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旅游】之59:丝路瑰宝炳灵寺石窟

(2019-07-07 13:55:37) 下一个
【回国旅游】之59:丝路瑰宝炳灵寺石窟

国画-炳灵寺: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在其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始开凿了窟龛。历代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西秦始建庙宇,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始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唐代大佛正在修缮。它左上方的那个巨大天然山洞即169号洞窟:
 
 

       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就在《水经注》记述:“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五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笥。”大约唐代前后,称雄青藏高原及中亚的吐蕃王朝藏族政权疆域的不断扩大,藏传佛教文化向东发展影响也广泛深入。吐蕃占领陇右这一地区后,大批吐蕃移民北上东迁,在炳灵寺石窟建造了无数雕像和壁画,并对佛窟进行了重修和重绘,藏传佛教文化开始直接对这些地区产生着影响。
 
炳灵下寺正门及其背倚的积石山:

下寺大门:
 
       在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元代萨迦时期,由于元世祖忽必烈尊藏传佛教为国教,得势的萨迦教派僧人入驻炳灵寺,将炳灵寺前代洞窟内的壁画进行了大量的重绘,佛教造像艺术在炳灵寺得到兴盛发展。明永乐年间兴起的格鲁派是对炳灵寺影响最大的教派,被永乐皇帝封为“大慈法王”的宗喀巴第四大弟子绛钦却杰代表宗喀巴进京朝觐时,曾两次路过炳灵寺宣讲佛法教义。其后格鲁派在寺院内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弘法活动,对炳灵寺的寺院建筑、洞窟、壁画等连续两次进行了重修、重绘,在炳灵寺重绘的窟龛中,格鲁派壁画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并且,还重新开建了一些新的洞窟,从而形成了炳灵寺石窟汉藏佛教并存的独特风貌。
 
炳灵上寺:
 
炳灵上寺的壁画和唐卡:
 

      清顺治2年,炳灵寺还确立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体系,这时寺内佛殿经堂密布,僧舍遍沟,僧人巨增,盛况空前。并形成了上下寺之分,有上一千,下八百僧众之说,隶属于炳灵寺的中小属寺遍及甘、青、内蒙等地共60余座。这一时期石窟寺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教造像雕塑、壁画等艺术珍品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有所增加,同时,寺殿内供朝拜的各类铜质佛造像、彩绘泥塑像、木刻雕版造像、壁画、唐卡等藏传佛教艺术也得到长足发展,据传仅唐卡就珍藏有上万件,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拉卜楞寺嘉木祥三世活佛都曾专程来炳灵寺朝拜。
 
大寺沟西侧的崖壁:
 
部分佛像和石龛: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革中炳灵寺遭受巨大破坏。1968年截断黄河正流的刘家峡水电站建成蓄水后,炳灵寺部分洞窟也被深浸水下。上寺、下寺已被水域面积13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包围。现在要去参观必须从兰州乘车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再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才能到达。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
 
水库:
 
溢洪道:
 
开去炳灵寺的快艇码头:
 
快艇在这里西拐进峡口:
 
姊妹峰:
 
卧虎峰:
 
兄弟峰:
 
 

炳灵的飞天壁画: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