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追寻大师的足迹(六)—— 赖特的流水别墅,有机建筑的典范

(2019-07-10 16:30:22) 下一个

进入三十年代,美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有好几年的时间赖特的事务所都没有接到一单像样的生意,事业跌到了谷底。当时赖特几乎陷入破产的境地,塔里埃森也几次差点被银行收走,走投无路的赖特不得不另找出路,那几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出版了他的《自传》,扩大影响;二是在塔里埃森开办了建筑学院,课徒收费,一来好歹有些学费收入,二来学员可以当成免费的劳动力,可谓一举两得。

当时美国建筑界的主流正回归保守,古典主义盛行,而另一部分主张现代主义的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来自欧洲的包豪斯、风格派理念。相比之下,赖特的草原风格似乎过时了,人们不禁怀疑这位年近古稀的建筑大师是否已经江郎才尽。谁曾想,几年之后,一件划时代的作品横空出世,让沉寂多年的赖特又再度一鸣惊人,开启了他建筑生涯的第二春,老树开花,重塑辉煌。

 

【流水别墅】

考夫曼百货公司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匹兹堡地区最大的百货公司,公司的老板是埃德加·乔纳斯·考夫曼(Edgar Jonas Kaufmann Sr.)。考夫曼家族是来自德国的犹太人,世代经商,在德语里考夫曼就是商人的意思。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他的父亲和几位叔伯先后移民美国,来到匹兹堡开店经商,不到二十年的光景,就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考夫曼1885年出生在匹兹堡,他曾在耶鲁大学学习工程,之后到过巴黎、德国等地学习,大学毕业后,便在自己的家族企业任职历练。1909年,按照当时许多犹太移民的习俗,他娶了堂妹莉莲·考夫曼为妻,通过继承与并购,一步一步从几个伯父叔父拿到公司的股份,最终在1913年,出任百货公司的总裁,还不满30岁。考夫曼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接管公司之后,经营有方,几年之后,就把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三倍,二十年代,考夫曼百货公司已经成为匹兹堡地区最大的百货公司,在周围的5个州共有59家商店。公司在匹兹堡市中心的旗舰店和大楼上的那座钟成为匹兹堡市的著名的地标。

1. 考夫曼百货公司匹兹堡旗舰店的大钟。

考夫曼和他的堂妹结婚后,第二年两人生了一个儿子,是夫妇俩的独生子,起名为小考夫曼(Edgar Jonas Kaufmann Jr.)。小考夫曼对经商不感兴趣,爱好的是艺术。他曾在欧洲学习绘画,打算在纽约做一名职业画家。1934年,小考夫曼读了赖特的《自传》,对这位建筑大师产生了兴趣,便离开纽约,来到威斯康星塔里埃森,在赖特的建筑学校做一名学徒。同年,老考夫曼和太太去塔里埃森看望儿子,在那里结识了赖特。老考夫曼原本对赖特的建筑便心仪已久,这次会面更是相谈甚欢,进而邀请大师为他们夫妇设计一座度假的别墅。

2. 埃德加·乔纳斯·考夫曼。

喜爱自然的考夫曼一家在匹兹堡东南方70英里一个叫熊奔溪谷(Bear Run)的地方买下一片土地,经常去那里野营郊游。那里有大片茂密的森林,一条清澈的山溪奔流直下,在山石间留下一挂挂晶莹的瀑布,景色十分秀丽。考夫曼决定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一座度假别墅,1934年12月,他专门陪赖特去实地考察。赖特也被那里独特的地形地貌深深吸引,他一边在本子上作着记录,一边在脑海里构思着设计方案。赖特请考夫曼提供一份把每块大石头和6英寸直径以上的树木都标点清楚的地形图,以供设计参考。1935年3月,地图应约送至赖特的设计事务所,不过接下来的几个月,赖特似乎把这件事完全忘在了脑后。有一天,赖特突然接到考夫曼的一个电话,在电话里考夫曼告诉赖特自己正在密尔沃基,离塔里埃森只有不到三个小时车程,他准备马上过来看看别墅的设计方案。据学生们回忆,赖特放下电话,马上来到绘图桌前,铺开一张纸,动手画了起来。三个小时以后,当考夫曼进到工作室,一张设计草图已经摆在那里。这张一气呵成的设计图纸,基本上就是别墅的最终设计方案,之后只做了很少改动。这就是传说中的倚马可待,一挥而就吧。

