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门身边事,喜怒哀乐笔中行。
个人资料
spot3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民以食为天

(2019-01-22 17:08:46) 下一个

估计绝大多数华人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涵义。因为从字面上来看,这句不包含之乎者也的古语并没有什么特别难懂的地方,直译成大白话大约就是老百姓把粮食当作生命的根源的意思。这是个尽人皆知的最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作为人,不论你本事再大、金钱再多、路子再野、地位再高,你都得吃饭。人一旦失去了粮食,结局就不言而喻。

其实,“民以食为天”并不只是一句话。要是将“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连起来看,是不是会觉得更好理解了?这是一个出自秦朝末年的典故。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的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朝时建立的。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名为敖仓,是当时关东最大的粮仓。因为项羽的攻势猛烈,刘邦一度曾准备撤退。当时有个叫郦食其的书生献计策给刘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如果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世界上有黑、棕、红、黄、白等五大人种。无论他们的长相如何,无论他们居住在哪一个地球板块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要靠吃食物去延续他们的自身寿命。中国应该是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的农业社会经过了及其漫长的岁月,但是生产力的水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却并不发达,用低下去形容好像更贴切些。不仅如此,由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诸多天灾人祸的频繁发生,使得生活在中国那块版图上的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在古代,历代帝王们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祭奠“社稷”,祈求上天赐给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社”是土地之神,“稷”是“粟”,也就是小米。无疑,风调雨顺势必会带来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就会使老百姓有充足的食物赖以生存,他们自然就会心满意足,也就不会出现因为饥饿而对国家产生的不满甚至是抵触情绪。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稳定、昌盛与繁荣绝对跟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去养活它的子民有着最最紧密且直接的联系。老百姓吃饱了,则天下太平。老百姓吃不饱,则天下大乱。由此,久而久之,汉语里的“社稷”二字就被人们用来形容为国家,可见粮食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说粮食是一个国家保持稳定最根本的基础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却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有饱饭吃几乎成了历朝历代都需要对付的重大难题,即使是在那些所谓的盛世年代,“吃”也仍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到了新中国成立,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在最初的几十年里也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回过头去再看,从解放初期到八十年代开放以前,普通老百姓的“吃”,再怎么夸大,充其量也就是维持在最低生活水准的基础上。

五十年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初期,是新政权急于建立牢固基础的年代。为了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新国家与旧社会在本质上的区别,国家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方针政策,寄希望用“大跃进”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国家趋于富强、昌盛。那时的中国到处都时兴吃大锅饭,农村、工厂、机关、学校无一处不是集体食堂的天下。人们砸锅卖铁,把做饭的家伙什统统扔进了熔铁炉,兴高采烈地涌进集体食堂去享受一日三餐。那时的他们似乎已经看见了共产主义的曙光,也没有人怀疑那种不交一分钱的你吃、我吃、他吃、吃多少都管够的社会主义的大锅饭总有一天会把社会主义吃穷吃垮。估计那时的人们没有谁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屋里屋外鼓捣吃的,因为大家都为大跃进做贡献去了。再说了,有集体食堂给大伙做饭,谁还自己开火啊。

那时的他们怎会想到未来的某一天竟然连窝窝头都没得吃了。

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样的场景其实是为了配合宣传工作的需要而摆拍的。

当时人们光顾着高兴了,竟然没有人想到:“这样不要钱的大吃大喝到底能持续多久?”

六十年代是在各种天灾人祸的交织中走进老百姓生活的。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中国人走进了买任何吃的都要排长队的日子,而且那种日子一直延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排队买一切生活用品已经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人不吃饭只用坚强的信仰也能活得很好。

这样一碗油渣配白米饭在那个时代有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功效。

六十年代的人们早已经失去了吃大锅饭的机会,集体食堂的欢声笑语也被家家户户的煤球炉子上的铁锅碰铁铲的声音取而代之。当人们嘴里吃着味同嚼蜡的粗米淡菜时,他们是否记起了当年大锅饭的油腻与香甜?六十年代是个处处讲斗争的年代,是个革命者时刻准备和敌人作殊死拼搏的年代。在物质生活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国家号召人民把精力转移到阶级与阶级的较量上面去,以此去淡化老百姓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人们争先恐后地攀比谁是最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时候,又有哪个人愿意被他人指责为只顾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分子呢?那时,在许多筒子楼、大杂院的犄角旮旯和狭窄阴暗的过道里,时不时会看见几个大小不等的用来腌制咸菜、酸菜的粗瓷坛子,那是人们用来调剂单调生活的美食,却从没有人家有多余的肉食品可以用来储存。

七十年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是人们在经历了漫长的艰难困苦和精神磨难后终于又见希望的年代。当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被中国政府批准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为世界所不知道的日常生活的那一刻起,中国就再也不是那个被神秘铁幕遮盖得严严实实的中国了。

