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乐道

茫茫人海,洒洒众生相; 看博客,说闲话,其乐无穷……
正文

给当地人讲做中国饭

(2014-06-20 12:34:51) 下一个
社区需要一个人讲如何做中国饭。会做中国饭的人不少,但能用法语讲出來的不多,我就自告奋勇的去了。这种社区的课说好讲也好讲,其实也不简单。一是你要自己讲圆了,你说你既不是烹饪专业的,也没干过这行,给人家讲做饭,要编出点故事让人相信你懂得这些。我说我有个邻居是大饭店的主厨,从他那学到很多东西。人是有个这么个人,但我从来没有和他有过交流。这就是想哪说哪编故事。二是讲什么。我觉得应该讲真正中国的东西,而不是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比如:egg roll。
 
开始我还是有点紧张,发音也不太准。那些人大概也是听的似懂非懂。好在有实际材料,现场操作,连蒙带唬就把课上下来了。你可别小瞧这些人,很多都是做饭能手。经常纠正我的描述。他们的短处就是不懂中国饭菜这回事。西方人做饭讲究要菜谱,一分一点记得清清楚楚。我们提到用量是总说少许,一点,写出几分几钱来那叫没本事。我们也不习惯记下来,这显得咱多无能。有一次在朋友家包饺子,他们的朋友就看着我的操作,洋洋洒洒的写下一大页材料,用料,做法。连饺子煮几分钟都写的清清楚楚。我服了。我深知他们的习惯,要是没有菜谱,菜谱里不写好用量,我还不让他们把我烦死。我烦死小事,他们还不得纠结,郁闷死。别以为写好菜谱就万事大吉。你还得按着菜谱做,否则问题又来了。当然你可以不按着菜谱做,但你得说清楚为什么。他们可没有下去问的习惯。急脾气的会立马就问,温和一点会等你说完:对不起,你的菜谱上写的不是二勺吗,你的用量都快到1/4 杯了。我只好+—*/& etc。然后,她会郑重的把二勺改成 ¼ 杯。当然,大部分人是有很强理解力的。在下面配合我说,不错,挺好。所以后来每当回家被问道课讲的如何,我总是开玩笑的说,学员配合的很好。
 
我吃饭不太讲究,后来也发现我并不是什么都吃,什么都能吃,所以还不算是吃货。吃饭不讲究的人,做饭就不会太好,没这个必要,也不会去追求。作为消遣,我也会吆喝两人,炒两个菜,胡扯一晚上。如果有会做的,自称会做的,特别是愿意显示能力的,我绝对让贤。捧场,称赞,这事儿我也愿意干。这样生活不答应,有人挑食,我必须再会几手。在国外,外面的中餐饭馆不可口,只好自己学着做。从来也没有想到看录像可以学会做饭,所以家里的几盘做饭的CD一直静静的呆在那。直到有一天我把它们拿出来解闷,发现多看了也明白一些事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完CD 盘又去买。然后看电视里的专门节目。看中国的,通过网络。看当地的,英语的,法语的。才明白为什么做饭能成为一种时尚。做饭,这时称之为烹饪,也可以高大上。看着主持人和烹饪大师们(这时不能叫厨师了)游弋在案板和炉灶之间,谈笑风声,我都后悔怎么没有干这一行。每次操作都是一次创作,并带来美的享受。这就是为什么关于饮食和烹饪节目非常流行的原因。如果这种节目和营养和健康结合在一起,那就更是所向披靡。中国人聚会,来自全国各地朋友带来不同口味的饭菜更让我打开眼界。你不用旅游就可以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北美的中国饭馆的饭菜做的不敢说三道四,有幸和他们一起进餐,我体会到真正的广东风味。不管怎样,当我给别人讲做饭时,我已经积累不少知识和实践经验。偶尔我也会练上两手,给家里的餐桌增添新的菜肴。聚会时,我也可以显示一下自己身手。当我站在讲台前,侃侃而谈时,我都觉的自己俨然就是那个主持人,就是那个大师。

 
我不只教他们学会一,二个菜谱,而且向他们传递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几大菜系,各地方食物特点。一桌菜的构成,喝酒的习惯,进餐的方式。最好玩的是用筷子。我告诉他们,想学会用筷子?学着用筷子夹绿豆,从这个碗夹到另一个碗,然后再夹回来,中国的小朋友就这样练习。每次课都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很多的乐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sherelo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穿越回汉唐' 的评论 : 是的,每次都费点口舌去解释,可人家还是期待 ‘左鸡’,才不管 鲁,浙,淮,川,湘,粤,徽,闽。

谢谢来访。
穿越回汉唐 回复 悄悄话 请不要动不动就用中国这个字眼,湖南菜就湖南菜,上海菜就上海菜,南北差异可大了,
sherelo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weetiepie' 的评论 :

春卷是,egg roll 我认为不是,或似是而非。
sweetiepie 回复 悄悄话 egg roll, 春卷, 难道不是“真正的中囯东西”之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