3. 赖特绘制的设计草图。(赖特基金会网络图片)

按照考夫曼原来的设想,别墅建在小溪的南岸,依山傍水,遥望瀑布。而赖特却对他说:我想让你和瀑布一起生活,而不只是看著它。一反常规的设计,赖特将别墅建在了溪流和瀑布之上,中心是一座高耸的烟囱,昂首挺立,仿佛引颈的一只鸟首;几座突出的钢筋混凝土的平台,高悬在瀑布之上,从几个方向向外延伸,宛如展开的巨翅,凌空欲飞。整座别墅仿佛是山溪旁的一个峭壁的延伸,几层平台凌空在溪水之上,平台之上,热爱这块地方的主人,陶醉在瀑布的水声之中,怡然自乐。大师为这座别墅起名Fallingwater,中文译为“落水山庄”,或“流水别墅”。

这座别墅,枕流漱石,浑然天成,石料就地取材,建筑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赖特对“有机建筑”美学追求的完美诠释。但是如何实现这一设计,却在技术上面临重重困难。为了达到设计效果,赖特大胆采用了大跨度悬臂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还需要通过工程师的验证。1936年2月,流水别墅的设计方案完成,考夫曼特地请来匹兹堡的工程师,对方案进行评估。工程师们对结构提出了否定性疑问,并提出了多达38条的意见。赖特对此大为不满,甚至要求考夫曼归还他的图纸。最后还是考夫曼妥协了,他表示了歉意并按照赖特的意见动工兴建。工程期间,大师四次到现场监督,多次与工程师发生争执。事实证明,赖特的大跨度悬臂式结构,在强度上的确存在致命的缺陷,如果不是工程师背著赖特,在主层板中加入大量钢筋,“流水别墅”恐怕还没建成便可能成为废墟。即便如此,几十年后,这些大跨度悬臂式的平台,都出现了大幅度倾斜,如果没有从1994年开始,历时两年半,耗资达1150万美元的修复,“流水别墅”可能早已坍塌。

1937年秋,流水别墅全部建成,历时两年,造价从原来预算的35000美金飚升到155000美金。

流水别墅甫一落成,便轰动了整个建筑界。1938年1月17日,以“流水别墅” 为背景的赖特形象荣登《时代》杂志的封面。一时间各大报刊争相报道,差不多已经被人遗忘的大师赖特,霎那间又再度名扬四海,之后的二十年里,赖特再次站到了世界建筑领域的风口浪尖,引领潮流,叱诧风云。这座流水别墅,则被《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称之为“一生必游之地”(place of lifetime)。1991年,它被美国建筑家学会选作“有史以来美国最佳建筑”(best all-time work of American architecture),2000年,又被该学会命名为“世纪建筑”(building of the century)。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7月7日,以流水别墅领衔的八座赖特建筑,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4. 坐落在丛林中的流水别墅。

5. 建成的别墅以中心的烟囱为支撑主干,房间、阳台一层一层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出去,仿佛一颗拔地而起的大树,枝干蔓延参差穿插。

6. 建筑共分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

7. 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

8. 进入室内,一层是全开放式的布局,包括了客厅、书房以及餐厅,是主要的活动空间。

9. 一层的客厅。

10. 一层的书房。

11. 客厅的”地窗“下面是潺潺溪流。通过台阶从客厅便可以下去游水。

12. 一层的壁炉。整个一层的主色调是切诺基红,赖特一向最钟爱的颜色。考夫曼其实不怎么喜欢这种红色,但是赖特的回答是:“没关系,你迟早会习惯的。”

