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个人资料
正文

Brahms: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by 肖萧

(2014-08-22 23:30:32) 下一个


 


 


 



 
回想过去在国内时曾多次地在上海音乐厅聆听过这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开始时不易接受和听懂, 但以后便越来越喜欢了, 从总体上勃拉姆斯的交响乐特点是, 较为深刻, 晦涩, 耐听, 难懂, 但一旦接受了, 便成为了难忘的, 非常耐听的音乐珍品了.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1878年,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然而,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不但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且本曲连同贝多芬(D大调)和 门德尔松(e小调)、柴科夫斯基(D大调)等大师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协奏曲

这部宏大的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 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 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像贝多芬一样,勃拉姆斯也只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并且也是D大调的. 勃拉姆斯这首比贝多芬的更耐人寻味. 尤其中间的慢乐章,那个如诉如泣的柔板,曲调质朴却情 感饱满,还蕴涵着那么多的欲言又止的涩意.自维瓦尔第以来的小提琴协奏曲这种形式,从来都是 风光明媚而情感深度欠足的,从来还不曾有过令人如此回肠荡气的小提琴音乐.勃拉姆斯在这首 协奏曲里,将小提琴特有的婉转、柔美的诗意,作出无比思绪化的细腻表达,其亲切感和说服力 都是不在贝多芬之下,甚至还胜出一筹的!

(肖萧, 2014年8月8日)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三乐章) 联播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3/4拍子 奏鸣曲形式


第二乐章 慢板 F大调 2/4拍子 三段体


第三乐章 游戏似的快板 D大调 2/4拍子 回旋奏鸣曲形式







勃拉姆斯小传及他的古典杰作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汉堡一个市民家庭。其父是职业乐师,能演奏多种乐器,也是勃拉姆斯学习音乐的启蒙者。幼年,他从当地的一些音乐教师学习钢琴作曲,其中E.马克森的严格教导,特别是他对德国传统古典音乐和德奥民间音乐的热爱,给勃拉姆斯以深刻影响。由于家境贫寒,勃拉姆斯15岁就开始独立生活。除在当地的小酒店演奏外,也编写一些娱乐性小曲。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勃拉姆斯的注意。1849年他写了1首钢琴四手联弹《回忆俄罗斯》,引用了代表匈牙利革命的《拉科齐进行曲》的片断,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同情。1850年他结识了逃亡到汉堡的匈牙利小提琴家E.赖门伊,并与之旅行演奏。





1853年又结识了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J.约阿希姆,同年由约阿奇姆介绍,认识了R.舒曼夫妇。20岁的勃拉姆斯已是许多作品的作者,他的创作和演奏活动深受舒曼的器重和赏识。1853年,舒曼在他主编的《新音乐杂志》上发表《新的道路》一文,热情推荐这位后起之秀。勃拉姆斯和舒曼夫妇、约阿奇姆成为挚友,特别是和舒曼夫人克拉拉,保持了40多年的友谊,成为影响勃拉姆斯精神生活和创作的重要因素。1858~1859年勃拉姆斯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合唱指挥,接触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合唱作品,对他后来写作合唱曲有一定影响。他早期的创作主要受舒曼的影响,作品中常表现出当时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幻想、苦闷和抗争,在风格和手法上显露出舒曼的痕迹。1863年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60、70年代,他除了演出和担任指挥外,主要从事创作,他的一些重要作品都是这时完成的。

勃拉姆斯虽然有点索居寡言,但是他十分关心德国的命运,特别是德国的统一。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勃拉姆斯欣喜万分,立即写了《凯旋之歌》(1871)献给德皇威廉一世。在他著名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也曲折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事件。但是,德国统一后的严酷现实,使勃拉姆斯感到失望,加上生活圈子和视野的狭窄,特别是19世纪后半叶德奥知识分子思想中的深刻矛盾,使得勃拉姆斯某些作品中反映出的忧郁孤独的情绪,甚至是悲观隐退的思想。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是这种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勃拉姆斯晚年渐趋消沉,创作力衰退,作品以室内乐和钢琴小品为主,但其中象《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1891)和两首单簧管奏鸣曲(1894)等仍是他的重要作品。由于勃拉姆斯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他曾被选为柏林艺术学院院士,被授予汉堡市“荣誉公民”剑桥大学和布雷斯劳大学博士等荣誉。1897年4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





创作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他在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积极更自觉。在创作中他追求内在的感情的深刻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作品富有哲理性。

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交响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类作品中,结构的原则、调性的布局、主题发展的逻辑性、复调思维的深刻性以及宏伟的气势等,都明显地看到J.S.巴赫、L.van贝多芬对他的影响。在他的4首交响曲中,以第1和第4最为著名。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62~1876)不象多数作曲家那样带有尝试和模仿前人的性质,而是一部成熟之作。他从1862年写出第1乐章到1876年最后完成,持续了14年之久。乐曲反映了德国统一前后的十多年中,勃拉姆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从第1乐章的矛盾、挣扎,第2、3乐章的悲痛、幻想到终曲的欢呼、赞颂,显示了他探求理想、摆脱痛苦、走向光明的哲理信念。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虽然气势宏大却缺乏乐观战斗精神,特别是采用古老的帕萨卡里亚变奏的终曲乐章,流露出命运主宰一切的悲观情绪。除4首交响曲外,他写的两首钢琴协奏曲(1858、1881),特别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不论在思想和技巧方面,都是同类作品中的优秀者。

