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个人资料
小思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诺奖英雄艾利森被笑惨不信邪的故事

(2019-04-04 23:02:41) 下一个

诺奖抗癌灵丹妙药为何治不好家人?

去年十月,美国人吉姆.艾利森和日本人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发明利用单克隆抗体调节免疫系统(拮抗T细胞的免疫耐受性)治疗癌症成功,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艾利森为了治疗肿瘤是由于他有一个与癌症结下不解之缘的家族。他11岁时,居住在德克萨斯州爱丽丝的科珀斯克里斯蒂以西约45英里农村,母亲康斯坦斯正在与严重的淋巴瘤作斗争,卧床不起。放射治疗引起了脖子的烧伤,艾利森很小不懂事,握住妈妈的手紧紧不放,因为他不知道癌症是什么病。“突然一天,艾利森被大人们叫进来说,'坐在你的妈妈身边。'没想到还没有等他坐稳,妈妈就断了气”。

癌症一直是艾利森的家庭的痛苦。除了母亲,还有一个兄弟和两个叔叔死于癌症,而艾利森本人甚至曾三次面临早期癌症。现任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主席的艾利森回忆说。 “我那时候太孤陋寡闻,真的不知道癌症是什么来着。那些日子里的人甚至都不谈癌症,谈癌色变。”由于母亲过世所造成的痛苦,16岁高中毕业艾利森从政治学转向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开始了漫长的肿瘤治疗研究。

1977年,艾利森和一位同事在给Nature杂志的一封信中写道,他们对T细胞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不会受到癌细胞的攻击。从那时开始,他一直从事T细胞研究,从加州奥斯汀和伯克利到纽约和休斯顿。

1994年圣诞节前夕,艾利森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理论,T细胞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癌症。他正在为一次欧洲学术会议之旅的博士后助手做准备,他为癌症小鼠注射了一种抗体,以激活T细胞以追踪肿瘤。结果令人震惊:给予抗体的所有老鼠都没有癌症,而没有提供抗体的小鼠的肿瘤严重生长直到死亡。

艾利森再次实验时癌症似乎没有反应。艾莉森变得沮丧。 “人们警告过我,'你只是愚蠢,免疫治疗肿瘤永远无法奏效,'” “那时候的结果真是让我生气。”

但是当他四天后回来检查他的毛茸茸的受试耗子的时候,注射抗体的小鼠的肿瘤完全消失了。 “我成功了,'哇,'”今年70岁的艾利森说。“这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我说,'好吧,我们可以在这里做点什么。'我可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现在我确实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可能会对癌症有所了解。”

在两年前基于他的T细胞发现在1996年发表论文之后,艾利森的目标很明确:创建抗体并将其制成可以安全地在人体中起作用的药物,并找到一种方法最终使其不仅仅是临床试验而且还要上市。但是,将“Ipi”(全名Ipilimumab)变为现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包括完整的五年研究和临床实验需要的严重经费负担。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心理压力。因为实验不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反复让人心惊胆战。担心一切化为乌有。

几乎四分之一世纪之后,经过无数次的医学试验,他的研究有了不小的进展。尽管艾利森的同龄人长期怀疑他发现的药物是否进入临床,事实上他的关于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工作终于进入临床,起初是黑色素瘤,后来还发现不少肿瘤都有效。迄今为止,被称为“Ipi”的抗体药物和其他免疫肿瘤药物已经在全世界治疗了近100万患者。

在俯瞰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中心的酒店餐厅喝着淡啤酒,艾利森回忆起他从小镇德克萨斯州失去了多个家庭成员到癌症的道路,记录他的科研故事现在以“突破”为特色,这部纪录片最近在此西南电影节进行了首映。

“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做不了什么,我会竭力奋斗。”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你知道,我并没有在乎别人的评价,否则可能没有今天。”

这部德克萨斯州的纪录片反映了艾利森开创性工作的高潮和低谷,这位大科学家也是一个音乐家。长时间研究免疫学的殿堂工作之余他会到当地的班克斯的Shiner Bock(一种啤酒)偶尔闲暇一番。有时候他到休闲的聚会场所,他会在尼尔森(Willie Nelson)旁边演奏口琴,包括他本月最近的客串演出。 艾利森谦虚的说道:“和他一起演奏我真的很紧张,”他们两人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奥斯汀城市极限音乐节演出。

此纪录片的导演比尔·哈尼说:“在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真正戏剧性事件都是由那些有着无法抑制的开拓性(勇往直前)的人所做出的。” “你在吉姆.艾利森身上看到这一点,在他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你都会看到这种无所畏惧、持之以恒的美国精神。”

到了2011年,艾利森成功了。不过,在去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和他的妻子印度人后裔夏马已经翘首以待许多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他们如愿以偿。在纽约出差的两口子回到休斯顿遇到了战斗英雄载誉归来的接待。机场人头拥动,人们敲锣打鼓。好个科学英雄。现在诺贝尔奖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如果不能为人民带来解除疾病的药物,和超级容易的诊断措施,再好的理论都没有得奖的希望。不过即使再灵光的药物也不能治疗百病,目前还有不少肿瘤是不治之症。所以再好的医生和科学家往往解决不了自己的疾病。

不过故事还没有完,中国科学家陈列平在此领域贡献满大,他是最早发现PD-L1的人物之一,真的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要是他是白人,要是当时文章的内容稍微变化一下,证明PD-L1就是一种抗肿瘤的分子而不是激活T细胞的分子,他应该当之无愧得到炸药奖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