。当时容女士只身只带着很少的金钱来华,没有物资建校,亦没有可依靠的人,她在广州五仙门开办了培道女子中学。1907年迁校于广州东山。

『广州私立协和女子中学 』1911年9月,美国长老会碧卢夫人(Mrs.Biglow)创办慈爱幼稚园于西关长老会礼堂内。招收幼儿入学,是为协和女中的前身。1912年,增设幼稚师范班,碧卢夫人自任校长。以后校务由美国同寅会、纽西伦长老会、加拿大长老会、美国公理会等教会共同管理。校长人选,由毕惠馨、韩学道、刘思信等先后继任。

『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公署』地点待查。

 

『黄花岗』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也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建筑。

警世与自由之钟

民国时期的纪念墓园

民国时期烈士墓前的菜地

『珠江颐养疗病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岭南著名药商梁培基在二沙岛创办。今天为二沙体育基地。码头牌坊与内建筑大多得以保留。

『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至今仍为岭南之冠,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

清末的大佛寺

大佛寺三宝殿

『博济医院』清朝末年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长堤开设的医院。后来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百年医院。因孙中山先生曾在该院习医,改名为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改为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现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法韬美医院』1903年落成。法国人建成广州天主教堂后,所余下的建材仍留在靖海路码头附近,法国领事向清政府提出以“法国出钱,中国出地,合办中法韬美医院。“韬美”是法国政府为纪念一位海军军官、驻印度支那总督Paul Doumer。中法韬美医院是一所近代广州的政要疗养院,更是突发事件中受伤者的急救医院,也是广州沦陷前救治难民的医院,历史上极高的地位,至今保留一座当年的建筑。

『惠爱医院』1898年,由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在广州创办,专收精神病人。1926年由广州卫生局接办,改名市立第二神经病院。曾称芳村精神病院、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等,现在是广州市脑科医院。

『柔济医院』1899年,美国医生富马利在广州创办我国第一所女子专科医学校:广东女子医学校。1901年美国牧师柔济等捐资兴建附属医院,名为柔济医院。1902年,美国人夏葛捐款兴建性校舍,医校改名为广东夏葛女子学校。1904年,美国人端拿捐款兴建附属端拿看护使学校,形成医校、医院、看护校三位一体的办学机构。

柔济医院院舍

『河南公園』1932年得名,原为海幢寺,1933年更名為“海幢公園”。

『华林寺』位于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华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五百罗汉堂是华林寺的主殿,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清代、民国都是游人善众的著名景点。

民国时期的五百罗汉

清末的五百罗汉堂

庄严肃穆

建筑窗户非常通透

『海幢寺』南汉时期该处有千秋寺,后废为民居,明代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清初,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依佛经"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之意,将佛堂取名为海幢寺。图为1883年寺庙内普同塔。

 

『长寿寺』曾位于今天的长寿东路,前身是明朝 1606年 广东巡按御史沈正隆建的长寿庵。1905年4月,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寺产入官,并拆毁寺庙,将地产拍卖。原地被改建为乐善戏院、自来水塔、西关巡警第六分局及铺户,得值六十万,拨为两广师范学费。自始,长寿寺完全湮没于。

 

『越秀山关帝庙』1870年代的影像,根据网友提到,这就是三元宫旁,当年清泉街小学,今日应元二中位置。

 

『怀圣寺』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怀圣寺总面积1553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阿拉伯与中式建筑风格,寺内设有教长室、藏经室,礼拜大殿和光塔。

怀圣寺礼拜堂

怀圣寺内部

『清真先贤古墓』今天越秀兰圃旁。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

『光孝寺』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 上图为六祖发塔。

光孝寺神像

光孝寺四大天王

光孝寺四大天王

光孝寺菩提树

光孝寺南汉铁塔

『六榕寺花塔』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大火。北宋绍圣(公元1097年)重建。1980年对花塔进行修葺时,在塔壁中发现印有北宋年号的砖铭。

民国时期的六榕花塔

六榕寺六祖铜像

『崇阳观』现称为纯阳观,广州市最大的道教宫观,位于漱珠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园1824年)。据地质学家考证,漱珠岗是二亿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堆积而成。清末民初为旅游胜地。

种满盆景的崇阳观

『五仙观』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祖五仙的谷神庙。该观属道教,坐向南,门上大匾上有清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五仙古观"四个大字。五仙观依山而建。1883年的旧照片可以看到昔日旧貌。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在黄埔庙头村,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此为清末时期的景色。

 

『石室』称为圣心大教堂,创建人是法国传教士明稽章。他曾回法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50万法郎专款。圣心大教堂土动工在1861年8月26日,并在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

