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这一生,我们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个人资料
正文

【收藏名家】余春明与外销瓷:还原大航海时期中西方文明盛景zt

(2015-12-09 09:26:03) 下一个


余春明

 

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陶瓷专业的余春明,曾在南昌大学建筑专业教授美术基础课。1996年底,他应美国加州UCLA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的邀请,前往美国作访问学者。一个偶然的契机,让他开始走上了收藏外销瓷的道路,并一发不可收拾。

 

认知:踏上外销瓷研究之路

 

谈及他与外销瓷的特别情缘,时间恐怕要回溯到2003年。“我是2003年才知道还有外销瓷。当年我学的是陶瓷,总有一点内疚,好像感觉现在跟陶瓷都没关系,就买了一些官窑瓷,可是官窑越来越贵,价格又贵、假的又多,感觉很麻烦。”

  

当时喜欢在国外拍卖行买古代画的他,偶然间得从江西省博物馆朋友那里看到了一件外销瓷收藏品:“她拿着一个完全是西方绘画风格的瓷器说,这是是典型的乾隆器。我很奇怪,这不像中国画的瓷器,怎么会是典型的乾隆器?后来才知道有外销瓷的存在。”

 


康熙五彩描金纹章瓷盘

Lambert家族,1722年

 

学者喜好研究的习性,令他在十多年的收藏中,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心血在外销瓷的研究上,这也让他结识了国外对于外销瓷研究的权威学者:“我习惯做点文化研究,去买书的时候发现,全世界还有那么一批人在研究这个。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外销瓷里面分类还蛮多,而且外销瓷中的纹章瓷稍微有点特殊,因为是私人定制的,数量又有限,所以我就开始了解纹章瓷,自然而然就需要买安吉拉·霍华德的那两本书。

  

他所提到的安吉拉·霍华德,是世界知名的中国纹章瓷研究专家。安吉拉·霍华德女士和她的丈夫大卫·霍华德在英国经营一家外销瓷古董店,迄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已故的大卫·霍华德是世界知名纹章瓷专家,其所著《中国纹章瓷》等书是研究纹章瓷及中国外销瓷的权威读本。

 


大英博物馆藏,雍正仕女盘

  

事实上,从2003年至2007年,外销瓷在国内都鲜为人知。

 

“当时,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属于空白阶段,我想去买大卫·霍华德的著作《中国纹章瓷》,可是我朋友告诉我说,这个书太贵了,光书就得一千多美元。对我们来说,一千多美元买本书还是有点奢侈。后来我想想不行,这个是工具书,必须得买,所以就买了。”

 

无意间,这本书却成为了余春明与安吉拉·霍华德女士认识并结缘的桥梁:“这本书是由安吉拉他们自己家里面成立的出版社发行的,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之后,订单到了她手里,她一看,很惊讶,中国人竟然买这个书,在那时候是还没有过的。她当时很激动,就主动跟我联系了。把书寄来的时候,她写了一封信给我们,然后就开始认识并熟悉了。

 

2008年,安吉拉·霍华德到位于硅谷的余春明(右一)家中做客

(左一:北美世界日报总编黄美惠女士、左二:大卫·霍华德第一任太太的女儿、左三:安吉拉·霍华德)

 

“纹章瓷作为当年私人定制的外销瓷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是西方家庭拿自己的家族徽章到中国来定制的一类瓷器。余春明说,大卫·霍华德夫妇一辈子都在研究中国外销瓷的重要分支——纹章瓷,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外销瓷本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但甚至连本国都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而他一个外国人花毕生的精力去研究,研究每一个家庭的出处,每一个纹章瓷器是属于哪一个家庭,当时下订单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为什么订这个,是什么时候订的,他都研究得清清楚楚。总共才六千多份纹章瓷,他弄清楚了四千多个家庭,这个很了不起。我很敬佩他,而且我们也缺少这种精神。”

 

折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载体

 

中国明清外销瓷,在中国瓷器烧造史和陶瓷贸易史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影响和地位。在300多年前,中国还基本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外销瓷扮演着全球贸易与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这些“曾经征服世界”的中国明清外销瓷不仅曾风靡欧美,如今在全球各大拍卖行也占有一席之地。许多著名博物馆也将其收纳展览,众多学者将研究中国明清外销瓷作为毕生的事业。其断代的准确性、艺术生活化的取向,对当代中国陶瓷也有着现实意义。

 


雍正粉彩描金人物汤盘

  

谈及整个外销瓷审美的变化,余春明认为这是整个中西贸易、文化交流碰撞后,审美演变的结果。

  

