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圈里“偷窥”朋友们的生活

(2016-07-18 14:37:50) 下一个

远离朋友圈 --

"据心理学家说,人的视野和接触的范围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虑和担忧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我们已经看到,朋友圈里的正能量主要来自心灵鸡汤,而这些鸡汤时间长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新意,生活依然照旧,鸡汤喝一点可以,但喝多了一定会腻。此外,朋友圈里更多的是负能量,人们最愿意传播的一定是那些负面的社会事件,各种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明星丑闻和社会苦难、各种求助与底层的渴望,看多了连睡觉都不会安稳,更谈不上提高幸福感。"

博客,自造的围城和城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灭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微视。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折其香烟。夺其酒瓶。。。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明智、开悟、精进!后必成大器也!" (from webs quote)

~~

价值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深的鸿沟

(2016-07-17 19:04:09)

标签:

杂谈

 

每一次热点新闻,社交媒体都会变成热闹的战场。有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也有人冷眼相看出语相讥。

在生活中我们不会随便和别人聊起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但是有了社交媒体以后,我们的大脑像是装上了一扇窗,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瞥上一眼。不管是亲友爱人,还是几年十几年没有见过面的中学同学,或者是曾经帮你租过房子的中介,都能够知道你的想法,你完全无所隐藏。因为你转发的每一篇文章,你复制粘贴的每一条段子,分享到群聊天里的每一张图,都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你的观点、倾向和态度。

你发出的每一条状态,不管立场如何,不管有多少人点赞,必然会有另一些人不快,觉得受到了冒犯。那些冲上来和你辩论,或者激烈地屏蔽取关拉黑的人还算好的;更可怕的是你永远不会知道有多少人默默看着你发的状态,然后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个傻X”。

当大家都在自由表达,自然会产生观念的冲突。生活中交集不多的人还好,但问题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同样不可能和我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观点一致。分组是一个办法,但我们不可能在发每一条状态时都分一次组。在这件事上称赞你三观正,被你当成亲生的朋友放在特别分享组里,到了下一件事可能就是骂你骂的最凶的人。

因为观点不同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困扰,美国人比我们感受得更深。很简单的道理,因为美国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党的许多政策都有着根本性的分歧,支持民主党的人和支持共和党的人也很难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对话。美国人的社交礼仪里有一点就是,不随便问别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观点,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选举投票时,每个选民把票投在哪个票箱也是很重要的隐私,外人不能随便窥探。

在面对自己亲近的朋友或者朝夕相处的家人爱人时,到底支持共和党和民主党这件事就很难隐瞒了。尤其是到了每四年一次的大选年,矛盾就会更加激化,即使是在一个已经相对较为成熟的社会,父子大打出手、朋友变成路人、夫妻一拍两散这样的极端例子也难以避免。

所以每隔四年,美国的媒体上就会集中出现“政治倾向不同如何保证家庭美满”之类的指导文章。《华尔街日报》几年前曾经有一篇报道,讲一对结婚多年的老夫妻,丈夫是虔诚的共和党支持者,而妻子则是忠实的民主党信徒。在一次总统大选投票前,丈夫正巧要到国外出差,于是就把自己的选票填好交给妻子,让她代为邮寄出去。

妻子为此很苦恼,不知道是应该忠于丈夫把选票寄出去,还是应该忠于党把丈夫的选票扔了。犹豫了很久,她最终偷偷地把选票扔掉了。后来丈夫还是在无意中知道了这个秘密,为此记恨了妻子好几年,并且从此不再放心把自己的任何信件交给她。

引起争吵的话题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差异。美国人投票选总统,大多数人是真诚地相信自己选择的候选人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和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到底怎样的政策、哪一个候选人才符合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是认同堕胎,是不是认同拥枪权,是不是欢迎更多的移民,是不是应该对富人多征税,是不是支持给同志合法结合的权利,是不是认为政府应该大包大揽包办医疗健康体系和福利制度?根据所有这些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背后,就是人和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异。

具体到南海问题也是如此。大多数人会同意南海问题的本质是国家利益问题,也没有人否认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国民的个人利益是正相关的关系。但到底怎样的国家才算是强大的国家?嚷嚷着要抵制菲律宾、抵制美国、抵制全世界的人,以及叫嚣着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仗、“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人,到底是在维护国家利益还是反过来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些思维模式的背后,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价值观。

