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论政见不同人士如何在节日聚餐中避免大打出手!

(2017-11-22 05:40:05) 下一个

当被问起美国的哪一个节日最类似中国的春节时,听到的最多的回答是: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我却认为11月最后一个周四的感恩节才是最佳答案。

 

圣诞节虽然隆重,但相当多的时候是小家庭过。感恩节则不同,往往是大家庭团聚,感恩节是一年所有节日中旅行人数最多的就是证明。你如果在感恩节的前一天去机场和火车站看看,就会发现,美国的感恩节的人流与中国的春运有一拼。父母还健在的,基本上都是孩子拖儿带女地回到父母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数日,吃火鸡,叙家常,怎么看都是中国的春节啊!

 

在中国过春节,久不见面的亲友相聚,是惜福的时刻,是欢聚的时刻,是好吃好喝、回忆从前的快乐时光或令人捧腹的窘态的时刻,但也可能是尴尬、难堪甚至冲突的时刻。美好亲情自然是春节的一道佳肴;暴露家丑、互揭伤疤居然也是春节的一份特产。当然更多的是不痛不痒,居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阿庆嫂与刁德一的“斗智”。记得去年春节前,刚刚开始走红网络的papi酱出了个短视频,就是帮助未婚男女应付春节期间父母、亲友有关婚姻问题的盘问的。我直接认识的就有好几个青年男女事先在微信上把视频送给了长辈,好让令人烦心的“堂审”胎死腹中。我一直以为,papi酱最终成了2016第一网红,这个短视频功不可没。这也说明了,在表面的喜庆气氛中,中国的传统春节,也隐藏着些许或浓或淡的尴尬和难堪。

 

 

美国的感恩节也逃避不了同样的遭遇。如果你留心的话,各种几近段子水准的真实故事比比皆是。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各个辈份的兄弟姐妹之间,常年解不开的疙瘩年年系新结;in-law 的表现和要求奇葩到让人或是自己离开或是下逐客令。这样说吧,感恩节餐桌上暴露家庭分歧的传统,就像感恩节要吃火鸡和蔓越莓酱的传统一样古老。倒是来美定居的华人中很少听见类似这样感恩节的故事,也许是因为第一代移民大家庭成员都在美国的不多,更普遍的是多个朋友家庭抱团相聚,也就少了这一道家庭纠纷的风景。

 

但是今年的感恩节恐怕有不同。2016年的总统大选,使在美华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极度分裂,每个人都听说过许多版本微信上骂架甚至拉黑微信的故事吧,现在要同桌吃火鸡?情何以堪!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彼此重新了解的机会呢?只要双方能理性地,心平气和地交流,最糟的结果不过是又一次审视自己的观点,尖锐自己的思维,拷问自己的逻辑。如果能够得到比最糟的结果更好些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达到好的交流效果,专家建议几个底线:

  • 在有吃有喝的情况下谈

  • 先聊点别的,不要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谈政治

  • 不要对对方的动机做负面假设

  • 谨慎用词,万不可出口伤人

 

交流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一些策略。下面是结合专家指点和我个人体会给出的几条建议。

 

善于倾听
 

 

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而是为了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个问题是我关心、在意的。而传达这一信息的最好方式就是认真倾听。好的倾听者是忘记自己的观点去倾听的

 

不要下定论
 

 

不要一开始就下定论,因为这样就堵死了交流的通道。相反,把这样的交流看成是一个了解并理解对方观点的机会,真正深入进去,设法去理解,他/她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从哪来来,又往哪里去?你并不需要同意他/她,但你要理解他/她。

 

注意你的形体动作
 

 

一个人的形体动作会给人很多信息,有时甚至是最可靠的信息。任何不礼貌,不重视谈话的形体动作,都会让你在交流中丢分,失去信任。

 

不要一心想赢
 

 

做学生时为同学辅导过的人知道,给不懂的人讲课并使其真正搞懂,是加深自己对课程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样,与观点相反的人交流,即是加深自己的理解,也是纠偏的最佳途径。不要以赢为目标。以辩论改变人的观念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人的观念改变了,这往往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往往是因为某些事件或环境的改变,而不是语言,征服了人的心。把这样的交流看成是锐化自己的思维和逻辑的机会才更可能获得收益。

 

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一个有价值的论点往往是有事实作依据的。当一个议题存在相反的观点时,往往是某一方、甚至可能是双方都是只看见了部分事实/真相。要能够有效地交流,必须知此知彼,必须全面了解事实/真相。做好功课,看见完整图像的人,说话才有力度,才令人信服。

 

既要有勇气说话,也要有勇气倾听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极度分裂的国家,极度分裂的两个政党,以及极度分裂的民意。不可否认,越是分裂就越需要有效的交流。也因为极度分裂,交流非常不易,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不要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捍卫你相信的真相,哪怕你是少数。但也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无所畏惧地说,同时也要无所畏惧地去倾听。不倾听,就无法站在同样的水准说话,无法用同样的语言说话。不敢真正倾听的,有时也是没有真正自信的,当然也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过节了,首要的是休息,是放松,是享受亲情、友谊。不要把节日庆贺的场合当成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有没有觉得那些把住任何机会推销自己的产品或业务的人非常讨人厌?推销政治主张也会给人同样的感觉。所以,有效的交流是双方都有需求、都有愿望的时候才会发生。尊重别人的意愿,共同感恩,共同享受生活的馈赠,衷心祝福每一位参加团聚的嘉宾。

 

在此前提下,如何你找到了理性的,旗鼓相当的谈话对手,祝你好运!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

 

更多博文

我的文章系列
美国大学AA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亚裔的何去何从
真的希望你过得好!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美国教育系列
美国专家对聪明孩子与天才孩子的比较
美国高三学生的生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茵茵梦湖 回复 悄悄话 哈哈,题目有趣,真是一个实用指南。
左右派聚会时不谈政治,要吵去议会。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在美国去party,或大家庭聚会一般是不谈政治的。政治观点不同很常见,但不在这种场合争论。亲戚朋友,关系较近的才会互相交流意见。
cng 回复 悄悄话 正如博主所言,这个事儿对国人来说不是个事儿,政治观念三观南辕北辙的,不跟他过事儿就完了,一般分歧,席间不谈政治即可。

但对老美,兄弟姐妹如果左右矛盾尖锐,那是避不开的。
tellmey 回复 悄悄话 典型的左棍败类,赢不了也不让别人赢,说不过就不让别人说,不先过过脑子就逢川必反
tellmey 回复 悄悄话 媒体有一股暗流,惶惶不可终日,把目光都集中在狗血的八卦上,不骂川普就好像out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