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从早期沿古典奏鸣曲、变奏曲原则到更多地写作特性钢琴小品如随想曲、间奏曲、狂想曲以及民间歌曲、舞曲等,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思潮对勃拉姆斯的影响。这类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深沉、典雅、富于技巧、手法细腻、形象丰富,有些是作者内心体验的独白,有些是生活情景的描绘。如作者自称是其“痛苦的摇篮曲”的《降E大调间奏曲》(1892)具有古老加沃特舞曲性质的《b小调随想曲》(1878)以及富有戏剧性的《b小调狂想曲》(1879)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优秀之作。这些特性钢琴小品是在F.舒伯特的瞬想曲、即兴曲,F.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和R.舒曼钢琴套曲的传统上的继承和发展。勃拉姆斯还写了不少主题变奏钢琴曲,其中《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185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1862)、《海顿主题变奏曲》(1873)和《舒曼主题变奏曲》(1854)等最有名。他写的21首匈牙利舞曲(1852~1869),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地体现了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在人民中广为流传。





勃拉姆斯的一生从未间断艺术歌曲的创作。除大型合唱外,数量最多并有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有的纤细复杂,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德奥知识分子复杂而敏感的思绪,如《我的呻吟更形低微》(1886)、《我的爱情多青春》(1874)等,有的充满生活情趣和富有幽默感,如《徒然的小夜曲》(1878)、《铁匠》(1858)等。不少作品和德奥民间音乐有着内在联系,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如著名的《摇篮曲》(1868)就几乎被当作民歌传唱。在大型作品中,他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写的《德意志追思曲》(1857~1868)是这类作品中最宏伟深沉的一部。此外《命运之歌》(1871)、《女低音狂想曲》(1869)等也占有一定地位。

勃拉姆斯从青年时代起就热爱民歌并记录整理,直到晚年。在L.van贝多芬之后象勃拉姆斯那样专心收集并研究改编民歌的作曲家是不多见的。他曾在一封信中说:“民歌──是我的理想。”他晚年最后完成的7册《德意志民歌集》(1894),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勃拉姆斯的创作和生活是与19世纪下半叶极其复杂矛盾的德奥现实相联系的,尽管时代和阶级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但他仍能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古典传统,汲取浪漫主义精华,写出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表达了强烈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并成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简介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Op77 D大调小提琴协赛曲,op.77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那首并驾齐驱,作为世上最伟大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正象他的前辈贝多芬和门德尔松一样,勃拉姆斯写小提琴协奏曲时,心中也考虑着一个特定的演奏能手。象他们那样,他也要求他的演奏能手就技术方面给予批评。勃拉姆斯心中的那个演奏能手就是他的老朋友约瑟夫•约阿希姆。

1878年8月22日,勃拉姆斯以他那特有的谦恭态度给约阿希姆写信,信中说:“现在我已经为你把整首曲子抄了出来,但我几乎说不出,我曾期望你单独对这个独奏分谱做些什么(即,没有管弦乐总谱),“自然,我想要你修改它??我不想听你的任何借口:要么是音乐好得无须再改,要么是不值得为整首乐谱操这份心。但是即使你只给我写上一、二个字,或者在谱上这儿那儿写些诸如‘困难’,‘别扭’,‘办不到’之类的字,我也会满意的。” 约阿希姆辛辛苦苦地看了独奏部分,主要指出他感到应该改动的技术细节。勃拉姆斯极认真地听了,但后来除了弓法和指法外,他几乎什么都没改动。勃拉姆斯原来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构思成四个乐章,正象他构思第二钢琴协奏曲那样。

但是他最后删掉了他原先计划好的谐谑曲,并将原来的慢乐章作了修改。“中间的两个乐章没有了,”勃拉姆斯写道: “当然它们原是最好的!但我写了一首糟糕的adagio来代替。”勃拉姆斯在形容他所写的某一最热情、最有思想性的慢乐章时,习惯于这样贬低自己。

浪漫派的协奏曲传统上含有强烈的炫技部分。勃拉姆斯象他受益匪浅的舒曼夫妇(罗伯特和克拉拉)那样,并不赞成单纯地表现技巧。对于写那些演奏难度很高的音乐,他从不犹豫,他的钢琴协奏曲和这首小提琴协奏曲都是如此。但他从未陷入为表现而表现。





1878年夏秋之际,这部协奏曲完成于奥地利一个迷人构偏僻 。小村庄??沃思湖畔的珀恰赫村。它是献给约阿希姆的。1879年元旦在莱比锡布业大厅首次演出时,约阿希姆是小提琴独奏者,指挥是勃拉姆斯。首演后,在当年十月此协奏曲出版前,约阿希 姆劝说勃拉姆斯在总谱中进一步作了些修改。

