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月品茶夜谈

生于美丽的杭州。小时爱在西湖边上赏月纳凉,品茶夜谈。好诗词,小说,和数学。1989年人在北京,那一天,那些人,那些事,从此改变了我。风花雪月随岁月远去,政治,历史成为了我的新宠。
个人资料
正文

火烧圆明园这事究竟是谁干的?(ZT)

(2017-10-20 05:54:43) 下一个


 

话说我国有关部门,发现一群英国和法国军舰正经过领海,于是要求停一下、搭个话。

清政府上海地区相关领导登船见了司令官,说我们这里不太平,土匪多得吓死人。你们这么威武雄壮,要是能抽空上岸帮我们平个乱,我国领导人咸丰爷爷知道了一定很开心,会大大地奖励赏赐你们。

司令官听了差点笑得背过气去。他说老乡,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这次北上另有重要任务——啊不是抗日,反正不能在此逗留。

他实在不忍心告诉爱民如子的当地领导:我们这些军舰,就是上天津北京去抄你们政府老巢的。

1860年,暴怒的英法联军再度北上,直逼京津。在去年的天津大沽口炮台之战中,轻敌的英法联军遭到清军痛击,不但死了400多人,还被击沉了几艘战舰。这也是清政府自从1840年第一次与外国开战之后,在大陆地区取得的首场胜利,朝廷上下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可欢乐持续还不到一年,英法联军就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天津,直逼北京而来。咸丰一看不好,赶紧派钦差大臣怡亲王在通州跟英法联军谈判,联军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是英国人巴夏礼。

眼看和约快谈成了,但巴夏礼告诉中方:此次除了进京换约之外,还有公使亲递国书一事,就是把英国女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当面递给中国皇帝。

怡亲王一听就傻了:要见皇帝,事关国体啊!因为咸丰是一定要来使行三拜九叩大礼的,不然几百年的祖宗威名和天朝国体就毁在他手里了,他负不起这个责任。而外国使节又是一定不肯行跪拜礼的,他们总认为国与国之间平等,凭什么要向打不赢我们的皇帝下跪?这分歧从乾隆时代就开始了,是一个没法解决的死命题啊。

对于巴夏礼而言:国书一定要递,膝盖一定不弯。对于怡亲王而言:膝盖如果不弯,皇帝一定不见。两方吵得口干舌燥,怡亲王看巴夏礼坚决不让步,他想自己也是没有后路可退的。怎么办?照最高领导的指示办算了。

咸丰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自知之明。明明一路节节败退,偏偏还要做以逸待劳围而歼之的美梦。他一方面让手下僧格林沁准备作战,另一方面居然指示怡亲王:谈不拢就把巴夏礼这些人抓起来作为人质。打仗嘛,兵不厌诈是不?不要有妇人之仁。

于是1860年9月18日,清军将领僧格林沁把巴夏礼等39人尽数扣押。清政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根本不知道在西方的游戏规则里这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正是这些人的命运决定了将来圆明园的命运。

英法联军司令部虽然被巴夏礼遭扣押的消息感到惊讶,但其实并不怎么担心:他们只相信巴夏礼的才干和能力,却不了解清政府的大脑构造。英方特使甚至认为:只需坐等巴夏礼完成使命顺利归来即可。只有法军统帅孟托班表示:发动攻击是解救人质的最佳方式。

事后证明:只有他是对的,其他人太不了解中国了。

这年代,英法美俄诸强虽然为在华利益上争得不可开交,但对于清朝皇帝、清朝政府乃至大清全体子民的认识却渐渐趋向一致:愚蠢、低能、自作聪明、毫无诚信。

总之一句话:不打不老实。

 

巴夏礼被僧格林沁逮住了,他质问对方:我是专门来谈判的特使,是得到过你们明确承诺保证通行和人身安全的。现在你们这样做算几个意思?

僧王笑眯眯地看着他,说你不是不愿意跪拜磕头嘛,来人呐,帮帮他!

于是巴夏礼同志就被人摁住头,在地面上Duang——Duang——Duang地演奏起来。

下马威结束,僧王要求巴夏礼立即出面阻止联军前进,巴夏礼说我做不了主,你打死我也阻挡不了联军前进的步伐。

僧王说:想死?哪有那么容易。来人,给我快递到北京刑部大牢。

与此同时, 等了半天不见巴夏礼凯旋的英法联军终于相信:再不打,巴夏礼这辈子都别想回来了。于是在通州以南的张家湾,4000名英法联军对阵僧格林沁的25000名精锐骑兵。

当天僧王上报:虽然张家湾落入敌手,可我们毙敌无数啊。同一天,英法方面的战报是联军伤亡35人,清军1500人。

9月21日,6万名清军和8000名联军再度在八里桥大战。这是一场“骑兵和冷兵器”VS“大炮和火枪”的战争,结果英军死2人伤29人、法军死3人伤17人,而清军死亡3000人。