但价值观的问题其实又没有什么好讲。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根深蒂固,由他的心态、眼界和思考能力综合决定。就像是网上流传过的一句话说的,“无论挣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出了多大名,读了多少书,甚至去了多少国家,在国外呆了多少年,骨子里的东西,包括狭隘无知的境界,都是难以改变的”。

所以放弃和别人争辩吧。接受吧,你永远没有办法改变另一个人的想法,正如你知道他永远不可能改变你的想法。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所有的争辩都是浪费彼此的时间。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真诚审视自己固守了多年的信仰,因为那是他所有一切的根基,一旦发生动摇就意味着他整个人生要推倒重来。为了逃避这一切,他们愿意相信扭曲的事实、构建一个个逻辑陷阱,用尽一切手段来维护他们内心深处的堡垒。

最好的做法不是闭口不谈。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人生本来就已经很累了好吧,我并不想在自己的圈子转个帖还要自我审查,还要偷偷摸摸,还要顾忌别人是不是会受到伤害。

我们能做的就是彼此忽略。我知道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不会试着说服你,我没有这样的权利,也没有这样的义务,更没有这样的耐心和时间。你也不用试图说服我,没必要,你保留你的看法就好。

更好一点的心态,是试着去尊重和理解。这听起来有点荒谬,做起来也有点困难,但如果你愿意冷静地想一想对方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从小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走过了什么样的一条路,那他有那样的看法、眼界、观点和价值观,就不是那么让人不可思议难以接受的一件事。对于价值观和我们不一样的陌生人,我们可以挥挥手就此别过,但对于亲近的朋友家人,这样的理解也许是唯一能够不影响彼此关系的做法。

《华尔街日报》提到的那对夫妻后来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丈夫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妻子给丈夫制作了一本生日纪念册,里面收集了亲朋好友的留言和祝福。她还给当时的总统小布什写了一封信,请求小布什给自己的丈夫也写一段祝福的话。她在信里说,“我的丈夫是你忠实的粉丝,过去整整八年我一直听他在唠叨你多么多么好,所以这是你欠我的。”小布什很快就回信祝这个丈夫生日快乐,妻子也把这封信收进了生日纪念册。不过尽管如此,两个人后来在看共和党大会的直播时,为了避免吵起来仍然呆在不同的房间里。

那篇报道还提到了另一对结婚45年的老夫妻,有一天丈夫走进厨房,发现妻子在墙上挂上了小布什的照片,他很生气,就把相框翻了个面,倒扣在墙上。妻子发现之后,又把相框重新翻了回去。第二天,丈夫接着翻相框,妻子接着翻回去。这对老夫老妻就把这样的拉锯战坚持了好几年,到最后,他们彼此都习惯了这样的仪式。73岁的老先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她挂上相框,其实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而我把相框翻过去,只是想告诉她,我知道了。”

两对夫妻都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但最终他们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另一半的政治倾向,只能努力去接受,并且把这样的差异变成生活情趣。这其实需要很高的情商和智慧。

当然,最好的状态,还是能够找到那些和你有一样价值观的人,因为价值观是一种迷人的东西。能够把人和人在更深的层面联系在一起的,绝不是那些可以被轻易贴上的标签。不是你们上过同一间学校,来自同一个城市或国家,有同一个星座或血型,你们就能彼此喜欢。能够维系你们的,只能是同样的信仰,准则与价值观。

价值观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对某个人的评价,某本书或者某部电影的好恶,都可以把你和一些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又把你和另一些人泾渭分明地分开。

面对一些人,一些事,当你激动不已而别人不明就里,当你义愤填膺而别人无动于衷,你和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微妙的界河,而这条界河,其实是人和人之间最深的鸿沟。

愿你能够找到另一些和你有一样价值观的人。因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相信没有人愿意和要在挂谁的相框这件事上和自己斗争一辈子的人生活在一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e418a0102wm9a.html?tj=1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远离朋友圈?(2016-07-18 09:04:35)  马继华

标签:

杂谈

 

虽然我们手里没有腾讯公司的分析数据,但仅仅凭借个人的感受以及朋友圈里的内容,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减少打开朋友圈的次数,在朋友圈驻留的时间也在减少。

