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Schekman宣布避免向三大科学杂志投稿

(2013-12-11 19:33:14) 下一个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世界生物科学领域的三大顶尖杂志 (《自然》,《科学》和《细胞》)曾经以发表很多获诺贝尔奖的原创性研究而全球闻名,包括DNA双螺旋结构,单克隆抗体的发明,逆转录酶和端粒酶的发现等等。今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Randy Schekman坦承他的获奖工作同样曾发表在这三大著名杂志上,然而在他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的前一天,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在英国《卫报》发表檄文抨击三大杂志近乎追求时髦的论文评审方式,并且决定他实验室以后做出的论文将避免投向《自然》,《科学》和《细胞》三大杂志。他在文中没有把话完全说死,但有些媒体则替他解释道,他实质上是通过抵制 (boycott)而不会向这些杂志投稿,另一种媒体引申性的扭曲报道。

Schekman曾经担任《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主编多年,从主编位置上退下来后,他受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英国Wellcome基金会和德国马普协会的邀请创办eLife杂志并任主编。这两种刊物都是由一线的实践科学家经营和审稿的,后者还是完全在线的公开杂志。PNAS相对于三大杂志确实逐年式微,Schekman对其审稿程序进行改革后仍然无法阻止其影响因子的下滑。Schekman首先控诉著名刋物为不是依靠科学家做出发表决定的商业实体,他们严格控制发表文章的数量使其物以稀为贵;他们为了吸引眼球和维持高影响因子而一味追求新颖,从而变相鼓励实践科学家走捷径而不是专心做需要重复的原创性研究。这就是我们经常看见名实验室哪里热门就走向哪里的现象,在基因踢除技术刚发明不久的年代里,一些趋利的科学家更是哪个基因热门就去跨领域做那个基因的突变老鼠,即使他们可以一夜间从免疫学家转变成为神经生物学家也在所不惜。

Schekman重点列出了中国奖励那些在三大杂志发表论文的科学家的极端做法,一篇论文可使其作者获得高达三万美元的嘉奖,金额之高相当于获赏金作者半年的收入,该诺贝尔奖得主认为这其实就是公开的"贿赂"。中国以前有位刚毕业的博士生仅凭一篇第一作者的细胞论文,不经过任何博士后训练而直接"大跃进"般提升为知名研究机构的正教授。Schekman将这种仅以杂志为基础的奖励制度与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的年终红利相比拟,他谈得更多的是科学杂志的品牌红利对科学的伤害。

Schekman还认为所谓影响因子是可能影响科学发展的"毒性"因素,他认为:"一篇文章被高频率引用可能是因为它拥有好的科学内容,但是也可能是源于它更吸引眼球,邀进,或者甚至完全是错误的"。Schekman是去年发表的呼吁改变全球科学评价体制的"旧金山宣言"的倡议者之一,那时借助美国细胞生物学年会之机,一些主要杂志的主编和全球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主张在大学学术评估或研究基金的评议时,应该停止使用论文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

位于美国费城的Thomson公司出炉的影响因子以引用率为仅有的考量来评价研究质量的做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影响因子基本上不能横向评价不同的学科,因为热门学科相对于冷门学科的引用率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医学研究里偏临床应用的也普遍高过对临床实践拥有更深影响的基础研究。另外,还有人系统分析过发表在《自然》的文章引用率,发现仅有很少一部分《自然》文章拥有极高的引用率,而在《自然》发表的大多数文章的引用率与发表在其他好杂志的论文引用率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况且不说影响因子的准确性,笼统仅以一篇论文发表在三大杂志上就认为是重大发现而立马升教授和拨基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对科学发展有害的。

沃森和克里克那篇改变生物学历史的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是篇不到一页半纸的短文,克里克回忆说,《自然》杂志几乎是收到稿件后就决定发表,文章成稿于195342日,载有此文的《自然》期刋的出刊日期是1953425日,从投稿到刊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样的时代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我前段时间接触过一篇通过了《自然》的第一轮审稿的论文手稿,除正稿中的四个复合图外,还包括在四十多页的辅助材料里含有原始实验数据的近三十个图表!

现在顶尖杂志的投稿过程处于一个恶性的循环,科学家为了名利或碰运气的心理动不动就向《自然》等顶尖杂志投稿,而杂志鉴于审稿任务的繁重,只好凭借出版从业编辑们的判断,他们在不将稿件送专家评议的情况下就拒掉大多数的稿件,而那些做拒稿决定的编辑可能是些拥有PhD学位但已经离开一线科学研究多年的出版职业人士。Schekman的带点决斗味道的行动是想努力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虽然他在《卫报》上的文章多少有点为他主编的eLife杂志做宣传的企图。

目前《自然》和《科学》杂志都因此事发表了不痛不痒的官方回答,《自然》杂志的调查发现科学家在投稿前考量的三大因素是:杂志品牌,杂志覆盖领域和影响因子,《自然》声称他们无法控制影响因子的产生和应用,我们同时应该知道《科学》杂志的主编也曾在"旧金山宣言"上签过字,Schekmanmission是不是impossible我们则拭目以待。




2013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大顶Schekman!对生物是门外汉, 但Nature和Science对physical science类的文章绝对是追求时髦远超过科学价值本身。
myBull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以前有位刚毕业的博士生仅凭一篇第一作者的细胞论文,不经过任何博士后训练而直接"大跃进"般提升为知名研究机构的正教授。

在中国时,我有同事还在读在职博士,尚未毕业,就成了博导.这也算中国特色吧.
但博士生能做出色工作的也应该有的,De Broglie一个太子党,学的是历史,凭家学渊源跟了Langevin作物理博士.一不留神,凭博士论文就得了Nobel奖.
狸猫的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艾凯西' 的评论 : No evaluation system is perfect.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艾凯西' 的评论 :
Nice comments and well said!
艾凯西 回复 悄悄话 支持这位诺奖得主!他说出了所有年轻PHD学生们的心声。和计算机电子工程专业相比,生物医学领域是最论资排辈和压抑年轻人的地方,而且对学位和文章发表杂志的追求,几达神拜的地步,严重地阻碍了创新。希望eLife能发现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和一大批冷门的科研课题。谁知道?说不定那些冷门的课题30年后会拯救人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