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颈是我的性格,牛精是我的个性!

好酒,爱书,收旧,老饕,走南,闯北,家四方,三儿,一女,六口人,一房两车,人到中年,华人大兵,解甲归田,东篱种菊,南山放马
个人资料
我冇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再让民间舞龙的那一年

(2014-02-04 19:32:31) 下一个

 

过年了,华人家家团聚,年晚饭,放炮竹,贴春联,穿新衣,压岁钱,甜点小吃,舞龙,舞狮,那就是年的记忆。整个中国都喜气洋洋,热热闹闹。随着旅外的华人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人过年有了不少的认识,现在春节差不多成了个国际节日了。Fairfax教义部特意将年晚和新年那两天定为教师工作日,小孩都不用上课,我也请了两天假,带小孩回父母家吃团圆饭。

                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年的认识不会超过舞龙,舞狮这个层面。说起舞龙,记忆中乡下开始只有舞醒狮,乡下差不多每条里(一个区)都有一条醒狮。舞龙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下不知被禁了多少年。华国锋当主席不久后,乡中那些老人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可以再让舞龙,那应该是80年吧。那年冬天,我们那个里(齿德里)不知从哪里请来了能工巧匠,商考重造只字某些老人记忆中的熊罴(猛兽或龙子?)。先是造了个很奇特的长形小口鼓,一点也不像平时习惯了的大红鼓,其声清脆,和醒狮鼓沉而雄浑,充满战意的醒狮鼓大不相同,显得有点调皮。对鼓的节奏还有记忆的老人就开始教乡中的后生打熊罴鼓,“笃笃-琤,笃笃-琤,笃笃琤琤笃笃琤”的一直练圆滑熟练。那熊罴也很异形,头上的角比南狮要长,舞法是自由发挥形,无章法,无套路,无节奏,一句话------乱来,任何人都可以顶着罴头乱舞一通,但乡中规矩是任何醒狮遇到我们的熊罴都要退避三舍,任何青都可以去采,那鼓点就在我们口中变成了“叻叻靓,叻叻靓,叻叻靓靓叻到净”就是什么都吃干净的意思。不知何人定下这规矩,为什么只有我们里舞熊罴。因为这是新鲜事,所以是全民参与,每件事都有很多人争着去做,我有幸抬了一会锣。因为舞法随便,不像其他狮队都是练家子,吃过夜粥,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扶碌木骑驳马的怪事,和人家二驳三驳当闲事的狮队一比,真掉架!凑了第一年的热闹后,再也没参加舞熊罴了。

                在我们里忙着搞熊罴的同时,仁和里也忙着扎大龙,在找同学一起上学时,那大龙续渐成龙了。第一年龙头,龙尾都扎得太重,各有七十多斤,舞龙那天,几个彪形大汉舞一会就要换人,那大龙草草穿过几条里就了事,长长的龙身那都插满腊烛,那年很多人第一次看舞龙,当真万人空巷,男女老少都钻龙身求来年的好运,有不少人还拿了龙身的腊烛回家点香求福,叫借龙火。不少麻甩佬趁机揩女人的油/吃豆腐----抹胸,摸屁股,LP就有被揩油这样的经历。

                第二年,仁和里的龙重新扎过,重量减了一大半。同年恒美的龙也舞起来了,两条龙穿街过巷,还按照传统年初四和年十五舞龙上山,龙下山后,最后高潮就是在大祠前盤龙/打龙饼。那年也跟着热闹,一高一低的上山,好辛苦,又看不到什么,以后几年就多大多数人一样在蟹山远望那龙上山的盛景。现在三江舞龙是新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前年上海践踏死人事件,今年镇府开始不让再舞,村民力争:不让舞算什么文化遗产,舞了三十多年,从没伤人事件。刚从老友处知道镇府让步,不有事不负责。

                乡下的年一直到元宵才算完,十五那天,熊罴到和齿德里所有有关联的祠堂和庙宇拜祭一番,忙了整整一个夜晚,好不热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