据说,聊天是人类最重要的打发时间方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聊天就和空气一样,很重要,但没人会很在乎。聊天是一种无意识,无计划,无目的的行为。所以,当腾讯开发出来QQ和微信帮助我们和更多人更方便的聊天之后,腾讯就变成了中国最厉害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群”成为了社交工具中的必备,所谓的社群营销也就成为了热门。也就是在社群营销被重视之后,聊天变得不再“无意识、无计划、无目的”,聊天变成了意识清楚、计划周密、目的直接的营销活动。于是,美好的时代结束了,不管是群还是朋友圈,都开始商业化、组织化、管理化,人们也开始选择逃离。

朋友圈不同于群,虽然有屏蔽朋友发言或者让朋友看不到自己发言的功能,可是,朋友圈却是增加微信黏性的最佳工具。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朋友圈,我们一定是在只有需要和人联系的时候才会打开微信,而有了朋友圈,我们只要一有时间,就忍不住好奇的去看看,朋友圈里发生了什么,微信从主动应用变成了被动接收,而这种被动接收信息的能力才让微信具备了媒体属性。

微信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交平台,这种社交属性催生了大量的社交应用,比如微信读书、微信运动,每个人都可以“偷窥”到朋友们的生活,也能借助朋友圈了解朋友们的社会状况。于是,在朋友圈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一个人的爱好和志趣,朋友圈成为了一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真实”倒影。

当然,也正是微信朋友圈具备的典型的社交媒体的属性,让其成为了广告载体。不仅微信官方开始向里面塞进去五花八门的据说是大数据定向的针对性广告,更多的是朋友们开始有意识的利用朋友圈这个阵地发送自己的私家广告,做微商的要发布产品消息,做媒体的可发布自己的观念和文章,做培训的还要发布各种微信群讲座。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以前微信朋友圈里主要是大家晒的私生活照片或者分享的知识信息,包括吃了什么美食、去了什么旅游景点、生活中有什么趣事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借助朋友圈“偷窥”的目标,可是,现在的朋友圈变成了广告集散地,除了什么需要买,就是什么不能吃,刷很多屏过去都难以见到几条有价值的信息,人们也就变得越来越懒得在其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据心理学家说,人的视野和接触的范围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虑和担忧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我们已经看到,朋友圈里的正能量主要来自心灵鸡汤,而这些鸡汤时间长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新意,生活依然照旧,鸡汤喝一点可以,但喝多了一定会腻。此外,朋友圈里更多的是负能量,人们最愿意传播的一定是那些负面的社会事件,各种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明星丑闻和社会苦难、各种求助与底层的渴望,看多了连睡觉都不会安稳,更谈不上提高幸福感。

人总是惧怕孤独,社交是人类的第三层次的需求,而朋友圈缓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少交往的人们的心理压力,满足了好奇人,也使得“关注”与“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朋友圈绝对是微信为我们提供的好场所,也是移动互联网碎片化时代的生存场景之一。

其实,借助朋友圈,微信也一直在希望找到突破QQ的赢利模式,朋友圈广告就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后来的“红包看照片”也是一次尝试,可是,最终,微信都淡化了这些商业变现,因为,朋友圈的不纯洁已经很严重,如果微信官方再去添乱,朋友圈很可能不再是微信的亮点,极有可能成为压垮微信的稻草。

随着朋友的日渐增多,朋友圈在很多人的微信中已经变成了大广场,人们不再愿意将更多的私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了,在里面说话也变得小心谨慎,大量的没有价值的信息泛滥之后,人们也开始不再频繁的点开朋友圈而乐此不疲。当然,朋友圈里的图片和小视频也让很多对流量斤斤计较的人受不了了,只好少用甚至不用。

有人说,随着人们使用习惯的变迁,微信正在被不同的当成不同的工具,会体现不同的价值。比如, 有人拿微信赚钱,也有人因微信受骗;有人兴趣盎然地跟圈里好友比着游戏排名,也有人更在意运动和读书的榜单;有人被其绑架浪费着生命,也有人利用它学习进步更新着自己的思想。但是,这样分化之后的朋友圈里,赚钱的还能赚到吗,学习的还能学习到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往往还具有同一性,也许,朋友圈的繁荣也正在达到自己的断点,断点之后的微信向何处去,确实值得好好深思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有道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