13. 旁边的墙上镶嵌着主人收藏的中国宋代墓碑石刻。

14. 一层的餐厅。

15. 通上二楼的楼梯。

16. 二层的主卧房。

17. 二层的客卧。屋里最显眼的摆设是床头的墙上挂着的是主人收藏的墨西哥画家里维拉的一幅绘画。

18. 二层主人老考夫曼的卧室。

19. 与卧室相连的办公室。为了让窗子打开,赖特将桌面挖掉了一块。据解说员的讲解,当年老考夫曼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给赖特开了一张8000美元的支票,后来建筑师拿着这笔设计费在亚利桑那州建起了西塔里埃森。

20. 二层阳台。

21. 阳台的楼梯,通向三层。楼梯的扶手设计源自北美印第安人的粘土风格建筑(Adobe Style)。

22. 三层是儿子小考夫曼的卧室。

23. 以及他的书房。

24. 一条弯弯的甬道通向山坡上的客房。

25. 山坡上的客房。

26. 客房的内部。

考夫曼夫妇去世后,他们的儿子小考夫曼根据父母的遗愿,将流水别墅以及周围的1500英亩土地一起捐给了西宾夕法尼亚保护区(Western Pennsylvania Conservancy),1964年流水别墅正式对外开放,先后有近六百万访客前来参观。1981年,由小考夫曼的伴侣保罗·梅因(Paul Mayén)设计的访客中心正式落成。

27. 里面展出小考夫曼生前的收藏。

28. 访客中心的留言簿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调侃大师的有机建筑:画中左边的房主考夫曼给赖特打电话,”大师,房子又漏水了!”赖特回答道:“没关系,有机建筑嘛,一切全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令人忍俊不止。

29. 流水别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这样的一座别墅,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将来也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

在流水别墅的设计和建设的同时,赖特事务所接到了一单更大的项目,为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设计一幢办公大楼。约翰逊制蜡公司(Johnson Wax),后更名为约翰逊父子公司(S. C. Johnson & Sons),是威斯康星州的一家私营家族企业,成立于1886年,主要产品是地板蜡以及各种室内清洁剂。1936年,约翰逊制蜡公司的总裁,家族企业第三代掌门人,小赫伯特·菲斯克·约翰逊(Herbert Fisk Johnson Jr.)结识了赖特,委托他为公司在威斯康星州拉辛(Racine)市的总部设计办公大楼。约翰逊制蜡公司的总部是一个工业园区,办公大楼的常规设计很容易变成平面方块四平八稳的简单堆积。然而当时正处于事业的低谷赖特,没有因循自己早年草原风格对直线条的执迷,而在建筑的造型上大胆引入了许多曲线等有机建筑的元素,向世人展示了自己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潮流的能力。1939年,办公大楼正式完工。四十年代,赖特又为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设计了研究中心。

30. 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网络图片)。右侧是赖特设计的办公大楼,左侧是研究中心。这种建筑布局,似乎是对一塔一殿式的传统日本寺院的借鉴。两座建筑的建材都使用了赖特最喜爱的“切诺基红”砖。

31. 办公大楼内部(网络图片)。主要的办公大厅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直抵屋顶的高大柱子,好似顶着大圆伞盖的一棵棵大树,又好像浮在水上的一朵朵莲叶,被称为“睡莲”(Lili Pad)。据说赖特是从亚利桑那沙漠中的植物得到的灵感,作为有机建筑的元素,加到设计当中。人们坐在这间宽广的办公大厅里,仿佛置身于一片广袤的森林之中。

32. 办公大楼外面的走廊里也有这种“睡莲”柱子。

研究中心是一座153英尺高的塔楼,落成于1950年,是赖特一生中设计的仅有的几座高楼之一,外形显然参考了东方的佛塔。从外面看,塔楼有7层,实际上里面有15层。由21000块切诺基红砖和5800根Pyrex耐热玻璃管构成的塔楼外墙并不承重,而承载整个塔楼重量的是中心的一根圆柱,整个塔楼好像被圆柱挑着,悬浮在空中。从1950至1982年,这里一直是公司的研发中心。后来,由于不符合新的消防条例,大楼停止使用。2013年,经过整修的大楼,对外开放,供访客参观。

33. 研究中心塔楼。

34. 赖特设计的印第安人雕像Nakomis。

今天,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大楼被业界评为二十世纪25大建筑之一。

 