“最开始是欧洲盲目崇拜中国文化,国外最初没有瓷器。从能够贸易开始,即1557年到崇祯年间、康熙早期,基本上都处在这段时期。”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小变化:第一,外国人认为国内做的东西必须细一点,这使得中国文化产生了审美变化;第二,他们希望图案不光是青花,颜色要更丰富一些,所以使得整个明代晚期中国发生了一些文化上的变化,到了晚明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也跟外销有关系,因为在中国文化外销的同时,西方文化的特色也在影响中国;第三,因为中国人手巧,很多西方的金银器、钟表也拿到中国来做,所以使中国的这些行业也开始有一些变化,转成精细化加工,审美趣味从写意变成写实的、从抒情向描绘性的技法转化,这个阶段是西方盲目崇拜中国文化的阶段。”

 


粉彩仕女盘

  

“到了晚明,外销纹饰还是有一点变化,比如说到了万历年间,画面会加进郁金香,而有些欧洲花卉是中国没有的;有些如小兔子,跟中国道教的象征性动物纹饰如鹿和大象等那些东西不太一样,也加了进来。但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审美的变化,就是西方人对描绘的喜爱、对细致感觉的喜爱,也在渐渐改变着当时中国汉民族的审美观念。

  

“清早期更为明显,清朝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清政府一方面在学习中国汉文化,一方面也喜欢西方文化,两者比较相吻合,整个清朝的审美都在往细致化走,往中国人审美的庸俗化发展。”

 

雍正山水大盘广州口岸风景图

 

而在他看来,由外销瓷带来的审美观念的变化,也与中国贸易史密切相关:“比如说清朝以后,从康熙元年到康熙二十年实行海禁。那段时期中国基本上没有对外贸易,整个贸易就传到了日本,当时日本对外开放,比较接纳西方的东西,又喜欢加上他们本民族的题材跟形式,所以在海禁结束,贸易回到中国以后,外销瓷就受到了日本浮世绘样式的影响,所以这也反映出中国人在接受商品定制的时候,灵活性比较强。”

 

从1730年到1740年,则是外销瓷发展的关键十年。余春明认为,这也可视为外销瓷进入成熟期的标志:“这十年里,西方人对瓷器的研制已经开始慢慢接近成熟,各个地方的瓷区都已经建立,他们自己的纹章都也已经同时在本国和中国制作。虽然他们依然非常推崇中国的瓷器,但他们有好多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完全用中国的样式,就把欧洲的绘画包括他们自己的设计,还有宗教等内容,大量地输入中国,让中国的瓷器艺术家绘制。

 

明末清初青花象型军持

 

“贸易到了1730年以后,中国的外销瓷边饰纹饰的方向,除了贸易需要这一部分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跟着西方的流行走的。所以在中国的瓷器里面,可以看到西方流行的东西。比如新古典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你都可以从瓷器里面看到。”

 

在他看来,整个中国外销瓷器,承载的不光是中国文化,而是全世界的文化。它甚至还记录下了西方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或者报纸新闻:“比如,伦敦曾有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她控诉说一个吉普赛人强奸了她,结果法官就判那个吉普赛人有罪,最后陪审团发现这个女孩在说谎。后来进行详细调查时,他们才发现这个女孩诬告,之后将她流放到美国的乔治亚州去了。外销瓷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此外,还包括一些事件和古代欧洲城市等等。比如伦敦的城市公园、街道和建筑都画在中国瓷器上,挺有意思的。”

 

“外销瓷上不光有他们的家庭、城市、国家环境和他们的兴趣爱好,还有西方的文化历史,如唐·吉珂德、圣经故事等,另外也有当时的现象、欧洲的历史人物。比如说政治斗争这两边,一边受害的,一边是受益的,两边人物在中国外销瓷器上都有。同时,它们又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的历史故事在中国的瓷器绘画中几乎是没有的,只有在外销瓷里面出现了很多后汉书、三国、西厢、隋唐演义等书中的典故,这些就非常有意思。”

 

雍正粉彩描金纹章瓷盘

Grimaldi家族 1735年

 

他认为,外销瓷不仅折射出整个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碰撞与美学演变,它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这个载体对当下中西方文化的研究都显得非常重要。西方的彩色纹章、家族纹章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他们的彩色家族纹章在服装、旗帜上都容易破损,只有在银器、贝壳上雕刻的才留下来了,而中国的瓷器让他们看到了彩色纹章,它为欧洲保留了整个欧洲家族纹章传承的历史。”

 

“在中国瓷器上能够见证许多中外历史,它们为中国和世界保留着当时的中外贸易记录,这些都是大航海时代的见证。” 余春明说。

 

雍正乾隆粉彩仕女抚琴图盘

 

回归:建立外销瓷博物馆

 

2010年,余春明向安吉拉·霍华德女士提出了自己想要回国推广中国外销瓷文化的想法,得到了她的鼓励与支持。怀抱着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外销瓷文化的想法,2010年,他重返中国,并携数百件曾为欧美众多名流收藏的瓷中珍品落户南昌大学,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国内首个向社会开放的外销瓷博物馆。

 