外表破旧看似肮脏的小饭馆是七十年代人们改善伙食打牙祭的地方。

最最普通的伙食却是老百姓眼中最最好吃的美味。

今天看似普通的汽水,那时却不是普通老百姓喝得起的。

猪油仍然是家家户户最想拥有的食品。

虽然到处都是极具压抑的灰蓝色调,人们的脸上也鲜少灿烂的笑容,但大陆各地依然还有许多外表破旧、内部杂乱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的制作出佳肴美味的小餐馆、小作坊可去。虽然那些地方的饭菜依旧不是许多人天天都吃得起的,而且还需要各种粮食票券才能买得到,但它们却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享受短暂人生乐趣的实实在在的去处。那时的人们虽然还是没有剩余的鸡鸭鱼肉可储存,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保留,但和六十年代相比至少还是有饭吃的。七十年代是个过去与未来的交结点,是个冒着气泡的冰镇汽水与吐着油沫的滚烫猪油并存的年代。人们在死气沉沉的灰暗色彩中前瞻后顾、左右徘徊,那时的他们大多都不曾想到,几年之后,他们的生活将会有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八十年代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代。虽然时至今日许多讨论和许多研究对那个时代发生的巨变仍然有褒有贬、各持己见,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却正是从那个年代开始的。进入八十年代,人们买东西再也不用计算几斤几两了,再也不用害怕粮票、油票、肉票、鸡蛋票、糖票、芝麻酱票不够用了,再也不用只在家门口的副食店看那些趾高气扬的端着铁饭碗的售货员的脸色了。新兴的,被冠名为自由市场的地方有人们想要买的各种副食品,那些把自己家自产的鸡鸭鱼肉、瓜果梨桃、大米白面挑到自由市场里去买的乡下人再也不怕被人们当成“投机倒把”分子抓起来了。

个体商贩们再也不会被称为投机倒把分子了。

那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到凭票鸡鸭鱼肉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结婚的酒席虽然还是很贵的,但至少是给了钱就可以吃到想吃的一席。

那时的午餐肉罐头是请客送礼的高大上。

那时的豆豉鲮鱼是要用外汇券去华侨商店才能买到的高档食品。哪里象现在,没有几个人会想到要吃它。不过,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它的味道。

虽然,那时的东西在人们眼里并不便宜,绝大多数人也依然只有勤俭度日的资格而没有随意消费的实力,但是每到过年过节,各家各户至少可以有剩肉剩菜可以多吃几天了。和过去的三十几年相比较,市场确实繁荣了,经济确实活跃了,物质生活确实提高了,那种压抑的遍布全中国大街小巷的灰暗一片确实是渐渐地被明快的色彩所取代了。

九十年代是中国突飞猛进的年代,是中国敞开国门接受西方新鲜事物的年代,是麦当劳和方便面同时出现在老百姓面前的年代,也应该是中国人在今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开始变得越来越福泰、富贵病越来越普遍的始发年代。

那时的麦当劳是大款、二款才去的起的高级场所,一般人只有从窗外看看的份。

会吃面条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世界上居然还有不用煮就可以吃的面条。

九十年代富裕的人家又可以像曾经吃大锅饭那样敞开了吃。

人们终于可以不用肉票买羊肉吃了,而且是想吃多少有多少。

那时的人们开始有了家庭的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和电话机,虽然数量并不巨大,但却是向着大众普及的趋势快速发展着的。彼时的吃更是令刚刚开放了十年之久的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些有精力、有实力、有耐心、有兴趣、对吃很执着的人们开始利用年节日自己炮制家庭的口味,腌姜腌蒜,泡菜泡椒,腊鸡腊肉开始出现在一些人家的阳台上和屋檐下,充分显示出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发展到了家有余粮的关键阶段。不容易呀!从刚解放到九十年代,中国人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得以解决了极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这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怎样的一种磨难?其中的苦辣和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们才会有永世难忘的深切体会。

再往后,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能吃的能喝的好东西越来越多。虽然吃着放心的程度比起五十、六十、七十、八十甚至是九十年代要下降了很多,假冒伪略的东西也是屡禁不止,但那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吃的不懈追求。

这得多少斤肉才能做出这么多的腊肠?绝对是有钱的象征。

这样大张旗鼓地晾腊肉腊肠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是绝对没有的景象。

这种晾腊肉的数量在当年绝对就是十万元户的象征吧?谁要是能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种人家那简直就像挖掘到了金矿一样振奋。

看看人们在自家的房檐下晾晒的那一嘟噜一嘟噜的肉串和肉块,那得是多少钱的肉、多少斤的肉?这样多的肉食品对于几十年前的中国人来说是做梦也不敢想的稀奇事,是一年到头也吃不上的稀罕玩意儿。现如今中国人的那种吃肉的势头,大有替几十年前缺肉吃的老几辈把没有吃到嘴的肉都一口气补吃齐全的势头。虽然那阵式看着很是惊人,事实也确实惊人,而那种不要命的大吃大喝也确实使得了三高症的人日渐众多,但因为中国人早就被饿怕了、穷怕了,如此一来,在有肉吃的日子里尽可能地多储存些肉制品也就不足为奇了。再者,“民以食为天”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老百姓闲着没事鼓捣吃的总比闲着没事胡思乱想强百倍。也所以,老百姓把心思一股脑地放在吃上是天下太平的绝好势头。您说呢?

 

 

 

 

 

 

 

 

作者:spot3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问好康赛欧!那可是当时最响当当的汽水。~~
康赛欧 回复 悄悄话 点点写了部吃的历史,看到了有些亲切的照片,比如北冰洋汽水,是小时候比较爱的。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问好水沫!我也那样觉得。~~ 祝愉快!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问好菲菲!祝愉快!
水沫 回复 悄悄话 点点怎么找到这么多珍贵的片片的啊,亲切~~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1 艾玛,点点历史大帖啊!:)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哪有你说的那么齐整。我就是看见了那些挂满了阳台的腊肉腊肠的照片,就想写几句。~~ 祝愉快!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民以食为天,点点博古论今,论述了这几十年人们吃饭情况的变迁。比起吃不饱的过去,现代的人们真是幸福啊。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问好小松!上清茶一杯!~~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