【展翅住宅】

在设计公司总部大楼的同时,赖特又为公司总裁小赫伯特·菲斯克·约翰逊一家设计了一座住宅,展翅(Wingspread)。这座住宅建于1938-39年间,赖特设计的草原风格建筑当中规模最大最为豪华的一座。现在由Johnson基金会管理,对外开放。

35. 展翅住宅俯瞰图(网络图片)。从空中看去,建筑的外形好像一驾风车,中心是10米高的烟囱和大厅,四个向外延伸的侧翼,好像风车展翅。

36. 展翅住宅。

37. 轩敞的中央大厅。

38. 大厅中央的壁炉。

39. 一角的书房。

40. 中心的烟囱。

41. 大厅的屋顶开了三排天窗,柔和的天光透过玻璃,洒在大厅里。

大厅的一部分,曾经是当年宴客的餐厅。据小赫伯特·菲斯克·约翰逊的儿子山姆回忆,有一次家里请客,来客不乏政客显贵,外面忽然下起了大雨,雨水从天窗的缝里漏进来,滴滴答答正好落在坐在餐桌首席的主人小赫伯特·菲斯克·约翰逊的头上。在客人面前大失颜面的主人,马上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赖特。电话接通后,约翰逊告诉赖特,你设计的房子非常漂亮,只不过有点儿漏雨,雨水现在就滴在我的头上呢。赖特在电话里的回答声音非常大,让餐桌上在座的客人也都听的一清二楚:“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挪一下你的椅子呢?”

42. 客人的房间。

 

【哈根住宅】

哈根住宅(Hagan House),坐落在“流水别墅”以南4英里的阿勒格尼(Allegheny )山脉的切斯纳特山脊(Chestnut Ridge)上一个叫做肯塔克鼓包(Kentuck Knob)的地方,是赖特为哈根夫妇设计的度假别墅。

艾萨克·牛顿·哈根和伯纳婷·哈根夫妇拥有当地一家冰激凌制造商,也是考夫曼夫妇的朋友。1953年,经考夫曼夫妇介绍,哈根夫妇委托赖特为设计一所住宅。当时86岁高龄的建筑大师还同时进行着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宾州的施洛姆犹太会所等多个设计项目,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还是接受了委托。有了流水别墅的经验,哈根住宅的设计对赖特来说,算是信手拈来,连实地都没有亲自去看过,就搞出了设计方案,采用他30年代提出的”美国风“(Usonian)风格,为哈根夫妇设计了一幢一层独栋建筑。”美国风“本来是赖特在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设计的一种低成本住宅建筑,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哈根住宅实际上是一个豪华版的”美国风“建筑,以石材代替砖,并以铜皮为屋顶,用料更加考究。

43. 哈根住宅的建筑整体外形呈新月状,居住面积2300平方英尺,共有3个卧房和两个浴室。

44. 哈根住宅外观:砂岩石墙,柏木窗檐,铜皮屋顶。

45. 突出的柏木屋檐上排列着许多六角形镂空的天窗,冬日斜射的阳光可以透过天窗照进室内,而夏天直射的阳光则被屋檐挡住,有着冬暖夏凉的效果。

46. 屋檐下的小窗,特意设计成房屋建筑的形状。

可惜室内不允许拍照。

1956年7月29日,哈根夫妇在他们二十六周年结婚纪念日那天,搬入新居,在那里住了30年。直到1986年,哈根先生患了老年痴呆症,需要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才将这座住宅卖给英国地产开发商兼收藏家Palumbo勋爵(密斯·范德罗的法恩斯沃斯住宅,也是被他收购的)。现在,这所住宅被辟为博物馆,接待访客。

 

 

—— 追寻大师的足迹系列 ——

追寻大师的足迹(一)——赖特的“草原风格”建筑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427

追寻大师的足迹(二)——赖特的家园“塔里埃森”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657

追寻大师的足迹(三)——橡树园镇海明威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753

追寻大师的足迹(四)——看得见风景的玻璃房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11&postId=15650

追寻大师的足迹(五)—— 探访聂鲁达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3/4162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