联军士兵甚至觉得这样一片倒的战役太无趣:“这场战役给人做梦一般的感觉。我们光打死敌人,自己却几乎丝毫无损。”

可是咸丰是不会觉得无趣的。他根本没有死守北京御敌于城门之外的打算,而是带着还没有成名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等家属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北京一切事情丢给了背锅侠恭亲王奕?。

9月25日,联军发出最后通牒:三天内不放人,并且在通州签订条约,我们就杀进来了。

又经过一通扯皮,终于在10月8日,巴夏礼等8人被释放。又过了一个礼拜,其他的俘虏陆续返回联军。可是当初被抓走39人,只有18人是真的回来了,其余21人只有名字回来。有的甚至都不是完整的尸体回来,有些甚至尸体都找不到了。

活着回来的人说:他们双手被捆、整日下跪、水米不进,手脚被皮绳勒得生出蛆虫。《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四天就死了,尸体被丢到野地里喂了野狗;安德森中尉看着自己手上的蛆虫全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三天后死去……

对于联军而言,这样对待使节无异于畜生行径。而对于中国囚犯而言,知道了心里恐怕更难受:咱们一两千年都这样过来了,你们才住几天就死的死疯的疯,要不要这么矫情。

看到自己的使臣身受酷刑,英法联军的共识是:必须严厉惩罚清政府。而分歧是:到底烧哪里。

 

 

英方建议烧圆明园,法方表示反对,说烧圆明园不如去烧紫禁城。烧皇宫比烧一个园林更能让清朝皇帝印象深刻。

英方说烧皇宫基本相当于烧北京,何苦跟北京的百姓过不去?再说圆明园也是宫殿要地,而且使节好像就是在这里受折磨的,烧了也有警示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是烧了皇宫,就彻底跟清政府撕破了脸,不利于今后在华争取利益。清政府虽然蠢,但还要靠他们为咱们国家牟利是不?

为了让大清人民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英方在放火前专门在北京张贴中文牛皮癣小广告,公布防火时间解释放火原因:

“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英国人简直想多了。据说当时大清子民看到告示后,根本没有愤怒、悲伤、恐惧和庆幸这些英国人想象中的情绪,反而因我告示蹩脚的语法而嗤笑不已。

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并非一哄而上,相反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两军各派三名军官组成圆明园文物接收委员会,既合作双赢,也相互监督。他们把园内珍宝分成两类:一是金银珠玉这样的贵重宝物,二是名人书画雕刻刺绣这样的美术宝物。其中最宝贵的献给各自女王法皇,剩下的各自均分。

圆明园门口有士兵守护,运出财物的士兵交割完毕后再度进入,有条不紊、络绎不绝。

一开始还算紧张而有序,到后来就慢慢开始乱了。士兵们开始鼓噪:“你们都把大的拿了,我们总该去捡点剩余了吧!跑这么远打仗,不拿点纪念品回家也说不过去是吧!”

此时除了英法士兵之外,还有一支人数更多的队伍,正从四面八方向海淀聚集。这就是临近的村民和地面上的地痞流氓。越来越多的人纷至沓来,到了圆明园墙外,跟英法联军中的中国差役联系上,把梯子架起来,就开始翻墙而入。

士兵想要驱逐这些中国人,可来的人越来越多,无从驱起。这时联军司令部发出通知,说可以放火烧园了。

 

在这样重大的历史时刻,掉链子的英法士兵居然没有携带引火装置……

怎么办?难道园子就不烧了?他们小看了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我国民众。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勇的天朝人民。

在当时法军书记官的记载里,说当时中国每遇火警,在救火时更要刻意防范趁火打劫者,因为他们往往比119来得还要迅速。这些爬梯子进圆明园的人,平时一定趁火打劫惯了的,所以一听说要放火,都兴高采烈跃跃欲试。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圆明园里留着辫子的人们,踊跃贡献出了火石火镰火线等放火专业装备,还迅速收集了秸秆等助燃物。现在只等联军一声令下,就可以尽情施展才干了。

英法联军生在遥远闭塞的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哪里会相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生物?虽然打仗不行,可把侵略者自己都弄得快看不下去了,恶心了他们一下,也算一场小胜利是不是?

须臾之间,圆明园内火势四起。英法联军、中国民众大家各取所需之后,全身而退满载而归,只留下一座曾经美轮美奂过的圆明园。

 

英法联军后来一直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有什么难理解的:君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君。清政府算什么?天朝一两千年一直都这样过来哒。

一百多年前的众多无名前辈,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侵略者:就算要烧园,也轮不到你们英国人法国人。中国人的园子,就算要烧,也要中国人自己来点起这第一把星星之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aterinn 回复 悄悄话 中國軍隊將用刺刀保護他們。

你們怎麼做,他們一定會山寨回去。
Waterinn 回复 悄悄话 記下這仇。
大英博物館,盧浮宮,總有一天會被你們的流浪漢和無家可歸者燒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