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和小马

2005年小可九岁了,小马也四岁了。笨妈妈和两个儿子一起成长,有快乐也有烦恼。为了记忆也为了自我陶醉一下。
个人资料
正文

洋人不在意孩子是否是亲生的?

(2005-11-17 04:16:04) 下一个

我刚到法国时,也曾这么认为过,在外面看到带孩子的后爸还挺感动的。等呆的时间长了,自己有了孩子,跟有孩子的法国家庭接触多了,才知道: 洋人也在意孩子是否是亲生的,不光自己在意,旁人也是在意的!

例1:在为孩子体育活动迎来送往中,认识了一个“爸爸”,有时一起聊天,那天我无意中说了句:你的儿子怎么怎么的。那人一本正经地纠正:那不是我的儿子,那是我的son-in-laws (beau-fils)。然后再接着跟我聊天:这孩子怎么怎么。我呢,还得给人赔不是。

从此除了知根知底的人,我绝不对人说你的儿子女儿的话,一概以孩子的名字做主语绝不出错。
 
例2:妈妈A带着俩儿子嫁了B,俩人又生了一儿子。大家提起他们家的孩子们,不管在他们面前与否,说法都是有固定模式的:A的孩子们一般指她的俩大孩子也可以包括老三;B的孩子那专指老三;他们的孩子也专指老三。用词错了,别人就会出现理解错误,说岔了话。

例3:我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我们的孩子们的一个小朋友。我说我在哪儿看见他爸爸妈妈啦。那朋友马上说:那不是他爸爸。我和他们是点头之交,又犯了想当然的错。可她跟他们也不是深交呀。朋友解释说:那孩子叫妈妈,不叫爸爸,只叫那男的名字。真是慧眼。后来我注意了一下,果然如此。

我觉得中国男的很多大男子主义,我们女的也见惯了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而法国人好一些,而且比较注重家庭生活,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一对比,大家就很容易感慨,洋人对孩子好,不论是否亲生的。

他们不是不在意孩子是否亲生,而是不在意对方有没有孩子,也对孩子好,可不是我们中国人所想象那么个好法:

1。感情上洋人讲究两情相悦,结婚是俩人自己的事

洋MM哪怕有了孩子找GG绝不是给孩子找爸。而洋GG找有了孩子的MM,可以接受MM的孩子以及孩子带来的一些负担,但他也决不会去当人家的‘爸爸’,没义务没责任,一身轻。哄哄孩子让MM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孩子大了,和孩子玩,接送孩子是最轻松的家务活了。我就最乐意:爸爸妈妈们碰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比呆家刷锅做饭拖地强多了。

2。法律上洋GG对MM的孩子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

美国的情形不知道,法国的法律是这样的。两人结婚,女的要改姓,孩子是不改姓的。如果两人再离婚,GG不用抚养那孩子,本来就不是他的。如GG出意外,那孩子也没有任何继承权。除非GG生前用法律手段认养了这个孩子,这就太少见了。养子是和bio的儿子,不管承认没承认,有同等的继承权的。

我猜美国也差不多如此。据说肯尼迪当年以为LP出身名门旺族一定有钱,可没想到她生父特潦倒,很是失望。

3。经济上洋GG不用“出血”养MM的孩子

在法国离了婚,不带孩子的多少得付抚养费。拒不支付的,最重可以判刑入狱,孩子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再说,还看你怎么养孩子了,就算MM没钱不工作,抚养费又拖欠着,让孩子吃饱穿暖能化多少钱?当GG的当然犯不着去虐待孩子。再高一点的标准GG答不答应就难说了。

其实GG跟不是亲生的孩子的感情也是培养出来,可这只是广义上的爱,要求他达到狭义上的父爱就有点苛求了,尤其是当他没有还孩子时。

所以我见的再婚的,只要一方有孩子,一般都又再生个孩子。象前面那妈妈,自己一开始也不想再生,可禁不住亲朋好友的劝说,又生了一个。

至于偏心嘛,人之常情,他要不偏反而奇怪。看看从前,西方的后娘和中国的后娘没什么两样的,童话里到处都是的。物质上没亏待了孩子,生活上能关心照顾孩子,没委屈了孩子,就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