身为收藏家,自身收藏品能进入博物馆,在他看来,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归属:“我当时陆续买了上千件的东西,捐了236件给南昌大学,捐给南昌大学的时候我是按照类型做的,比如说有七个类型,纹章瓷类型、山水类型、人物类型、花卉类型、西方题材、西方设计类型等等这些,就想把各个类型在很小的范围内有一个全面展示。”

 

乾隆粉彩花卉汤盆餐具

 

“我的主业是画画,画了一辈子。用艺术家的眼光来看待瓷器会很不一样。在国外好几个专家都觉得很奇怪,觉得我上手鉴别古瓷很快,现在他们拿到假东西都会来问我。我就觉得画家的眼光是有一点作用,画家对一种色彩的微妙感觉和形式的微妙变化,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一样。”艺术家经验给了他不一样的收藏眼光。

 

而谈及收藏,余春明认为,定向分类收藏很重要:“如果要做收藏,一定要分类,而且要定向。”

 

高端、有趣味性的题材类外销瓷也是他目前的收藏重点:“第一是我通过多年的实践跟数据,去考察它的数量和存世量;第二是要看它的质量;第三,如果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特殊背景的外销瓷,我会深度去研究解决问题,这是我目前收藏的一项。”

 

2013年,他从一位英国的古董商之手购得苏格兰风琴手画面的瓷器,就是一件别具意义的收藏品:“苏格兰风琴手是当年英国的辉格党人跟保皇党两派斗争的一个产物,当时苏格兰闹独立,那里有一个士兵风琴手,很受老百姓喜欢,他属于保皇派,在斗争中失败了,被流放到美国的肯尼亚州,有一个画家把这件事画成了一张画,这个画就拿到中国来做了瓷器。

 


苏格兰士兵和风笛手图像盘 乾隆1745年 23厘米

选自China Trade Porcelain Patterns of Exchange 95页

 

“这件瓷器如果没有这个题材因素,它就是一般的乾隆瓷器。但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题材,所以它的价值非常贵,这就是外销瓷的魅力。而且它的数量极少,所有的研究下来,这件瓷器估计只有两个器形,一个盘子、一个大碗,这两个类型通通加起来,可能在全世界只有四五十件左右的盘子,数量很少。这就是做高端、收题材性收藏品的典型例子。”

 

稀缺的外销瓷也是他收藏的重点:“比如有一件收藏品是雍正薄胎蛋壳瓷,用胭脂水施在背后,前面绘制的公鸡、锦鸡和中国仕女画得很细很细,在中国的粉彩里面,它细到了极点,大概有十几种粉彩颜色。

 

而胭脂水和蛋壳瓷是当时的一种新工艺,当然蛋壳瓷在中国景德镇宋代就有了。但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外销瓷里面它是很高端的,虽然官窑也有这个,可是外销瓷里这一类的东西只做了五年左右,所以任何一个人拿到手里都爱不释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仕女婴戏的画面意思有两层:第一层,仕女是母亲的形象,是与雍正的十二美女图一脉相承的;第二层,它后面所有的摆设,都说明了这个女人要教好她的孩子,她必须要有涵养,比如书画琴棋,再加上古董、青铜器,她必须是端庄贤淑的。这一类收藏品因为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又是整个外销瓷顶峰时期的产物,生产年头少,所以收藏时我也比较在意这一类。”

 

雍正粉彩仕女盘

 

收藏:文化的顶尖审美

 

余春明说,在当下,强调文化收藏特别重要。

  

“中国的古董、瓷器、青铜器、古代书画有着本国很厚重的文化价值,是全球历史的见证。而外销瓷无论对中国、对国外,都是全球文化的一个载体,它非常珍贵。我觉得必须推广出去,要让大家知道,中国当年是如何的辉煌。”

  

“而中国曾经毁掉了自己的文化,刚刚从毁掉的文化废墟里面慢慢走出来的时候,脑子里面想到的只是钱,并没有看到文化,只看到文物是一个钱的替代物。所以,我想通过外销瓷,使人们感觉到中国要让真正的文化走出去,要在借鉴历史的基础上慢慢来做,并且让更多人认识到真正的中国文化历史,而瓷器正是讲述这段文化历史最重要的载体。”

 

雍正粉彩仕女盘

  

“中国的收藏家还有一些处在跟风的状态,收藏原本是文化顶尖的一种审美,可现在却成为一种没文化的表现,这个是需要慢慢改变的。所以要有人来做文化先行,如果从现在市场的低潮慢慢关注文化的话,今后中国收藏界才会真正体现文化与生活的价值。” 余春明说。

 

来源 雅昌艺术网

原标题《认知与回归:余春明的外销瓷情缘》

大藏嘉 整理编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0ODY2NA==&mid=208638691&idx=2&sn=2f0e8759158e06610d336f458de9f0c6&scene=2&srcid=1209hh2EHVeLtB0VkjbHDQNZ&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