I、Allegro non troppo开头部分洋溢着有节制的热情。在这开头部分,勃拉姆斯回到了古典模式,写了一段长长的管弦乐引子,几乎是最初的呈示,就在这最初数小节中低声部弦乐器和大管奏出了这一乐章的正主题。而圆号马上又为这一主题增加了温暖的气氛。

独奏小提琴进入,演奏着华丽炫技的乐段,长达四十小节以上,然后平静下来开始了独奏的呈示部。在第二组抒情主题中,该主题特别动人,它是浪漫主义柔情的精华。

II、 Adagio 双簧管中的安详的开始主题,同第一开始主题有联系。这一乐章以独奏小提琴中的大量的精致描绘及其对主旋律材料富于想象力的装饰而著称。 Ⅲ、Allegro giocoso,ma non troppo vivace

一首华丽的回旋曲,迭句有匈牙利情调;有些音乐家认为,在这个迭句中,他们听得出勃拉姆斯对出生于匈牙利的约阿希姆所表示的加倍敬意。它富于双音和其它辉煌效果,但都不是为了单纯的炫技。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配器是:长笛二、双簧管管二,大管二,圆号四,小号二,定音鼓,以及传统的弦乐组。







全曲共分三乐章: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3/4拍子 奏鸣曲形式

乐曲开始直接由中提琴、大提琴与单簧管悠然地奏出第一主题,之后主奏小提奏以d小调热情而华丽地登场;由主奏小提琴演奏的主题速度减慢,充满牧歌风格;接下来的是美妙的发展及变奏,使整个乐章从头至尾都具有浓重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特征。


第二乐章 慢板 F大调 2/4拍子 三段体

首先由管乐器缓慢地开始,之后由双簧管奏出徐缓优美的田园风格旋律,稍稍带有一丝荒凉的感觉,这无疑是整个乐章中最动人之所在。


第三乐章 游戏似的快板 D大调 2/4拍子 回旋奏鸣曲形式

。这是整部作品中最富创造性的乐章。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因约.阿希姆是匈牙利籍,其中的叠句带匈牙利情调,以表达对阿希姆的敬意。勃拉姆斯这首协奏曲也被称作“带小提琴独奏声部的协奏曲”。









勃拉姆斯的大事年表 - 作品成就及爱情故事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一般简译为勃拉姆斯。1833.5.7 - 1897.4.3),德国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7岁随父亲学钢琴,13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

早年师从戈赛尔、马克逊(Eduard Marxsen)学习钢琴。一生中交游颇广,1853年在魏玛与Remenyi、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结交,并被介绍给舒曼夫妇,得到赏识与支持。





1862年到维也纳。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响曲,1876年完成C小调第1交响曲, 1877年完成D大调第2交响曲, 1883年完成F大调第3交响曲, 1885年完成E小调第4交响曲.

19世纪60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1897年4月3日逝世于维也纳。

成就地位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史功绩所在。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原因概在于此。





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勃拉姆斯写作交响曲并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的乐队表现却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继承古典乐派交响乐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勃拉姆斯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气质。作品结构严谨,情思蕴藉,规模庞大。他还将德国古典作曲家严密的复调技术和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重要作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乐作品《摇篮曲》等优秀曲目。

爱情故事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的行驶在欧洲大陆。从瑞士急匆匆地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 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睡着他永远无法再看到的人。

天苍苍,野茫茫,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

听众唯有墓中人。

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那一年,1856年。

勃拉姆斯身体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离开了,无人知道。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他一生未婚。

爱情爆发时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但是,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主要作品


勃拉姆斯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





(1)管弦乐曲:小夜曲2首,交响曲4部,钢琴协奏曲2首,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圣安东尼众赞歌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庆序曲》、《悲剧序曲》。

(2)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里纳尔多》、《狂想曲》(女独、男合及乐队),《命运之歌》,《胜利之歌》。

(3)室内乐:弦乐六重奏2首,弦乐五重奏2首,弦乐四重奏3首,单簧管五重奏,钢琴五重奏,钢琴四重奏3首,钢琴三重奏三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圆号、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3首,大提琴奏鸣曲3首,单簧管奏鸣曲2首。





(4)钢琴独奏曲:奏鸣曲3首,变奏曲:(a)舒曼主题,(b)自作主题,(c)匈牙利主题,(d)帕格尼尼主题(两套);《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狂想曲3首;间奏曲;随想曲;叙事曲。

(5)钢琴二重奏:变奏曲: (a)舒曼主题,(b)海顿主题(两架钢琴);两架钢琴的奏鸣曲(即钢琴五重奏);《爱之歌圆舞曲》;《亲爱之歌圆舞曲》,《匈牙利舞曲》。

(6)管风琴曲:众赞歌前奏曲11首。

(7)歌曲:独唱歌曲近二百首,二重唱,民歌改编曲。

(8)代表作:第一、三交响曲(Op.68、90),小提琴协奏曲,#c小调钢琴连弹曲《匈牙利舞曲》第5号。



愿八月的我们拥有更多的充实和精彩 !祝您快乐聆听,Enjoy Life!





感谢来自您的点击欣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