远望石室教堂

『中山医科学院』1909年春,广东公医学堂成立。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为中山大学北校区。

另一时期的照片

『净慧公园』建于1928年,在英国领事馆旧地空出的地方改建而成,以纪念消逝的净慧寺。当时的净慧公园面积宽阔,六榕寺也在园内。1931年,净慧公园进行了调整,六榕寺从公园中划出。时任广州市市长刘纪文还请来爱群大厦的设计师陈荣枝,在净慧公园的北端建起了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别墅,人称“西班牙别墅”。1933年,净慧公园内建起“广东省民众教育馆”和一个礼堂,“西班牙别墅”则改名“迎宾楼”,用于接待军政首脑。1938年至1945年,日军占据广州,净慧公园内设有舞厅和餐馆。日本投降后,广东民众教育馆划归广东省教育厅作办公楼。这个大门所在地,大概就是今日六榕寺山门对面。

『石门金山寺』羊城旧八景“金山古寺”,位于南海里水镇和顺瑶头村,当年江水围绕、千帆顺江而过、自江边数百级石阶而上大雄宝殿非常壮观。抗日战争时,沦为日军兵营和马房,寺内陈设被糟蹋殆尽。日军撤走后,寺逐渐倾垮。建国后,因靠近右岸的河道已淤浅而被围垦开发,灵峰山右岸连成一片,人们可以随便往来,残留的东西已全部散失,只剩颓垣败石。

『大沙头火车站』又称广九火车站,1911年通车,在大沙头岛西侧对岸,即筑横沙南侧,成为了当时广州城东南方的城界标志建筑物。今已拆。

『广韶段管理局』位于当年黄沙车站内,广州到韶关铁路管理局。

『粤汉铁路黄沙站』指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1900年动工,直到1936年才全线通车,全长1059.6公里, 前后经历36年,现为京广铁路南段。粤汉铁路初建时,南起广州黄沙站,北至武昌徐家棚。此为广州黄沙站台建筑。

『石围塘火车站』是广茂铁路线上的一座二等站,于1903年投入使用,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这里比邻江边,民国时期货运发达。

『文化公园』在1951年为华南土特产物资交流大会会址,1952年为岭南文化宫,1956年更现名。园名为叶剑英题写。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公园中不但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而且还有一些较具规模的园林建筑,一代广州人的集体回忆。

夜晚分外美丽

『羊城宾馆』老广州都知道,就是今日东方宾馆的前身。背后是越秀山的中山纪念碑与水塔。

 

 

『海珠广场』位于中轴线与珠江交接的地方,线水交界处。建于1953年,旧交会与27层立于左右,广州解放纪念像居于中,气势雄伟。1963年和1982年,以"珠海丹心"入选羊城新八景。

建国初期的海珠广场堪称地标

“太阳灯”会是集体记忆

旧交会的苏式大楼

 

『天河机场』位于东郊天河村,东南面是石牌,北面是瘦狗岭,又名”瘦狗岭机场“。1928年12月,民国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航空处拨款40万元兴建,1931年建成启用。1947年,民航飞机因为白云机场扩建,改在天河机场起降,直至1949年白云机场扩建竣工。图为1931年天河机场。

『白云机场』位于北郊三元里,距离广州市区3公里,东面有白云山,故名。1932年,由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空军司令部征地筹建。1933年11月主要工程竣工,广东航空学校迁入。1938年10月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日军投降,由国民政府空军第六地区司令部管辖。1947年,拨国民政府交通部作为永久性民航国际机场,并在该年进行扩建,兴建战场大厦、加强跑道等。1949年5月2日全部竣工,耗资6800万金圆券。广州解放前夕,国民政府空军将主跑道及周边一些设施炸毁。

 

结语:让我们轻轻滑动手指,感一段段远去的历史。这是我们或不曾经历,但记载着珠江老城的红尘岁月。半梦半醒之间,我们先祖的身影,在这一帧帧泛黄的影像镜头的时代掠过。不忘初心,我们就是如此踏着时光走来。

 

说明与鸣谢:本文根据民国时期《广州指南》、《广州大观》、《广东百年图册》、美国《生活》杂志(卡尔-迈当斯)、建筑师帕内、AH FONG、AFONG、华芳影像馆……等摄影师作品,以多年经验进行分析性解读。感谢广州历史影像研究者 @文仔哥哥 提供部分私人收藏、解读与指正。感谢广州孙中山纪念堂管理处资料照片 与@小巴拉盖 、@半帆烟雨、@省城风物、@广州历史脉络 等网友的分享、解读与互动。

 

Link here to visit original page:

永远的CANTON,三百张老照片,带你梦回老广州!(终极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