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yinny自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收藏点滴(三十一)从南宋/元传世贯耳瓶上看“官哥不分”(4)

(2017-11-01 14:20:42) 下一个

历史上,从入贡瓷器到朝廷自建官窑,隐约地可以寻到一条主脉,那就是越窑-清凉寺汝窑-北宋汴京官窑(也许就是张公巷窑址)- 南宋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龙泉窑,这一青瓷系列。它代表着宋代瓷器的最高水平,其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处于高峰位置。在近年来的拍卖场上,不断地有精美的传世宋官哥窑瓷器上拍,并有价格走高的趋势。特别是在今年十月初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上,一件汝窑瓷盘以2.94亿港币的成交价(含佣金),打破了历史记录。在历次拍卖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几件宋官哥窑瓷器(图48,49,50,51,52),不仅品相完美,而且釉色一流,它们成为宋官哥传世瓷器中的名品。

[天青釉] 2017年10月3日香港苏富比北宋汝窑洗(图48)

[粉青釉] 2008年4月11日香港苏富比南宋官窑纸槌瓶(图49)

[月白釉] 2015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南宋官窑小杯(图50)

[灰青釉] 2014年5月28日香港佳士得南宋官窑菊瓣盘(图51)

[米黄釉] 2015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宋哥窑葵口碟(图52)

上手这些拍品,不仅对宋瓷有直接的感官印象,更容易帮助理解其不同的釉色。苏佳大行的专家们是如何区分和定性这些珍品瓷器为官哥窑的呢?原来,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釉面,官哥是有差异的。要想理清这些差别,必须首先要理解釉色的成因。根据近年来对官哥窑的胎和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等,采用中子活化 分析 、色彩分析仪、斯堡尔谱等科学方法研究,业内学者们发现有以下主要的几个方面会对瓷器的釉色产生影响:

一:釉料的化学成分不同,釉色不同。

从原料产地和着色机理出发,学者们发现了含铁量高的紫金土,把铁的元素带进釉料中。在釉里的30种着色元素中,铁是最主要的。氧的多少,可以使铁变为含氧多的三氧化二铁,或者是含氧少的氧化亚铁。而在青瓷釉中含有1-3%的氧化亚铁,且是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若想使青瓷的颜色变浓,光增加铁元素,只能使釉变成褐色。所以增加釉的厚度,可使青色加重。由于釉中富于长石而含有多量的硅酸,增加釉层,可使釉呈现蓝色而近于青色。若减少其中的硅酸而增加盐基,釉便会发黄而呈橄榄绿色。为此,釉色的浓度取决于氧化亚铁的分量和釉的厚度。而酸性成分与盐基成分的比例,决定釉的颜色和色调。如果釉中混入一些不纯的物质,象钛或锰,就增加了黄色;混入钡或锶等近钙的元素,就会使青绿色变得更艳;若含锌,就增加了蓝色等等。

二:烧制气氛不同,釉色不同。

在烧窑开始以后,釉熔融前后必须输送还原焰,以保证釉面粉青的色调。如果其间进入多余的空气而生氧化焰时,氧气就会与釉中的铁立即结合成三氧化二铁,釉面就发黄了。南宋官哥窑使用的是体型庞大的龙窑,其通风条件好,能使窑中的热度变化加快。烧制温度在窑内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是在强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粉青色釉才可被烧制出来;灰青 色是在中等还原气氛或稍低温度下烧成;米黄色则是在轻还原气氛中和较低温度 下烧成的。

三:釉面玻化程度不同,釉色不同。

南宋官窑瓷的美在于它的内敛、沉着的色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浮光,只有结晶质釉和碧玉般的深厚光泽。在烧制过程中,如果温度未能达到釉熔度所需的高温时,或者达到了高温但不能保持所需的持续时间长度的情况下,由于釉的粘稠性很强,釉内的气泡没有完全被释放,从而影响到釉面的光泽。而且,因为釉中含有大量钙长石晶体和气泡,形成足量的散射源,使得釉产生乳浊效果。研究发现,传世的官窑中有两类釉面玻化程度不同的瓷器:一类是釉层微透明,有清明玉润的光泽感和晶质感,玻化程度较高;再一类是釉层的透明程度较弱,在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呈现出玉态的晶莹,玻化程度较低。无论哪一类,都是沉静、平和、像玉一般的品质(图53)。

图53 官窑釉面玉质感

再看哥窑瓷的釉面,其玻化程度极低,有失透凝脂、酥光堆蜡的质感,其釉层的透明度极其微弱,甚至消失。无论釉层的薄厚,这种酥光宝韵的釉面,带有朦胧的效应,与官窑器物反差很大(图54)。显然,这种差别是来自于烧制过程中火候不够的表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窑工们没有丢弃这一带有憾缺的产品?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世人追逐它的美而一器难求呢?

图54 哥窑釉面酥润感

〈未完〉

(参看前文“收藏点滴26 & 27”所列的文献资料,此文有所引用,特此声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yinny自拍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黄鱼' 的评论 :
的确,鉴定瓷器要科学化,建立大数据是重要的,这样我们就不是依赖某个人的鉴定意见了。
yinny自拍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文学狗熊' 的评论 : 谢谢
大黄鱼 回复 悄悄话 那个香港刚拍的汝窑看上去太新了- 连岁月的痕迹都没有。凭心而论,这东西放在我面前、价格上千刀后就不会买了。难道这世上真有什么神人能够从存世的几十件真品样本上就能推导出什么鉴定真理而能justifies 这几个亿?这不科学吧。古董鉴定不科学化不数量化跟盲人骑瞎马有什么区别?比如说什么酥光什么的,如何能确定不是心理暗示或是一个简单的观察角度的问题?呵呵
文学狗熊 回复 悄悄话 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